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北洋海军订购的克虏伯速射火炮去哪儿了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12-0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北洋海军订购的克虏伯速射火炮去哪儿了的相关内容:1894年4月初,因北洋海军火炮日渐陈旧,李鸿章上奏朝廷,请求为各舰添购一批克虏伯12厘米口径速射火炮:窃据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文称,[镇远]、[定远]两铁舰原设大小炮位均系旧式,[济远]钢快船仅配大炮

  1894年4月初,因北洋海军火炮日渐陈旧,李鸿章上奏朝廷,请求为各舰添购一批克虏伯12厘米口径速射火炮:

  窃据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文称,[镇远]、[定远]两铁舰原设大小炮位均系旧式,[济远]钢快船仅配大炮三尊,炮力单薄,[经远]、[来远]钢快二船尚缺船尾炮位,镇、定两舰应各添克鹿卜新式十二生特快放炮二尊,共十八尊,并子药器具。

  因为奏折中没有提到这批火炮的具体型号,后人仅能知道它们最终于甲午战后运抵了中国,但对其下落却不甚清楚。近日,新华社记者在德国克虏伯基金会查找到了该公司向中国出售火炮的销售目录,其中一幅照片恰好解答了这个问题。

  克虏伯公司分别在1890、1894年为中国制造了两批12厘米口径35倍径速射炮,其中1894年的18门应该正是李鸿章订购的这批。12厘米35倍径速射炮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速射火炮,有效射程4500米,射速可达每分钟12发,能够与日本海军装备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一较高下,如果及时装备给北洋各舰,甲午海战结果或可有所改观。

  遗憾的是,这批利器未及上舰,北洋海军即已覆灭。火炮抵华后,暂存于天津军械局,后来部分装备给直隶各海口炮台。例如,直隶总督裕禄在1899年6月就一次拨出了10门:

  其各台炮位,应以新式快炮为利器。上年大学士荣禄巡阅海口,曾以大沽等处原设炮台旧式居多,会商奴才,设法整顿。将大沽、北塘、山海关等处炮台,除原设炮位挑存可用外,大沽添拨十二生特新式快炮五尊、北塘添设十五生特快炮三尊、十二生特快炮一尊、山海关添设十五生特快炮二尊、十二生特快炮四尊。其余旧式前膛铁炮,概行撤缴。前项快炮,系就军械局所存拨用。安设炮位应需运脚工费,归入海防案内报销。[2]

  另据叶祖珪《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图说》统计,截至1900年5月左右,大沽、北塘口岸各炮台共装备了12门这种火炮。

  1900年6月17日,配备于大沽炮台的克虏伯速射炮终于迎来了实战机会,它们的对手,除了六年前预想的日本海军外,还有包括制造国德国在内共计七国联军(注:美国未参加攻打大沽炮台的战斗)。在大沽守军官兵的操作下,12厘米速射炮以惊人的速度向敌人倾泻着弹雨,其中尤以被联军称为[西北炮台]的石头缝台各炮表现最为英勇。据奥匈帝国海军军官温特哈尔德(Theodor Ritter vonWinterhalder)《在中国作战》(Kämpfein China)一书记载,中国炮兵素质之高出乎联军意料:石头缝台苦战近4小时后,仅剩下一门12厘米速射炮可用,联军的炮弹不断在它周围爆炸,但中国炮手仍然接连冲上炮位,持续开火,当联军最终占领这座炮台后,发现这门火炮周围有大量牺牲的炮兵,倒下时怀中还抱着炮弹。

  然而,尽管有部分爱国官兵拼死力战,但由于大沽炮台存在总体设计忽视后路防御、火炮疏于保养、速射炮炮位过高,难以击中近处敌舰等问题,致使速射炮等先进武器未能充分发挥效能,清军在交战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极小的情况下,失去了一次局部胜利的可能。

  庚子战后,直隶各海口炮台均根据《辛丑条约》被夷为平地。在此之前,联军已将各台状况较好的火炮瓜分殆尽。据隋东升先生提供的资料,部分克虏伯12厘米速射炮被英、德、俄掠至威海卫、青岛和旅顺要塞继续使用。日俄战争后,旅顺的一些克虏伯12厘米速射炮又被转移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陈一川先生发现了三门克虏伯12厘米速射炮保存在当地的太平洋舰队博物馆,这里可能就是这批命运多舛的利器旅途的终点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北洋海军订购的克虏伯速射火炮去哪儿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73c175043d8704f90a71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