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胡同在古代指的是什么 胡同的来历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4-01-0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胡同在古代指的是什么 胡同的来历的相关内容:胡同是北京建筑的特殊标志,也是人们常见的巷子。对于西方看来,北京的筑城理念更富哲思,道路的规划也更完整精细。那么你知道胡同在古代并不是指巷子吗?下面中国小编跟大家说说胡同的由来。说胡同,要从井田制开始

胡同是北京建筑的特殊标志,也是人们常见的巷子。对于西方看来,北京的筑城理念更富哲思,道路的规划也更完整精细。那么你知道胡同在古代并不是指巷子吗?下面中国小编跟大家说说胡同的由来。

说胡同,要从井田制开始。《孟子·滕文公》说: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大意说,一平方里的土地是一井,井是正方形的,一井有九百亩,分为九份,每一份是一百亩,中间一份是公田,其余八份是私田。每户农民拥有一百亩私田,他们需要首先耕种公田,之后才能耕种自己的土地。《诗经》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便是那个时代经济制度在诗歌中的反映。如果在九百亩的土地上划出九等份,那么,表现在汉字上,必然是“井”字的形状。这样的土地制度被表述为井田制,也就可以理解。

与井田制对应的是用于居住的“里”。里,也是正方形,也是九百亩,也规划为九等份,八份是居民住地,一分是公共用地,是祭祖、酬神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里,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城市。根据《考工记》记载,周天子居住的王城,也应是正方形的,中间是宫城,周围是百姓居住的里。王城每面开辟3座城门,共有12座城门。城门之下是道路。南北之间的3条道路,称经;东西之间的3条道路,称纬。但是,城门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城门之间,城门与周司农城垣之间、城垣内侧,构筑6条与干道相平行的道路。这样,无论是南北,还是东西,王城里面便各有9条干道,时称九经九纬。这些道路,在西周的时候称涂,后世称街。

皇宫以外,是百姓居住的里。里的四周筑有高墙,四面设门,门临大道。在里的中心地带设置社坛,即里“社”。社的四周营建住宅。里中道路,在古籍中表述为巷。巷之外,还有支巷,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曲。这种在里中辟巷,住宅构于巷侧的格局,被后世保留下来,成为很有情趣的生活空间,而且转化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唐代白居易赴长安,借寓永崇里的华阳观。他在诗中描述那里的环境是:“季夏中气候,烦暑自此收。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残夏的风雨把槐花催落,车马无踪,没有车轮碾压诗人的梦境,盈巷的槐花美丽极了。巷,这种氤氲幽静情致的道路形式,元以后,在北京以胡同的姿态出现。

胡同是蒙古语在汉语中的借词,原指水井。胡同一词虽然产生于元代,但是,当时以其为词尾的道路并不很多,根据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记载,在大都,只有29条胡同,它们的名称是什么,由于《析津志》是一部残书,也就不得而知。而同样是元人的李好古写过一出《张生煮海》的杂剧,讲述一个叫张羽的年轻人在大都邂逅东海龙王女儿琼莲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条胡同至今还在,位于西四路口,应是北京的胡同之根。

与大都相比,明代的北京,出现了大量胡同,围绕干道整齐排列。为了日照和抵御隆冬时节凛冽的北风,胡同大多采取东西走向,南北走向的胡同只占次要位置。嘉靖年间,一个叫张爵的人把北京的道路名称搜集起来,以《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书名出版。根据张爵的统计,在他的时代,北京共有1170条街巷,其中有459条胡同,约占总数的40﹪,几乎是大都胡同的16倍。从此,胡同成规模、成建制地进入北京百姓的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而到了清末,根据朱一新在《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当时的北京总计有2211条街巷,其中1121条是胡同,约占总数的50﹪。

1949年前后,北京城内的街巷数量达到高峰,其时有3216条街巷,胡同有1039条,约占总数的32﹪。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总计有2352条街巷,其中有1204条胡同,约占总数的51﹪。街巷的数量减少了,但是胡同的数量却增加了。原因是,北京市政府在1965年整顿地名时,把许多标志性的地名规范化,在词尾缀以胡同二字,比如净土寺改为净土胡同,等等。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危房改造与城市建设,截止到2003年,据我的统计,北京的旧城区拆除了891条街巷,其中冠以胡同之称的有362条。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胡同在古代指的是什么胡同的来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97579d48ec65d89305b1b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