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专权时明朝都没有灭亡 崇祯亲政明朝为何灭亡了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魏忠贤专权时明朝都没有灭亡 崇祯亲政明朝为何灭亡了的相关内容:对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明朝没亡,为何到崇祯年间,皇帝勤政反而灭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途说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实亡于内政腐败,至崇祯帝时,朝政官员个个明哲保身,崇祯即便多么勤政,也是一个人
对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明朝没亡,为何到崇祯年间,皇帝勤政反而灭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途说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实亡于内政腐败,至崇祯帝时,朝政官员个个明哲保身,崇祯即便多么勤政,也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谈不上什么“励精图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大明灭亡的那一年,他频繁地召见群臣,甚至有时一日三见,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大臣们能提供好的建议,以改变紧张的局势。
但群臣的反应又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对于南迁一事群臣们的态度。
当时对于崇祯帝来说,南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可以自保。放弃北京,迁都南京,既可以保住半壁江山,明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这个建议是由翰林学士李明睿提出的,但是崇祯本人是很矛盾的。如果南迁,弃守北京,在名誉上就会落下一个失国的罪名;但是李自成如火如荼的进攻态势,后金不断地袭扰,内忧外患之下,京城早已沦为危险之地。
迁还是不迁,他想把这个问题抛给群臣,由他们来做个决定。其实崇祯此举也打了自己的小算盘,只要群臣通过,他就顺水推舟地表个态,这样免得担历史责任。
可是,群臣比他狡猾多了。南迁一事在廷上朝议,大臣们的表态很有“用心”。左都御史李邦华认为,皇帝应该固守京师,让太子南下比较好。
崇祯一听,立马大怒,说自己经营天下十几年,都没干成什么事,一个孩子又做得了什么大事呢?
很显然,崇祯这是在狡辩,古代少年天子层出不穷,天子年幼,可以增派援手嘛。
众臣在此事上不表态,装糊涂,其实心里都有盘算。如果皇帝南迁,那么就会有一批大臣要留下辅佐太子,变成替死鬼;而如果京城一旦失守,那些力主随迁的大臣也会因此而受到责罚。
所以,不论赞成还是反对,在崇祯这里,都不会落下好处,那他们为什么要表态呢?
于是,对于南迁一事,群臣又抛回给了崇祯,最后合议的结果,就是请各路大军“入京勤王”。
但是勤王的军队没有等来,急报却先来了。情急之下,崇祯再度召见群臣商讨南迁一事,结果此事悬而未决,保定却失陷了,通道也没了,此事也不用议了。
在南迁提出之前的的撤关一事上,群臣的态度也是这样的。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群臣是为了明哲保身,而崇祯本人又何尝不是太过爱惜知己的声誉呢?
作为一个帝王,事关大明存亡的大事都不敢决断,又何谈“励精图治”呢?有学者认为,崇祯是一个懦弱又生性多疑的人,虽有雄心,但怎奈内力不足,也是一场空谈。
每每召见大臣无所获时,他回宫后便痛哭,并且大骂朝中无人,还在自己的御案上写下过“文武官个个可杀”,实际上,他处理的官员也不少。
据史料统计,崇祯一朝,宰辅大臣像走马似的换个不停,内阁大学士换了50位,兵部尚书换了14位;被杀死或逼得自尽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巡抚杀了11位,这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官员。
而被他抓入监狱间接死亡或判刑的省部一级官员也有几十人。在明朝亡国前三年,也就是1641年,关押在监狱里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也高达145人,而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具备大臣资格官员的十分之一。
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三个问题:
其一,朱由检是一个自负的皇帝,他并不擅长用人之术;
其二,由于他的自负与孤傲,也将言路堵塞了。明亡时,朝中大臣少有人表态,崇祯一逼问,就赶紧说自己有罪,再问急了,就说要么加紧练兵,要么加饷。群臣对国事这种态度,崇祯也是需要反思自己的。
其三,大臣们对崇祯早已有了他们的看法,崇祯认为文武官员没一个好人,而大臣们也认为他也并不是一个英明的君王,也就是说,君臣互相谁也看不上谁。
君臣都有问题,最终导致崇祯的命令也没人执行了,成了一纸空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三桂。
他收到入京勤王的命令,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因为当时的李自成兵力强大。但是作为臣子,他又不能不奉诏,于是就在路上故意磨蹭,一天行军三十里,所以在半路就收到了明亡的消息。
再者,在对待农民军的问题上,是剿灭为主还是安抚为主,一直没有定论,反反复复,李自成几次起死回生。
还有在与大清的激战中,袁崇焕被冤杀后,祖大寿、洪承畴成为抗清标志性的人物,结果他们两人都降清了。
如果说明亡,群臣有责任,那么崇祯帝的责任则更大。内政混乱腐败,实质都是人事,从帝王到臣子都出了问题,怎么会不亡呢?
那么明朝为什么没在朱由校时代崩盘,难道说宦官魏忠贤还有治国的能力吗?当然不是,而且恰恰相反,魏忠贤是明亡的特大罪人。
明朝在明穆宗至明神宗前期,曾出现过回光返照的迹象,隆庆新政、万历中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又与群臣发生“国本之争”,导致28年不上朝,以至于刚刚积累起来的资本,再次被耗空。因此,有学者认为,明实亡始于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明神宗在位长达48年,也是明朝在位最长的帝王。在他死后,明光宗朱常洛只当了28天皇帝就离世了,权力就过渡到了明熹宗朱由校手上。
由于国本之争事件,朱常洛朝不保夕,终日活在恐惧中,对于长子朱由校也没什么教育,朱由校几乎就是在魏忠贤和客氏二人教导下长大的。因此,在朱由校当了皇帝之后,魏忠贤和客氏才有机会上位。
魏忠贤人称九千岁,在他专政期间,形成阉党集团,使得明朝的政治更加黑暗。
首先,在取得了朱由校的信任后,他先是掌控了内廷,审批奏章、培植党羽、迫害后妃。
其次,在把持内廷的同时,他还把手伸向了外廷,并结成了阉党集团。当时最著名的阉党党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孙等人。这些党徒遍布朝野,从朝廷内阁到六部,再到各地的总督,巡抚,魏忠贤的“九千岁”绝非虚名。
朝廷大小事务,基本都要向他请示,只有得到他的认可后才会有下文。这种情况发展到最后,变成朝政之事竟无人向明熹宗请示,举朝上下,只知魏阉,而不知有“皇帝”了。
更为重要的是,阉党利用权力迫害东林党人,其中“乙丑诏狱”、“丙寅诏狱”就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
在“乙丑诏狱”事件中,杨涟、左光斗等六人被酷刑折磨致死;在“丙寅诏狱”中,更有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死于酷刑。
在魏忠贤大肆逮捕东林党的同时,各地已是民变四起。明朝内政黑暗,不少正直之士死于魏忠贤的迫害之下,也难怪到了崇祯朝,大臣们话都不敢说了,崇祯自负是一方面,历史的前车之鉴,大臣们也不得不考虑在内。
那么,在天启年间,后金就没动静吗?有,我们看下在入关前,后金都城的变化情况,费阿拉-赫图阿拉-界凡-萨尔浒-辽阳-沈阳,后金都城的变化过程,就是后金不断强大的历史,同时也是明朝不断丢失国土的过程。
天启皇帝在位仅七年,在1620年即位后,努尔哈赤于1621年迁都辽阳。在1622年,努尔哈赤发起了广宁之战,此战之后,明朝丧失了整个辽东。
此后,努尔哈赤与明朝休战四年,直到1626年,努尔哈赤休整之后,再次向明朝发起了进功,不过这次他没有占到便宜,因为他的对手袁崇焕出现了。
所以,从时间线上来看,后金在天启年间大规模用兵两次,大部分时间在休战,之后袁崇焕出现后,延缓了明朝覆亡的脚步。
综上所述,明朝覆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内政,而魏忠贤的专政无疑是加剧了内政的混乱。到天启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才爆发。到崇祯即位后,正好农民起义、清军不断进功,内政混乱,都赶上了,所以,明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朝,魏忠贤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709d124715b85e19a090435.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杨素换了三位主子,为何能一直受到器重呢?
隋朝最有影响的一位大臣杨素。提起杨素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是暴君杨广的心腹大臣,作为心腹,他应给和杨广有着一样的性格才会走到一起,但事实上他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他虽然有杨广一样的野心,却没有杨广的缺秦始皇嬴政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不姓赢呢?
秦始皇叫嬴政,可他为什么把自己的儿子分别叫扶苏和胡亥呢?之所以会有此一问,是姓氏的含义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变革中不断变更,所以习惯于现代起名方式的我们,对古人的姓氏,以及名讳不是非常的了解。现代人讲起姓慈禧为何能有那么大的权利呢?和清朝制度有关吗?
后宫,一个独享皇上青睐,视权术于股掌之间的地方!宫斗成为了后宫独有的特色,历史上诸如后宫专政的事迹不胜枚举,冯太后本为后宫一奴婢,皇上死后,要挟权臣一人独揽大权,临朝听政14年;武则天本是后宫一才人,蜀汉名将王平,为什么有人说他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途说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平的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在三国中存在感也较低,这样一个古代娶老婆成本那么大 古人为什么还要被自己纳妾增加开支
古代男子为何要纳妾,这不是在增加自己经济负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妾室是可以随意转赠、买卖的,连她们的孩子也是归属于正妻名下,有些生不飞熊军的统领是谁?这支部队有多强呢?
飞熊军是《三国演义》中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将李傕等人统领。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如董卓军中的胡车儿,据说其“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李善长是功臣又已经隐退,为什么依旧无法善终?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明朝开国六公爵之首的李善长,之所以会在隐退之后,依然无法善终,被朱元璋满门抄斩慈禧的四道美容方子
第一道银耳银耳,又称为白木耳,性味甘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养颜美容品。能够补肾强体,固精调血,润肺止咳,补气补脑,强心美肤,尤其是能够滋阴养颜,养肤润肤,对林彪集团后代:我们仍然属于这个党 不是黑二代
1971年林彪折戟蒙古大漠,相关人员被迅速整肃,大多数人的政治命运就此划上休止符。林的嫡亲血脉,其随从、部属的子女,也从云端跌落至凡尘。此后40年间,林彪集团“二代”们的命运如细数十大元帅的葬礼
罗荣桓:英年早逝的第一位元帅罗荣桓,湖南衡东人。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在山东敌后,因操劳过度,经常便血,有时出血量很大。1943年3月,中央准备让他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要求休养半年,没有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