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万历为何要对张居正秋后算账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4-10-0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万历为何要对张居正秋后算账的相关内容:1582年,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下诏罢朝数日,赐谥文忠公,并派锦衣卫护送灵柩至故乡江陵,可谓备极哀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张居正死后不过两年,局势却发生了急剧逆转。万历皇帝竟指斥张居正:罔上负恩,谋

1582年,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下诏罢朝数日,赐谥文忠公,并派锦衣卫护送灵柩至故乡江陵,可谓备极哀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张居正死后不过两年,局势却发生了急剧逆转。万历皇帝竟指斥张居正: 罔上负恩,谋国不忠。 下旨追夺官秩,查抄家产。万历为何要对张居正秋后算账? 有明一代,张居正是最杰出的改革家。他 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 。从1573年出任内阁首辅开始,便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浪潮,从而使本已衰颓的明王朝统治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1582年,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下诏罢朝数日,赐谥文忠公,荫一子为尚宝司丞。并派锦衣卫护送灵柩至故乡江陵,可谓备极哀荣!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张居正死后不过两年,局势却发生了急剧逆转。还是这个万历皇帝,竟指斥张居正: 罔上负恩,谋国不忠。 下旨追夺官秩,查抄家产,甚至要 斫棺戮尸 。而政治上的倒行逆施则更为严重。凡是张居正生前所举荐重用的人,统统被罢斥削籍;凡是以前被罢斥的官员,又大都起用复官。张居正十年呕心沥血推行的改革,至此基本上被一笔勾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呢? 这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先说内因: 首先,从大的方面讲,作为皇帝,当然要独断专权,但自万历登基,他的头上便有三座大山压着:首辅张居正,掌印太监冯保,生母李太后。注意,这三个人是个三脚架,相互支撑。明朝后期的皇帝多在内廷,所以太监冯保(万历称其为 大伴 )和神宗处的时间较长,也经常在神宗面前替张居正说好话,而神宗要做错什么事,冯保就会到李太后那儿去告状。而李太后对神宗管教极严,而且据说在神宗大婚前,李太后是和神宗住在一起的。而外廷则由张居正支撑。由于内廷和外廷都被这个 三脚架 控制,所以万历自然感到压力很大。即使他年纪尚小的时候还可以忍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为一国之君的万历却受着三个人的压制,自然不免对这三个人怀恨在心。所以,张居正一死,冯保接着倒台,而没有内相和外相的支持,李太后此时也拿神宗没办法了,所以万历便翻了身。(还有一说,是张居正死前得的重病,起因是火气太旺,而神宗为了让张居正早死,便赐给增加火气的药物。从这一方面讲,可以说神宗是先除掉张居正,接着除掉冯保,太后那座大山自然也就坍塌了。) 另一方面,张居正是万历的帝师,一方面出于对 学生 的负责,另一方面要在其他大臣面前立威,张居正会苛责万历,有时甚至是 怒吼 。这样一来,一种叛逆的心情便滋生了,而且愈演愈烈,最终变为抱负。再一个方面,虽不十分可靠,但也未必不可信,就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和张居正很 暧昧 ,只是由于彼此的身份才没有结合。这个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神宗十八岁时,曾经醉酒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愤怒之余,差点废掉神宗帝位。此时众人皆苦苦哀求,李太后不许。只有张居正一求情才生效。在一个,李太后在神宗面前总说凡事要听先生的,而且对张居正颇为关心。若此种说法成立,那神宗自然是杀张居正方能后快。 下面再说一下外因: 首先,张居正的身份不正。按照实际身份,张居正是大学士,而大学士在明朝自始至终是五品官。而且大学士一开始只是皇帝的顾问,没有预闻政事的权利,只是后来皇帝渐渐慵懒而且不能处事,中通融贷所以大学士权利才重起来。这是一点。另一点,内阁的阁臣一般是某部尚书兼大学士,这样才能称其为宰臣,上朝出班是在其他尚书的前面。(明朝的政治制度,部(六部)院(都察院)长官是最高行政官员。而如果仅仅是大学士的话,他必须走在其他尚书后面。而张居正以大学士之身号令朝廷,其他人自然不满。所以当时人多说:你只是皇帝的顾问,并非朝廷的行政长官,我们凭什么听你的。 同时,张居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地位,必须任用服从自己的人。这也必定引起士大夫的不满。多以张居正一死,弹劾他的奏章满天飞。 其次,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必然触动统治阶级权贵们的利益,张居正的改革也不例外。这也为他死后遭到的清算埋下了伏笔。再次,可以说张居正十年的改革,是和冯保的支持分不开的。但和太监合作,终为当时的清流所不耻。有这么多的理由,万历自然要收拾张居正。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万历为何要对张居正秋后算账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ff415c00153f9f5a0569c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