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均田中包括公田和私田;此外,国家还保留一些公田和屯田。唐中叶后,土地私有制深化,国家直接控制的田和无主荒田称公田,也称官田,田主占有的称私田或民田。2、春
什么是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国有制度,起源于商朝,到西周时期已发展得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西
周共王姬繄扈(?―前900年),姬姓,名繄扈(yīhù),一作伊扈,周穆王姬满之子,西周第六位君主,谥号共王(又作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共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22年至
1、面积大小不一样:井田制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所以公田只占1/9,私田占8/9;2、收成的归属不一样: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公田的收入全归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