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明孝陵选址与独龙阜上开善寺及“神人”宝志公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4-03-2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孝陵选址与独龙阜上开善寺及“神人”宝志公的相关内容:相传明朝开国后“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这段话大致是说,南京虎踞龙盘,紫金山王气氤氲,在此定都后就约了他的几个哥儿们,如、、汤和等人一起商议,然后分头上

相传明朝开国后“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这段话大致是说,南京虎踞龙盘,紫金山王气氤氲,在此定都后就约了他的几个哥儿们,如、、汤和等人一起商议,然后分头上山去寻令狐安天津车祸找龙穴,最终会集起来。朱元璋叫大家先别说,各自将选好的墓址写在纸条上,然后同时打开,结果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写了“独龙阜玩珠峰”。于是一代雄主百年之后的归宿地就此定下。但这事未见正史记载,“孝陵”两字最早出现在《明实录》上是在洪武十五年九月庚午日,马皇后“梓宫发引,上亲致祭于灵,曰:‘兹以吉日良辰安葬皇后于钟山之阳,命妃嫔、诸子以下奉送。今当发引,特以牲醴致祭。祭毕发引,文武百官具丧服诣朝阳门外奉辞。’是日安厝皇堂,皇太子奠玄玉璧行奉辞。礼毕,神主还宫,文武百官素服迎于朝阳门外,回宫百官行奉慰礼毕,上复以醴馔祭于几筵殿,自再虞至九虞皆如之。是晚仍遣醴馔告谢于钟山之神,以复土故也,命所葬山陵曰孝陵”。

“以吉日良辰安葬皇后于钟山之阳”和“遣醴馔告谢于钟山之神,以复土故也”表明,当时明孝陵还处于准备营建阶段,连名字也是刚刚取好。这比起明皇陵与明祖陵的勘察、择址、起名和开建要晚。之所以如此,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洪武开国,百业待举,北清沙漠,南平川滇,恢复生产,使厚民生,立纲陈纪,“四清”帝国,运动频频……洪武帝实在太忙了,一下子腾不出多少精力,再加上财力也有限。

第二,洪武开国时朱元璋40岁刚出头,马皇后比他小4岁,也就是36~37之间,即使在平均寿命相对比较短的古代,朱、马夫妇也算不上年老,加上两人身体一向都不错,所以对于百年后归宿地的考虑相对显得也不怎么迫切。

第三,按照中国人自古以来“慎终追远”和“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的传统说法,一心要想树立自己是天下第一号大孝子的朱元璋在自己夺得政权与开创帝国后,首先要考虑的是父母与祖宗的墓葬改造与陵寝建设,其次才是自己的。

第四,尽管将自己的百年归宿放在了后头,尽管自己与马皇后那时正值青壮年,但陵寝风水与墓葬工程建设影响自己子孙后代的传统“神人融通”思想还是在朱元璋身上起了大作用。如果上述张岱笔记无误的话,那么至少在洪武八年,朱元璋就与刘基、徐达等人初步选定了紫金山独龙阜为他的百年归宿地,因为刘基死于洪武八年四月丁巳日,这是官史所载的。但造陵工程却一直没有开展,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紫金山上的独龙阜已经“名花有主”了,这个“主”还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南京地区历史上很有名气的高僧、开善寺开山祖宝志。

宝志,传说他是个神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起他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人们不知道他是从何而来,父母姓氏名谁?只知道他诞生于南京东郊某村庄的一棵树上,发现他的是村里的一对朱姓夫妇,他们俩都很善良,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基本上满足了自家的生存需要;可美中不足的就是夫妻俩结婚多年老不生孩子,心里一直很着急,经常到庙里去祈求神灵保佑,让神赐福于他们。不久后的一天,朱姓夫妇从田地里劳动回来,路过村边的一棵树,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两人好奇地走了过去,仔细寻找婴儿在哪里?找啊找,婴儿不在地上,他躺在一个他不该躺的地方——树上的老鹰窝里。可也奇怪,老鹰居然没伤害他,周围也没人知道这是哪家丢的孩子。朱氏夫妇心善,将孩子抱回了家,悉心照料着,将他慢慢养大,并取名为“宝志”,大家就喊他为“朱宝志”。

这个朱宝志长到大约十八九岁时,就逐渐地显现出与众不同:他不喜欢天天吃饭,一天吃上人家几十天才吃下的东西;他一饿饿上十天半个月也没事,而且还能预测未来的吉凶。譬如家乡何时会有饥荒啊,何时会发大水啊,他都能预言得准准的。起初人们不信,可后来都一一应验了,由此大家对他十分佩服。再往后,他就出家到寺庙里当起了佛教徒。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别的僧人坐着念经要不了半天就要起来活动活动,而宝志却可以一动不动地坐上好几天;更为怪异的是,宝志还会分身术,有人明明看见他在庙里念经,可同时又有人看见他在大街上化缘乞讨。这样的事情传得越来越多,也传得越来越神乎了,就连当时南京城里的南齐皇帝齐武帝也听说了。他就是不信这个宝志有这么神,于是令人将大街上疯疯癫癫的宝志用铁链捆起来,投到监狱里去,看他还能到处乱窜?可不久有人来向齐武帝回报说,宝志正在大街上向人乞讨!齐武帝听后赶紧叫人上监狱去看看宝志在不在?在啊!监狱的铁门完好无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齐武帝至死都没有弄明白。

转眼间到了梁朝,梁朝的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听说宝志有神力,就拜他为师,跟他学习佛经,甚至还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佛学理论。有一次,两人在定林寺讨论佛经时,宝志指着紫金山南麓的独龙阜说:“我死之后,就葬在这里。”梁武帝答应,一定会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宝志在97岁高龄时圆寂,梁武帝自己掏腰包20万金,买下了独龙阜,建造寺庙,随后安葬了宝志,并取其寺名为“开善寺”。一时间南京的善男信女都去那儿焚香拜佛,开善寺很是热闹。据说梁代大画家张僧繇还曾上开善寺专门为宝志画了一幅像。

萧梁时期除了兴建开善寺外,还曾营造了一座5层宝塔——志公塔(因宝志而得名),因塔顶镶嵌着一颗从海外进口而来的价值连城的琉璃宝珠,故人们将开善寺塔所在的山峰称之为玩珠峰,志公塔也由此被称为玩珠塔。

到了,开善寺改名为“开善道场”,后又名“宝禅道院”,很受当时的官方与主流社会的重视,大画家吴道子根据张僧繇的画像重画了宝志像,大诗人为之作诗,大书法家为之写字,后同刻一碑,由此人称该碑为“三绝碑”;北宋时开善寺易名为“太平兴国禅寺”,官方当局“赐田以食其人。及王丞相安石守金陵,合诸小刹以附益之,寺始大。(南宋)建炎毁于兵。绍兴更作。淳熙又毁。随更作之。每更作,辄加宏大,日茸岁增”。元天历前后更名为“大崇禧万寿寺”,寺内志公塔前志公殿里刻有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的《志公十二时歌》。明朝初年恢复“蒋山太平兴国禅寺”或称“蒋山寺”之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孝陵选址与独龙阜上开善寺及“神人”宝志公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0228a07697b35e000828b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