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周代的祈雨祭祀及其实质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5-0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周代的祈雨祭祀及其实质的相关内容:摘要:祈雨是中国古代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呈现了中国多神信仰以及靡神不举的信仰特色,更反映了中国古代信仰发展的轨迹。周代是中国古代宗教活动发展的重要时期,周人的信仰观念和祭祀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摘要: 祈雨 是中国古代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呈现了中国 多神信仰 以及 靡神不举 的信仰特色,更反映了中国古代信仰发展的轨迹。周代是中国古代宗教活动发展的重要时期,周人的信仰观念和祭祀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揭示了周代等级分明、以天命为依据的祈雨祭祀背后的实质。
关键词:祈雨;祭祀;天命思想
作者简介:杨敏(1979― ),女,陕西三原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思想与文化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3-0213-01
商周政治变革之际,影响了周人在天人关系上的思考。天命思想的产生,让周人认为只有 仪式 上的注重,并不能保证天的护佑与支持。只有以 戒慎恐惧 的态度敬天,加之以 唯恐有失 的努力来保民,才是维持天命的依据。周人祈雨的对象仍然多承袭前代,但在信仰观念与祭祀方法上出现了不同于之前的新特点。其原因为何,仍需借由各种神祗性质的转变才能加以解释这个天人变革的过程,以及周人的对宗教的态度与信仰的精神。
周人认为天、帝是万物的主宰,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伟大的神威,将帝分为 上帝 或早期历史的古帝王,其具有人格神的意味甚为浓厚。周人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帝以命、罚或 降灾祥 来表现其意志, 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 (《尚书周书》)。上帝甚至会降临、观看人间动态, 皇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 (《诗经大雅》)。因此周人认为,灾害是上帝对他们的责罚,对于上帝给予了崇高的地位,其祭祀等级更是众多神祗远远不及的。
周人认为死后能够升天在帝左右,服侍上帝是一件光荣的事。《诗经》中有不少周人已故的先祖成为上帝的臣属,并在天上听从上帝的遣使。一方面执行上帝的命令,一方面对于子孙则善尽保护之责,免于上帝过于严厉的责罚,将子孙的请求,表达给上帝知道。祖先于是成为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介。周人的 天 ,既有人格神的表现,也有自然 天 的性质,而 天 为人格神的表现则与 帝 相似,天是具有意志的。此外,周人也会将先祖作为上天的配祀以表崇敬、服侍之意。 天 也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主要是以自然界的物质、现象、规律、位置来表现。如以 天下 表示天之下的人间,或晚周以 天地 对称,来作为一种秩序、相对位置的表示。周人对天的信仰较帝为深,认为天是周人的主宰神,以文献中天出现的频率及次数比帝还多以为证。周人以天命作为主宰众神的力量,因此 郊祭 虽主祭天、帝,但也祭祀天地间的众多神祗。而周代的求雨仪式 雩祭 ,也是向上帝、天祈求降雨,配祀其他具有降雨能力的神祗或先祖。
总的来看,帝较天更具有人格神的意味,对帝的信仰是一种对天地间力量的畏惧,较具有原始宗教的崇拜意味。天则是一种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信仰,并强调内在的精神及秩序。 天 具有道德形象,而身为天之子的周王必须承担敬天保民的职责,天与君王爱民如子的德性是一致的,因此子民敬重帝王要如同敬重上天一般。但自王道衰微的春秋时期,当君王作恶人间,天并没有给予惩罚,人们对天威胁、具有道德性的形象就开始怀疑,进而指责天的不明,但他们并非质疑天的存在,其实他们这种骂天的行为,更证明他们对天有强烈道德性的渴求,希望它发挥制裁力量,抑制人间君王的不德,带给他们有更美好的生活。
周人认为山川、日月星辰等众神祗都有功于民,它们都是天地的官僚臣属,应该接受众人的祭祀。不过与方位结合的祭祀,则是要等到汉代运用阴阳五行思想,分配神祗功能、地位、属性、制定官方祭祀规格后才有的事。中国古代雨神崇拜的起源很早,殷商卜辞中就有祭祀雨神的记载。在周代,雨神称为 雨师 ,取其 众 之意。祭祀 雨神 通常不以 雨 本身为祭祀对象,而另有神祗执掌降雨,以比较抽象的方位、时间来表现雨神的存在。 雨师 并不由固定的神灵所担任,星宿、人物、北方之神 玄冥 等等都可为雨神,但是 雨师 的祭祀主要还是针对 毕星 而言,汉代以后,雨师才被列为常祀。
周人仍然以山川为主要的祈雨对象。其中,高伟的泰山更是蕴含了丰厚的云雨,能够润泽天下。在周人看来,形体越大的山岳河川,其祭祀等级则越大,再加上山岳、河神、土神这类 神祗 ,因为 固定不动 的形象,则进一步成为地方的守护神祗。基本上,周人相信每座山岳、每条河川皆有其主神,神威不扩及他山、他地。也因为其神威不扩及外地,影响只有当地居民。但当他国入侵本国时,境内山川无主祭祀,便会为祸为早入侵者,只有重新接受境内领主对山川的祭祀,才能攘除灾害。另外,山川的祭祀有严格的等级之别。《礼记王制》中规定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从周人 河伯 、 山鬼 的称呼来看, 河 、 岳 似乎有了人格化的特质,由过世的先祖或是境内有功者担任山河之神,各地皆有这样的神话传说,其人物则不尽相同。
周人还祭祀 社神 ,也就是祭祀 土神 (后来也称为 后土 )。迁居新地、建立国家时,必须 乃立冢土 或 乃社于新邑 ,表示在此落地生根,希望求得土地神的保佑。周人还相当重视对 农神 的祭祀。由于雨与农业收成有极大关系,因此祭祀农神主要是为了 求雨 以利农作。《诗经》中除了 云汉 之外, 莆田之诗 也提到 设乐以祭于神 以祈求甘雨。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周代留下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料中看出周代对祭祀、旱灾的态度。如《诗经》中本来就有不少祭祀歌曲,而《大雅云汉》便直接道出了周人在面对旱灾时的心情以及整个祭祀过程,可以借此来总结周代祈雨的全貌以及周人的天人关系。 云汉 中出现了众多的神祗,我们可以看到从郊外的自然神到宫庙里的先祖都是周人祭祀的对象,这里包含了上下天地之间的所有神祗,特别被提及的有 昊天上帝 、 后稷 、 四方神 、 土地神 、父母先祖等,恰好都是周人信仰中特别重要的祭祀神祗。
在周人的信仰中,他们相信上天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上天会保佑他们、会听他们的诉求,如同父母一样,是以慈爱的角色对待他的子民。因此 天灾 就是上天责备人民,他是 有意志 的、 有目的 的降灾,所以统治者也以此来教化人民要向善,为善,以促进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祭拜众神,必须排序、分别大小、尊卑、主从,这样的祭祀方法,成为了秦汉以后制定规格化祭祀的思想来源。从周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等级、身份的主祭者,有不同等级的祭祀规定,这是为了要确立君王、诸侯地位的阶层差距,以确保天子垄断天人的沟通权力,这才是统治者祈雨祭祀的最终实质,而周人对天人关系的诠释对后来司马迁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也有深刻的影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周代的祈雨祭祀及其实质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59aa8902abc6ad7e00c91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