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后乱政是什么回事?唐朝多女人乱政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韦后乱政是什么回事?唐朝多女人乱政的相关内容:嗣圣元年(684)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句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
嗣圣元年(684)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句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 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 放到遥远的南方。此时,李显正是在流放途中。他望着碧绿的原野,深深感到这充满生机的大地和自己的心绪是那样不谐调。妻子韦氏的车辆就在他后面。想到妻 子,李显不由得回头望望。韦氏是中宗当太子时被纳为妃的,嗣圣元年立为皇后,中宗被废,她也遭贬黜,随从前往房陵。韦氏刚刚生个女孩,身体还很虚弱,旅途 中车子的不停颠簸更增加了她的痛苦。因为在途中生产,没有来得及准备,李显和韦氏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孩裹起来,于是他们便给这个孩子起名叫 裹儿 。和 父母痛苦得难以入眠不同,裹儿常处在熟睡之中。韦氏后面还有几辆车,分别载着他们已经长大的孩子、奴仆和一些用物。李显和韦氏到达房 陵以后便定居下来。他们在房陵期间,武则天多次派遣使臣前去探望。每当听到使臣到来的消息,李显总是心惊肉颤,坐卧不安,甚至想自杀。倒是韦氏比较豁达, 她劝李显说: 福祸相依,总会变化的,为什么要想到死呢?你用不着这样害怕。 李显和韦氏就这样相依为命,在房陵共同度过了十多年艰苦的生活,夫妻间的感 情也更加深厚。每当夜幕来临,繁星满天的时候,李显遥望星空,回忆当年皇宫中的太子生活,便向韦氏保证:一旦重登帝位,定让她各方面快快活活。
因为朝中老臣狄仁杰常劝武则天要念及母子之情,吉顼、李昭德等大臣也多次谈起让中宗李显复位,又因为武则天已经七十多岁,体弱多病,也时时想起远在他乡 的李显,于是,圣历元年(698)李显又被迎回宫中,韦氏也相随返回。李显刚回到宫中时,对外保密,他被武则天藏在一个大帐子里。一天,武则天召见狄仁 杰,又谈起庐陵王李显,狄仁杰慷慨陈词,泪流满面,情绪非常激动。武则天派人把李显从帐子中唤出,推到狄仁杰面前说: 还你储君。 狄仁杰见是李显,赶忙 退到阶下一边哭一边行礼。过了一会儿,狄仁杰又对武则天说: 太子回到宫中,大家都不知道,难免有人还要议论。 武则天认为狄仁杰讲得有道理,就又用隆重 的礼节,公开把李显从龙门迎进皇宫。对此,文武百官都感到非常高兴。
神龙元年(705)正月初二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 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乘武则天生病之机,发动宫廷政变,捕杀了武则天的亲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迎皇太子李显监国。武 则天看大势已去,便在正月初三日让位给李显。初四日,李显即位于通天宫。不久,他恢复唐的国号,一切礼仪制度也都恢复到高宗永淳年间的老样。几个月以后, 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离开了人世。这样,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当了皇帝,韦氏又被册立为皇后。
中宗第二次即位期间,灾害连年,边患不断。神龙 元年四月,同官县(今陕西铜川)下了特大雨雹,被淹农家四百余户,许多燕雀都被砸死。神龙三年(707)三月,自京师至山东发生瘟疫,百姓死亡不计其数。 这年夏天,山东、河北二十多州又发生旱灾,饿死、病死的总计数千人。但是,对这一切,中宗和韦后并不放在心上。韦后曾对中宗说: 十多年的苦难我们已经受 够了,现在就要过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 在韦后怂恿下,中宗即位当年的十一月,他们就一起到洛阳城南门楼观看了泼寒胡戏。当时天气严寒,北风凛冽,北方 胡人裸身挥水,舞蹈自如。中宗和韦后身穿轻裘,从早到晚,不知疲倦。神龙三年二月,中宗、韦后又和近臣们一起登上玄武门,观看宫女大酺。韦后还觉得不开 心,又请求中宗命宫女左右分队,互相殴斗,以决胜负。他们还派遣宫女开办集市,令百官公卿扮作商人前往交易,因买卖不公,大臣和宫女们互相辱骂,言词卑 猥。中宗和韦后看了以后却哈哈大笑。神龙四年(708)正月元宵节期间,中宗和韦后脱去龙凤袍,换上百姓装,带领大臣们夹杂在长安市民中间,在化度寺门前 的大街上观赏花灯。这一夜,中宗还依照韦后意见,放出几千名宫女看灯,致使一半以上的宫女都跑掉了。二月,中宗、韦后和各位公主又来到金城(今陕西兴 平),在梨园毬场观看了拔河比赛。三月,他们游宴桃花园;四月,又游赏樱桃园,还到了隆庆池,结彩张灯,泛舟戏乐。中宗和韦后真正尝到了当天子的快活。
中宗和韦后的戏游以及中宗处处依顺韦后,使朝政更加腐败。中宗第二次即位不久,就应韦后之请,追封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王。对此,大臣贾虚以不合祖宗之法 表示反对说: 异姓不王,古来如此。皇上刚刚复位,就大封后族,会失信于天下的。 原来,按照朝廷规定,只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但是,中宗对贾虚的 话根本不听。这时的中宗,只记住了以前他许诺过的话:韦后只要快活,要求什么都可以。
中宗复位以后,武则天虽然死了,但朝中武氏的势 力还很大。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这时被封为德静郡王,官拜左散骑常侍。最初,张柬之、崔玄玮等人杀张易之、张昌宗之后,铭州(今河北永年)长史薛季昶曾对张 柬之等人说: 二张虽然根除,武三思一伙还在,应乘势把他们铲除,国家才会安定。 但是,张柬之没有听从这个意见。武三思聪明灵巧,善于观风使舵。他看到 张柬之等人处置了张易之,暂时还没有顾及到他,便通过种种关系,让自己的二儿子武崇训娶了韦后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也就是裹儿。这样,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 加巩固。武则天在世时,宫中有个叫上官婉儿的女子,因为懂得诗词歌赋,为人又柔顺,很得武则天宠爱。中宗复位以后,上官婉儿继续被信用,并专掌拟定命令。 不久,还被拜为昭容。武则天在世时,上官婉儿就与武三思关系暧昧。武三思和韦后成了儿女亲家以后,通过上官婉儿中间的串通,武三思和韦后之间的关系也发展 到不正常的状况。这时的韦后完全堕落了。武三思经常入宫和韦后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观看。有时武三思和韦后一起坐在龙床上玩游戏,中宗还站在一旁给出 主 意 。朝廷外边的人很快就知道了这些丑事。武三思一两天不进宫,韦后就让中宗前去看望。由于武三思和韦后勾结,中宗又对韦后言听计从,甚至朝中发生的事 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还依照韦后的意见,任命武三思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势力,比武则天时期还要显赫得多。
中宗的昏 庸,韦后的乱政,武三思的得宠,使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人非常不安。他们多次劝中宗除掉武三思,削弱武氏权力,加强皇室力量。但是,这时的中宗对他们的话无论 如何也听不进去了。在此之前,监察御史崔皎曾向中宗进谏,中宗不但不听,反而把他的话转告给武三思,结果,崔皎不久就被贬谪。武三思知道张柬之等人在设法 除掉他,便与亲信、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光禄丞宋之逊,太仆丞李悛,监察御史姚绍之五人商量对策。这五人是武三思的耳目,当时被称为 三思五狗 。 五 狗 给武三思出了不少坏主意。随后,武三思又来到宫中秘密和韦后商量,他们策划好以后,就到中宗面前说张柬之、敬晖、袁恕己、崔玄暐、桓彦范五大臣的坏 话。他们攻击说,五大臣是 恃功专权,图谋不轨 。昏聩的中宗相信了,便问他们采取什么办法好。韦后和武三思建议中宗封五人为王,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夺 他们手中的实权。中宗同意了。这样,中宗便封桓彦范为扶阳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张柬之为汉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同时,还赐给五 大臣很多杂彩、锦绣、金银、鞍马。五大臣名为优宠,实被夺权。武三思把持了朝政,背后又有韦氏当靠山,更加飞扬跋扈,凡是反对他的人,一律被逐出京师,凡 是为他效力的人,全部委以重任。不久,武三思认为时机成熟,就罗列罪名,以五大臣诬陷韦后为由,通过唐中宗颁布诏令,流放五大臣到遥远的边疆。桓彦范被流 放到贵州(今广西贵县),遭杖杀而死;敬晖被流放到崖州(今海南岛海口东南),被谋害;崔玄暐被流放到白州(今广西博白县),半道而亡;张柬之被流放到襄 州(今湖北襄樊),气愤致死;袁恕己被流放到环州(今广西河池东北),被逼致疯,后遭击杀。武三思勾结韦后除掉了五大臣,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得意洋洋地对 亲信们说: 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 一时间,奸佞之徒都被他网罗到身边。
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 也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她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在韦后纵容下,她跋扈宫中,凌辱大臣,无视王法,为所欲为,尤其对太子李重俊更是忌恨。她曾自己写下诏书, 把前一部分遮住,让中宗加盖皇帝印,中宗竟笑嘻嘻地答应了她的要求。她还曾以自己是韦后的亲生女,李重俊不是韦氏所生,要求中宗立自己为皇太女,以顶替李 重俊皇太子的地位。对上述一切,左仆射魏元忠向中宗表示反对,安乐公主竟说: 元忠是山东傻瓜,他有什么资格议论国家大事。阿武子(宫中对武则天的称呼) 还可以做天子,难道天子的女儿就不能当皇帝吗? 不仅如此,安乐公主还向中宗提出,把昆明池作为她自己的私人湖泊,中宗以没有先例为由委婉拒绝。于是安乐 公主大怒,她命人挖掘一个定昆池,长达数里,来表明她对昆明池要定了。安乐公主还派奴仆到民间抢夺女子,充当她府上的奴婢。有人把这一情况上告到左台侍御 史袁从一那里,袁从一秉公执法,逮捕了安乐公主的奴仆。安乐公主竟请中宗下令释放,软弱的中宗也竟然同意,以至袁从一气愤地说: 皇上如此办事,何以治天 下!
安乐公主一心要当皇太女和女天子,又和武三思等人狼狈为奸,祸国殃民,使太子李重俊感到极大威胁和深深不满。神龙三年七月十一 日,李重俊联合左羽林将军李多祚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冲入武三思府中,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随后,又带兵从肃章门冲入宫中,想擒杀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儿、 安乐公主和韦后。这时,中宗夜宴刚刚结束,忽听右羽林将军刘景仁报告说太子谋反,急忙带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登上玄武门。由于刘景仁调动了右羽林 军,李重俊等寡不敌众,又由于中宗在玄武门上颁布诏书,宣布赦免起事人员,李重俊的三百名羽林军人心动摇,丧失斗志。结果,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门失利。左 羽林将军李多祚被部下杀死,李重俊出逃鄠县(今陕西户县)后,也为部下谋害。
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乱后,安乐公主和韦后更加肆无忌惮。 每当中宗临朝听政,韦后也都要上朝坐在帘子后面训示,景龙元年(709)二月,韦后自称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命画工画下图,让文武百官看。韦后 还指使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表说: 当初,高祖当皇帝前,天下歌 桃李子 ;太宗当皇帝前,天下歌 秦王破阵乐 ;高宗当皇帝前,天下歌 侧堂 堂 ;则天皇后当皇帝前,天下歌 武媚娘 ,陛下当皇帝前,天下歌 英王石州 、 桑条韦 ,于此可见人心。现在皇上皇后仁德归心,一统天下,臣谨进 桑 条歌 十二篇,请宣示中外,进入乐府。 中宗高兴地表示同意。于是,这歌颂韦后的桑条歌十二篇广泛流传开了。
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已 暴露无遗,朝中大臣群情激愤,议论纷纷。这时,前许州(今河南许昌)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中宗,指斥韦后干预朝政,安乐公主危害国家,揭露她们图谋不轨,告 诫皇上不可不防,中宗阅后,召燕钦融上朝当面询问。燕钦融慷慨陈词,毫无惧色。中宗沉吟许久,无话可说,便让燕钦融暂时退下。谁知燕钦融还没有走出朝门, 韦后便指使亲信兵部尚书宗楚客派人把燕钦融追回,当着中宗的面,在大殿的庭石上把他摔死。中宗质问宗楚客受谁指使,宗楚客回答说奉韦后之命,中宗愤愤地 说: 你只知道有韦后。 宗楚客害怕了,便找韦后商议对策。
景龙四年六月七日,安乐公主为了当皇太女,韦后也想直接把握朝政,在宗楚客策划下,合伙密谋在神龙殿毒死了中宗。正当韦后准备登基称帝的时候,宫廷上空乌云翻滚,一场政治上的急风骤雨即将来临了。韦后就在这场急风骤雨的政治事件中丧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韦后乱政是什么回事?唐朝多女人乱政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45a474e66e8aeabc0ea3f0.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