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穆宗李恒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13、穆宗李恒的相关内容:唐穆宗李恒(795~824),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生于大明宫别殿。初名宥,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元和五年三月,领彰义军节度大使。元和六年闰十二月,太子李宁去世。元和
唐穆宗李恒(795~824),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生于大明宫别殿。初名宥,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元和五年三月,领彰义军节度大使。元和六年闰十二月,太子李宁去世。元和七年十月,李宥被册为皇太子,改名恒。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崩,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与宦官马进潭、刘承偕、韦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主张立澧王李恽的宦官吐突承璀及澧王李恽,并赐左、右神策军、金吾军等钱。闰正月初三,太子在太极殿东序即皇帝位,是为穆宗。
穆宗即位的第二天便贬聚敛佞臣皇甫;初八,处死为宪宗炼丹药的柳泌和僧人大通。十二日,册生母、宪宗贵妃郭氏为皇太后。 穆宗喜欢玩乐,二月初五,上丹凤门楼,赦天下。事毕,盛陈倡优、杂戏在门内观看。十五日,又到左神策军观看手搏、杂戏。穆宗生性奢侈,又好游畋声色,拾 遗李珏等上疏谏,穆宗不听。十月,穆宗在便殿见群臣,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进言:“陛下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今胡寇(指吐蕃)压境,忽有急奏,不知乘 舆所在。又晨夕与倡优狎昵,赐与过厚。夫金帛皆百姓膏血,非有功不可与。虽内藏有余,愿陛下爱之,万一四方有事,不复使有司重敛百姓。”(《资治通鉴》卷 24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穆宗知道是谏官言事,便行慰劳,并说“当依卿言”,接受批评。宰相见皇帝虚下纳谏,都很高兴,向皇帝表示祝贺。其实,穆宗只是 说说而已,依旧以声色为事。
穆宗乘宪宗削藩之成效,朝廷威望仍在。十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部下想恢复子弟承继节帅的旧例,立王承 宗之弟王承元。年刚二十的王承元不肯接受,哭着对众将士拜道,有事应与中使监军商议。王承元密表附监军的奏中,请朝廷委任节度使。穆宗即徙魏博节度使田弘 正为成德节度使,王承元为义成节度使,义成节度使刘悟为昭义节度使,武宁节度使李为魏博节度使,以左金吾将军田布为河阳节度使。由于王承元坚决听命朝 廷,对诸将及邻镇以“故事”(节帅父子兄弟部下继承)相劝,都不听,才使朝廷命令得以执行。
穆宗即位的第二年正月,改元长庆。这时卢 龙节度使刘总奏请要弃官为僧。三月,以刘总兼侍中,充天平节度使,以宣武节度使张弘靖为卢龙节度使。刘总奏请为僧,以宅第为佛寺,穆宗诏赐刘总名大觉、寺 名报恩。诏还未到,刘总已削发为僧,将士遮留,刘总杀死了为首的十几人,夜里将印节交给留后,便遁走了。几天后,发现刘总已死在定州。刘总交镇,对朝廷本 是好事,但穆宗只知宴游,不留心国事,而宰相崔植、杜元颖缺乏长远规划和谋略,不懂得安危大体,以为张弘靖可以倚重,便割瀛、莫二州让卢士玫为观察使,其 余卢龙的七州统于张弘靖。刘总在离镇前,将镇内宿将、难制的如都知兵马使朱克融等送到京城,让朝廷奖用,使燕地之人羡慕朝廷禄位。朱克融等到京,未被安排 官职,他们到宰相那里去要求安排,崔植、杜元颖却让他们随张弘靖回幽州本军。张弘靖在卢龙处置不当,七月,发生兵变,张弘靖被囚禁,乱军拥朱克融为留后。 一乱未平,一乱又起。成德又发生兵变,都知兵马使王庭凑发动士兵杀节度使田弘正及僚佐、将吏、家属300余人。王庭凑称留后,逼监军为自己奏请节钺。八 月,命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五镇讨伐王庭凑。十月以裴度为镇州四面行营都招讨使,指挥讨伐。当时财政窘迫,穆宗赏赐左右和宿卫诸军无度,征伐卢 龙、成德,府藏空竭。宰相认为:王庭凑杀节帅田弘正,朱克融只是幽禁张弘靖,依罪的轻重,建议赦朱克融,全力讨伐王庭凑,穆宗同意。年底,以朱克融为平卢 节度使。
不意长庆二年正月魏博又发生变故,在长庆元年八月,穆宗命田弘正之子田布为魏博节度使,他信用牙将史宪诚,史见成德、平卢反 叛,也希望魏博能像以前那样割据,忠于朝廷的田布无奈,只好以自杀表明心志。田布一死,史宪诚自遂为留后。穆宗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史宪诚为魏博节度 使。史宪诚表面奉朝廷,暗与成德、平卢勾结。
朝廷征伐王庭凑,军事上失利。王庭凑兵围深州,官军三面救援,都因缺粮不能前进。在深州 被围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穆宗对藩镇再次妥协,二月初二,命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自此,廷再次失去河朔,直到唐亡。所以造成这一局面,是与穆宗和宰相崔 植、杜元颖缺远见谋略、才干低庸、处置不当有关,亦有指挥失误、财力不足的原因。不久,又发生昭义节度使刘悟囚禁监军刘承偕之事。三月,武宁节度副使王智 兴兵逐节度使崔群。穆宗只好流刘承偕于远州,命王智兴为武宁节度使。
七月,宣武兵变,牙将李臣则作乱,节度使李愿逃奔郑州,乱兵杀李 愿妻,推李介为留后。穆宗诏宰臣议宣武事,杜元颖仍主张妥协,授李介节钺。宣武所属宋、亳、颍三州各自上奏,请朝廷另外任节帅。很明显,李介不为属州认 可。穆宗采纳李逢吉建议:命义成节度使韩充兼宣武节度使,以将军徵李介入朝。李介不奉诏,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兖海节度使曹华,发兵讨李介。李介部下李质斩 杀李介、李臣则,宣武兵变平定。九月,浙西观察使窦易直诛杀作乱大将王国清。
穆宗在对叛镇的处置上,除宣武以武力平定,其他均以退让、妥协告终,藩镇割据回到宪宗以前局面。 穆宗在处理与回纥、吐蕃的关系上,有可道者。宪宗末年,回纥求婚,宪宗同意了。长庆元年五月,穆宗之妹、太和长公主和亲回纥。唐与回纥继续保持良好关 系。吐蕃在长庆元年九月派礼部尚书论纳罗使唐,要求吐蕃与唐结盟,唐派大理卿刘元鼎为吐蕃会盟使。十月十日,穆宗命宰相及大臣17人与吐蕃论纳罗盟于京城 西郊;派刘元鼎与论纳罗入吐蕃,与吐蕃宰相以下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蕃会盟。在盟书上,双方与盟宰相、大臣都签名。盟约规定:双方屏去兵革,追崇舅 甥,互不交侵。长庆三年立碑,在今西藏大昭寺门前、公主柳侧畔。碑文为汉藏两种文字。此碑称《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舅甥和盟碑》、《长庆会盟碑》,藏 语原义为“大昭寺前之碑”。
贪玩不已、好声色的穆宗,长庆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宫中同宦官击,见有宦官从马上跌下,受惊,得了风 疾。穆宗从此不能下地。十二月初五,穆宗在紫宸殿见群臣,穆宗坐在大绳床里,李逢吉、裴度都请立太子。初七,册立长子景王李湛为太子。穆宗病后,宦官内枢 密使王守澄专制国事,势倾中外,宰相李逢吉与之勾结,排挤了裴度,又利用“台参”,排斥与李绅。李逢吉对李绅受穆宗信任、排抑自己的意见不满,便荐李 绅为御史中丞,而韩愈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按制,新除御史,京兆尹应率京兆官吏到御史台参见,谓之“台参”。韩愈以自己是御史台长官,不参;李绅认为韩愈 是京兆尹,不台参违制。二人都正直,于是移文来往。李逢吉便说二人不协,都调任,达到的目的。后穆宗还是留下了二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13、穆宗李恒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1dd76852bbaac1fa0579f2.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