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4-10-1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的相关内容:宋朝是大家公认的重文轻武,明朝事实上也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特别是宋朝,还有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明朝时,虽然没有了这个说法,但明朝到了中后期,皇帝除

  宋朝是大家公认的重文轻武,明朝事实上也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特别是宋朝,还有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明朝时,虽然没有了这个说法,但明朝到了中后期,皇帝除了还保有廷杖和杀人的权力,实际上,国家的治理,还是丢给了文官集团。

  两个朝代在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博弈上,以及文官集团慢慢崛起的方式上,其实有很多共同点。

  宋、明两朝的开国皇帝,毫无疑问都是在努力提升皇权,压制臣权的。

  宋太祖赵匡胤改变了以往大臣跟皇帝坐而论道的工作方式,撤去了奏对时给大臣准备的坐椅。

  他设计的官帽的样式,也是为了避免大臣们在上朝时互相交流,这些,都是有意强化皇权的反应。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兴大案,篡改孟子著作中不利于皇权的言论等种种行为,也是为了强化皇权。

  两位开国皇帝的目的是一致的,赵匡胤从没有过“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言论和想法,朱元璋就更不用说。

  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朱元璋更有底气,“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功绩和“自古以来得位最正”的金身,让他能稍许肆无忌惮。

  赵匡胤就没那么强势,底气没那么足,加上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真正完成全国的统一,无法在内部搞改革和集权,所以在方式上温和的多。

  宋、明两朝,文官集团的崛起,都是在开国皇帝去世之后,且机遇和方式几乎一模一样。

  宋太祖之后的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明太祖死了四年后,明朝的新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这两位太宗皇帝(朱棣的庙号在嘉靖皇帝执政之前,也是太宗)的共同点是,皇位来得有些问题。

  宋太宗的皇位是通过“烛影斧声”而来,明成祖更是公认的篡位。

  于是,两位皇帝都需要文官集团予以认同,文人的笔是任何强势的皇帝都要妥协的,包括朱元璋在内。

  别看明成祖进南京城后杀了好多不支持他的读书人,灭方孝孺的“十族”时强势无比,对读书人的态度不那么好,可最终,他还是把皇位留给了文官集团力捧的长子。

  明朝文官集团的议政权和行政权,在明成祖执政时期,开始大幅度得到提升,内阁权力加重,这也是一种妥协和交换。

  明成祖是比较隐晦的妥协,因为他自身的执政功绩也不差。

  宋太宗就比较直接了,特别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后,更需要文人的笔帮他遮掩。

  所以他在位时,大幅增加科举入仕的数量,一次科举选拔官员的数量,就超过宋太祖执政十几年时的选拔数量,且大幅增加官员们的待遇。

  宋太宗和明成祖,在对文官集团妥协的方式上略有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一切的根源就是帝位来得有问题。

  在这两位帝位来得有问题的皇帝之后,继任者同样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文官集团全力支持上位,或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得以保住皇位。

  宋太宗的继承人宋真宗赵恒,在宋太宗去世后,就差点被政变搞得无法继位。

  当时,宦官王继恩勾结皇后李氏想废掉宋真宗,是以名相吕端为首的文官集团帮助宋真宗成功登上了帝位。

  宋真宗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更是在文官集团的保护下,才安然度过了皇太后刘娥的执政时期,得以顺利亲政。

  所以,宋朝到宋真宗执政时,已经极少杀文官了,到宋仁宗时,更是一个都不再杀。

  原因也很简单,两位皇帝都要感谢文官集团的帮助和支持,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就是始于宋仁宗时期,慢慢还演变成不杀文官。

  至于野史或部分文人笔记中有记载的宋太祖誓碑,其中有写“不得杀士大夫”的说法,我个人是不大相信的。

  因为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时,就杀过不少文官,这是有据可查的,去看看《宋史》中两位皇帝的本纪就知道了。

  明朝在明成祖之后,陆续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他们在对待文官集团的态度上,跟宋真宗、宋仁宗有着同样的感激心理。

  明仁宗在当太子时,继承人的地位一度摇摇欲坠,多亏文官集团前赴后继的力挺,才保住继承人的身份。

  包括赞扬明宣宗是“好圣孙”,提醒明成祖在皇位继承上要看三代,也是文官解缙特意说明的,解缙还因支持明仁宗枉死。

  这些支持行为,都让明仁宗、明宣宗必须要领情,也因此,明仁宗继位后,在短短的几个月执政期内,做了大量的提高文官集团的地位的事。

  明宣宗继位后,没有更改父亲做出的决定,明朝的文官集团的地位和面对皇权的压力,由此慢慢改善,也开始慢慢崛起。

  如上所述,宋、明两朝,文官集团的崛起,在机遇和方式上,都是一样的,也都是有着一定过程的,不是一开始就很强势。

  两个朝代的二代皇帝帝位都来得有问题(备注,宋太祖的帝位同样来得不正,明成祖其实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但南明时才承认建文帝),需要一定程度上优待文官。

  宋太宗和明成祖的继承人,更是因为文官集团的保护和力挺,才分别坐稳皇位。

  所以,宋真宗、宋仁宗、明仁宗、明宣宗等,都对文官集团做出了最大的妥协,奠定了两朝文官集团崛起的基础。

  但两个朝代在文官集团慢慢找到自己的地位后,皇权跟文官集团相处的方式,又有些不同。

  宋朝是一直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条路上在走,文官集团更强势,除了宋徽宗执政时期,皇权略压过文官集团外。

  而宋徽宗能让皇权压过文官集团,是因为他大量起用宦官来制衡文官,这一点,从北宋著名的“六贼”中,一半都是宦官,就能看出来。

  等到宋徽宗把国家玩没了后,他的经验自然不被后人学习,文官们马上就把冒过一次头的宦官势力踩了下去,不准再出现。

  如果不是宋徽宗因“靖康之耻”成了反面典型,他之后的皇帝们,相信不会放过利用宦官势力提升皇权的这种好办法的,宋朝的皇帝其实被文官集团压制得很苦。

  明朝的皇权在跟文官集团相处的方式上,跟宋朝不同的就是,明朝皇帝不但大量起用宦官来制衡文官,还有锦衣卫帮手。

  因而,明朝的皇帝,虽然治国的权力慢慢被文官集团取代和压制,但一直保留着最终的制裁手段,他们能使用廷杖和杀人的方式,做最后的挣扎。

  明朝能做到这一点,而宋朝做不到这一点,都是开国老祖宗带来的因果。

  宋朝不仅仅是二代皇帝的帝位来得不正,他本身就立国不正,宋太祖赵匡胤是欺负孤儿寡母后建国,在跟文官集团相处时,总会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加上宋太祖从建国起,就开始打压武官集团,宋朝文官集团崛起的时间和土壤,都超过明朝的文官集团,因此在对待皇权的态度上,能更强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他的子孙带去的恩萌就比宋太祖多太多,底气十足,包括锦衣卫,就是明太祖留给子孙保护皇权的遗产之一。

  另外,明朝能抗衡文官集团的武官及勋贵集团,是到“土木堡之变”后,才真正衰落,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又是在文官集团没有一手遮天之前。

  等到文官集团开始没有武勋集团制衡时,宦官集团跟锦衣卫都已经成型,不可废除。

  所以,明朝皇权在文官集团独大之后,还能保有宦官集团和锦衣卫这两把菜刀,在面对文官集团时,还是有一定的底气。

  不过,从本质上讲,到了宋、明两朝的中后期,实际上国家的发展方向,已经不是皇帝说了算,即使明朝皇帝能廷杖和杀人。

  归根结底,是因为古代皇权不下乡的特点造成的,皇帝的圣旨,未必有士绅的告示管用。

  皇权和文官集团,以及他们背后的士绅的博弈,皇权的持久力始终不如文官集团。

  皇权毕竟只代表一家一姓,文官集团几乎代表全天下人,皇权不能保证每一代都出明君,可天下人却能源源不绝出人才。

  久而久之,皇权终究会被压制,包括清朝这种比较特别的王朝,都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文官,宋朝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70f1a9e92afd976670f56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