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衷寒为何能收蒋介石的赏识?贺衷寒有何本领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贺衷寒为何能收蒋介石的赏识?贺衷寒有何本领的相关内容: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接着宁汉合流,全国出现一片白色恐怖。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革命的武装斗争如星火燎原,尤其是红军在湘、赣和鄂、豫、皖边区的发展,更使国民党反动派日夜不
1931年2月, 回国后,先后担任了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政治宣传处处长、训练总监部军事教育处处长、鄂豫皖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等职。国民党部队分为嫡系与杂牌两大类,嫡系部队因经过「清党」运动,一大批做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和所谓「嫌疑分子」被「清」出军队,杂牌部队原来就无政工人员。针对这种情况, 在征得蒋介石同意后,在原有高级政工干部中挑选130人,办起了「星子训练所」(即军校特训班前身),对这些人进行为期两周的短期特别训练,讲习「对共产党政治斗争技术」及所谓「对全国军民宣传和平统一的国策」。蒋介石对这个训练班也特别感兴趣,先后5次亲自到该所训话。这些学员,后来大多成为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反共政治训练的骨干。
当时,国民党部队不仅政工干部缺乏,政工体制也极为混乱,南京的中央委员会政治训练处,不能对全军各级政治机关实施有效控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1933年2月,贺衷寒接替刘健群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处长后,采用办「政训研究班」和「军校特训班」的办法,抽调一批又一批军队中的原有政工干部和大专毕业生进行短期集训,然后分派到全国各地的军队中去,并规定各军、师都设政训处,团、营、连派指导员,所有中上级政工人员都由军事委员会直接委派,而这些人大多是军校出身的复兴社成员。这样,贺衷寒就直接掌握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政治训练队伍,最多时达3400余人。贺衷寒还与刘健群、袁守谦等人策划,采取派遣「宣传队」的形式,把政工人员安插到西北、东北和西康等地国民党杂牌军中去做反动宣传工作,以防止这些军队「异动」。
当时,国民党部队不仅政工干部缺乏,政工体制也极为混乱,南京的中央委员会政治训练处,不能对全军各级政治机关实施有效控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1933年2月,贺衷寒接替刘健群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处长后,采用办「政训研究班」和「军校特训班」的办法,抽调一批又一批军队中的原有政工干部和大专毕业生进行短期集训,然后分派到全国各地的军队中去,并规定各军、师都设政训处,团、营、连派指导员,所有中上级政工人员都由军事委员会直接委派,而这些人大多是军校出身的复兴社成员。这样,贺衷寒就直接掌握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政治训练队伍,最多时达3400余人。贺衷寒还与刘健群、袁守谦等人策划,采取派遣「宣传队」的形式,把政工人员安插到西北、东北和西康等地国民党杂牌军中去做反动宣传工作,以防止这些军队「异动」。
贺衷寒先后主持召开过3次国民党部队的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反动政治理论,制订了一系列反动政工文件。如:1933年5月在南昌召开的全军第一次政工会上,拟订了《政训令》,明确了所谓政治工作在军队的17条任务和职权;1934年3月在南昌召开的第二次全军政工会上,针对「剿匪」(围剿红军)与「整军」之双重任务,又制订了「新的工作方针」;1935年4月在汉口召开的第三次全军政工会议,专门研究了军队各级政工机构如何配合抓好「整军」的问题。7月,由贺衷寒主持制订的《整军宣传方案》和《整理部队政训工作纲要》等文件正式出笼。
贺衷寒在贯彻实施蒋介石提出的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办法「围剿」红军方面,可谓呕心沥血,绞尽了脑汁,提出了许多反共、反人民的坏点子。如在他主持军队政训工作以前,各种书刊和公私文件上对于围攻红军一事用词各不相同,有的用「剿赤」,有的用「剿共」,贺衷寒上任后即提出要统一用「剿匪」二字。他还着重从政治方面提出了许多「围剿」红军的办法,更是受蒋介石赏识。
从1932年至1936年,贺衷寒还兼任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军队党务处处长、南昌行营政训处处长、武汉行营政训处处长、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常委委员、军委会政训处秘书长、新闻检查局局长等职。这样,贺衷寒就将国民党军队、乃至全党、全国的政训大权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成了名符其实的国民党法西斯政训系统的总头子。贺衷寒在致力反共政治训练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直接为蒋介石所掌握和为其服务的法西斯特务组织--「中华复兴社」的筹组工作,成为该组织「十三太保」中的核心人物,他与邓文仪、康泽、戴笠等人被称为「复兴社」的4大台柱,而贺衷寒名列第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内抗日救亡运动浪潮的冲击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倾轧,坐在「国民政府主席」宝座上的蒋介石,深感自己的统治岌岌可危。但他处心积虑、苦心焦思的,并不是怎样去抗日,而是想搞出、一个什么新的东西出来,加强他的国家机器,进一步巩固其独裁统治。
蒋介石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重大问题上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惯于用骂人的方式,迫使部属去揣度他的心思,再想出办法来迎合他的意图。这次也是这样。这年的11月间,他接连几次在南京召集贺衷寒、康泽、桂永清、肖赞育、周复、膝杰、郑介民、戴笠、曾扩情等黄埔爱生开会,只是一个腔调,叹中杂骂、骂中杂叹地说:「我的好学生都死了!你们这些又不中用。现在时局艰难,我们的革命就要失败了……」蒋介石的独角戏唱完,会也就没头没脑地散了。贺衷寒脑瓜最「灵」,每次蒋介石「训」完之后,就把「这些不中用的学生」约到他家里去商量,揣摸「老头子」的真正意图。第一次没有结果,第二次大家议出了一点头绪,认为「要组织起来」。当蒋介石第三次召集这些人去开会时,蒋介石一骂完,贺衷寒就立即站起来,泪流满面地说:「时局虽然很困难,只要我们能团结(即「要组织起来」的意识),还是有办法的。」这时,蒋介石感到这些「不中用」的学生还是有点用,有点门道,就一面骂,一面顺水推舟地往下逼,并露出了自己一点点真实意图。他说:「我们要有像苏联那种『克格勃』的组织就好了。」最后,蒋介石叮嘱这些「不中用」的学生「慢慢地去研究」,就结束了这次会。于是,贺衷寒又第三次把这些人邀集到自己家里,研究怎样组织起来,对组织名称、政治纲领、组织原则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但没有产生具体的东西。以后,又连续开了几次会,还是没有结果。这时,蒋介石迫于形势宣布下野,离开了「主席」宝座。但是,秘密组织的筹建工作仍在进行。在曾扩情举行的南京浣花菜馆晚餐上,根据胡宗南的提议,这些被蒋介石再三骂过的学生,推举贺衷寒、邓悌、膝杰、周复、康泽等5人负责筹备。第二天又召开筹备会,决定由贺衷寒起草章程,由康泽起草纪律条例。1932年2月蒋介石复职后,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赶快搞成那个组织。贺衷寒向他汇报了筹备经过、并呈上由他起草的组织章程和康泽起草的纪律条例,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并决定这个秘密法西斯组织的名称为「中华复兴社」。
1932年3月初,由贺衷寒主持在南京励志社开复兴社成立大会。按该社章程,蒋介石是「真命」社长,自然毋庸选举。此外,选出贺衷寒、邓悌、腾杰、周复、康泽、桂永清、潘佑强、郑介民、邱开基等9人为中央干事。会后,蒋介石又指定贺衷寒、邓悌、膝杰3人为常务干事。
复兴社的第一任书记是膝杰,他是黄埔四期生,资历较浅,能力也比较弱,并且与贺衷寒的私交甚好,所以有事必先与贺衷寒商量。1933年1月,贺衷寒接替膝杰担任书记,由于贺衷寒狂妄自大,常以黄埔领袖自居,遂引起蒋介石的讨嫌。1934年8月,由邓悌担任第三任书记。邓梯是留欧派首领,在黄埔学生中被认为是较有才能的一个,但此人过于自负,与所有黄埔学生中的其他上层人物都不亲近,因而实际上被孤立起来了。1935年10月,贺衷寒联合留日派将他赶下台,由刘健群担任复兴社的书记长(以前三任都为「书记」)。刘健群不是黄埔出身,原只是何应钦的秘书,因曾上书蒋介石,建议仿照墨索里尼的黑衫党和希特勒的褐衫党组织「蓝衣社」,而受到蒋介石的赏识,被人称为蒋介石的「螟岭子」,但贺衷寒并不把他放在眼里。1936年8月,刘健群调北平工作,由郑介民代理书记长。这样,至1936年「西安事变」之前,贺衷寒在复兴社中便始终以常务干事的身份负实际领导责任。
贺衷寒一贯以黄埔系和复兴社唯一的理论家和指导者自居。他不仅到处发表演讲、撰写文章,利用他主办的《前途》月刊和《扫荡报》大肆进行法西斯反共宣传,而且还参与了组建中国文学会、成立中国电影制片厂和主持南昌的「新生活运动」等活动。他的著作虽不多,可长篇大论的讲演却很不少。他对「蒋介石教义」的阐发和注疏,也自命为第一人。如他所写的《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一文,就为蒋介石所提倡的所谓「礼义廉耻」,作了当时颇受某些人称道的注解。贺衷寒写文章或演讲,不像邓文仪那样总是一大串语无伦次、乱七八槽的口号堆积,而总要咬文嚼字,力求说出个自以为深奥的道理来。从1933年到1937年间,贺衷寒每年出版一册《一得集》,打着「救国」、「统一」`「复兴民族」的招牌,宣扬「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独裁理论和「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的反动政策。
由于贺衷寒极力拥蒋反共,因此越来越受到蒋介石的器重。1935年11月,贺衷寒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次年1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0月又晋升为陆军中将,并获四等云麾勋章。贺衷寒凭着他的资历、能力、势力和蒋介石的器重,在复兴社中自居于第一把交椅,发言表态都始终处于权威地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贺衷寒为何能收蒋介石的赏识?贺衷寒有何本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71c515900c8b1066506cbb5.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贾鲁治理水灾期间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
贾鲁是元朝的著名的大臣,在治理水患上面有很高的成就。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儒家的教授,后来又被选作成为了户部的主事。在后来又奉旨为编辑辽国,金国和宋国的历史。在贾鲁担任了中书省的检察官后,就根赫舍里氏并非是嫡出贵女,为什么能嫁给康熙做皇后?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嫡出和庶出的子女待遇是不同的,那么赫舍里氏并非是嫡出贵女,为什么能嫁给康熙做皇后?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嫡庶之别,一定是有的。如果是才貌性格门第出身各项条件孙权得到荆州后为何还要杀掉关羽?为何这么做?
襄樊之战,也被人称为是关羽北伐的战役,或者说是荆州的争夺战争。你们知道吗,接下来途说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一代名将关羽于麦城突围时,被东吴将领马忠抓获,随后被处死,《三管仲的后世评价如何?为何被称为华夏第一相?
管仲,春秋初齐国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型人才。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后世的史书上,管仲有三个称号,分别是‘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这三个称号,苏麻喇姑死后,她的下葬规模为何如此隆重?
苏麻喇姑,清朝孝庄文皇后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苏麻喇姑是清王朝一个出身低微的侍女,她去世的时候,康熙以嫔级待遇厚葬了她。那么,她是否嫁人了,为何刘整本是宋朝名将,为何却成了灭宋的帮凶呢?
刘整,字武仲,宋末元初著名将领,元朝水军的创建人。金末时投奔南宋,隶属于南宋名臣赵方麾下。刘整沉毅有智谋,善骑射。赵方临死之前,对儿子赵葵说:刘整才气横溢,汝辈不能用,宜杀之,勿留为异日患。赵葵不听。朱元璋登基后杀了大量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人,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接下来途说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跟随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臣之中,汤和的结局算是较为不错的,同历史上武惠妃是什么结局?被吓死是因为什么?
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宠妃,谥号贞顺。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惠妃为了把皇储之位转移到自己儿子李瑁身上,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可以说,她的陷害获得了成功,最终,古代将军打仗前都会自报家门 关羽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对古代将军打仗时,都会通报自己老家住哪,为何关羽却从不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途说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影视剧中,只要演到三国沙场的场景,无论阵前单挑或打开战役,在双方将领碰面时,总会先互相报诸葛亮七擒孟获让他臣服 蜀汉灭亡时为何不见孟获来救
对诸葛亮当初七擒孟获,蜀汉灭亡时为何不见他来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途说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可谓是书中十分精彩的一段。不过令很多人疑惑的是,孟获武艺高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