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 唐朝安史之乱祸首是谁?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 唐朝安史之乱祸首是谁?的相关内容:安史之乱是指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
安史之乱是指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安禄山——唐朝三镇节度使、安史之乱祸首
安禄山本姓康,名阿荦山(一作轧荦山),即战斗的意思。姓氏本应读作亚历山大,母亲阿史德氏为突厥族女巫,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就死了,一直随母亲住在突厥族里。他母亲后来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安禄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禄山。他在30岁前一直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商人。 30岁那年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天宝元年(741)正月初一,他刚刚40岁时,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格任官的体制下,创造了和平年代边疆军帅仕途腾达的神话。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从40岁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天宝十四年狡黠奸诈,骁勇善战的他拥有重兵,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叛乱后称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谋杀。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长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使安禄山宠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
史思明——唐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史思明,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因战功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史思明少年时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长大。成年以后,二人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二人同时被唐政府封为捉生将。以后史思明又得到了再次提升,担任了大将军职务。史思明骁勇善战,胸怀才略,因此多次建立战功,很受玄宗赏识。有一次,玄宗召见他,亲自赐座,并与之亲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大为称赞。玄宗问他多大年龄,史思明回答说:“已经40岁了。”玄宗拍着他的背说:“你好好地努力吧,日后一定会显贵的。”
天宝年间,史思明因为军功显赫而被授平卢兵马使。唐玄宗这位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风流君主,在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之后,不曾料想正是自己视为心腹的爱将史思明和安禄山,发动了使他被迫背井离乡的“安史之乱”。从此以后,兴盛强大的唐政权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唐开元、天宝年间,唐代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顶峰,然而这种表面繁荣的现象背后却时刻孕育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在执政前期曾勤于政事的唐玄宗,后期则沉迷于酒色丝竹之间,疏于过问国家政事。744年,他纳杨玉环为贵妃之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不理朝政,对贵妃之家赏赐无度,百官敢怒不敢言。朝政被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和李林甫把持着,使得唐朝的政治更加黑暗。随着边镇军事力量的不断扩大,许多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逐步发展成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玄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是他已经回天乏力。
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权力极度膨胀,他率兵在范阳(今北京)发动叛乱,揭开了唐后期中央统一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斗争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做梦也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发动叛乱,所以在军事上毫无准备。当叛乱的战鼓惊破唐宫的《霓裳羽衣曲》后,他才匆忙布置防御。这时唐朝新募的士兵无力抵挡安禄山的劲旅。安禄山一路势如破竹,直抵潼关。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立了割据政权。史思明在河北老巢与唐军相持着,互有胜负。6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了长安。唐将郭子仪、李光弼被迫撤退,史思明占领了河北。
安史集团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却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坐镇洛阳的安禄山恣行暴虐,致使众叛亲离。757年,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即位之后,史思明屯住范阳,拥兵自重,不听调遣。从此安史集团分裂了。
不久,史思明带领军队投降了唐朝。朝廷一方面下诏任命他为范阳长使,河北节度使;另一方面又害怕他再次叛变,派人秘密监视。不巧的是,监视他的事很快被泄露了出去,史思明认为朝廷不信任自己,便再次叛变。唐肃宗李亨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魏州称大圣燕王,派兵增援安庆绪,解除了唐军对邺城的围困。同年,史思明杀死安庆绪,收编了他的队伍,回到了范阳黄袍加身,号称大燕皇帝,改范阳为燕京。761年,史思明在邯山大败李光弼,乘胜向长安进犯,途中被儿子史朝义和他的部下杀死,史朝义以皇帝身份厚葬于北京梁乡(今王佐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祸首,唐朝安史之乱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722e738ba8312b97801a6df.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长坂坡之战赵云都敢孤身一人 夏侯楙带人围困时赵云为何说吾命休矣
赵云长坂坡孤身杀入曹军,为何被夏侯楙围困却长叹死于此地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先后跟随刘备参与了一系白沟河之战中,朱棣为何能够反败为胜呢?
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最后顺利登基称帝。然而靖难之役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是困难重重,燕军几次处于溃败的边缘,朱棣也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不过最后他总能化险为夷,让人不历史上为什么爆发?结果如何?
众所周知“晋阳之战”为春秋战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战国策》、《史记》等古代文献对这场战争均有所记载。那么“晋阳之战”为什么爆发?结果如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据记载这场战争爆发二战前夕日本内耗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制度性内耗成因详解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列强俱乐部中唯一的非欧美成员,也存在内耗严重的问题,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官僚体系。一方古代北伐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 古人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北伐指的是哪儿?为何要坚持北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等武侠电视剧相信大多数朋友都看过,“中原各路英雄豪杰”这句是里面开大会的三川口之战宋朝占据优势 宋朝为什么还是输了
对三川口战役,占据优势的宋朝,为何最终输掉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途说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川口之战是北宋和西夏爆发的一次边境战争,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这场战争对于北宋和夷陵之战蜀汉只损失五万人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刘备最多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何却因此一蹶不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至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吴、蜀之间爆发了1913年1月11日在蒙古库伦签订的《蒙藏条约》
《蒙藏条约》是外蒙古和西藏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派遣的人员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双方于1913年1月11日在蒙古库伦签订的条约,互相承认独立主权地位。但西藏方面条约签署人的身份受到质疑,从而质疑这条约的有效性,1922年2月6日美国发起召集太平洋会议并签署有关中国领土的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是有关中国领土的条约。1922年,美国发起召集太平洋会议,会中有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荷兰九国。2月6日签署九国公约,其中保证中国主权独立、土地行政完整[1]。《中俄密约》俄罗斯帝国与清帝国政府于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签订的条约
《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是俄罗斯帝国与清帝国政府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签订的条约,中俄文共19页。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