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借981平台被动转主动 增“兵”逼越南就范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外媒:中国借981平台被动转主动 增“兵”逼越南就范的相关内容:导读:大公网6月13日讯据外媒报道,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已将停留在南海保护“981”钻井平台的舰船增至6艘。毫无疑问,越南当初企图在5月初“981”钻井平台甫入西沙水域立足未稳之际先发制人予以阻击的战略
导读:大公网6月13日讯据外媒报道,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已将停留在南海保护“981”钻井平台的舰船增至6艘。毫无疑问,越南当初企图在5月初“981”钻井平台甫入西沙水域立足未稳之际先发制人予以阻击的战略已彻底失败。以下是文章摘编。
外媒引述分析人士穆尧的文章,称从彼时越南主动强力介入阻挠,到随后怂恿民意酿成严重的排华风暴占得先机,再到如今越南已经无牌可打,如今中国穷追猛打,三拒越南首脑会面要求,可见北京可能欲借越南此次连串动作之机一举扭转南海对峙的被动态势。而“981”平台的大规模活动以及更为直接的强力“接触”,表明中国正在动用这些优势而不再投鼠忌器。“981”已经成为中国“南海策略”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的关键标杆。
增“兵”逼越南就范981成战略支点
越南渔政局6月11发布声明称,有迹象显示中方钻井平台向东和东南方向移动。若消息属实,那么这意味着“981”钻井平台第二阶段任务可能已有变化。越南的官方声明还指出,中国在该钻井平台作业的海域拥有119艘船只,包括6艘军舰、4架军用飞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天回应,中方派出6艘军舰的说法完全不正确,并指出“981”钻井平台的作业是民事活动。“由于越方持续强力非法干扰,我们派出了政府公务船在现场进行安全保障。”
5月初以来,中越之间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危险动作不仅肇端于“981”入驻西沙,而且也步步紧紧围绕其而展开。观察人士认为,“981”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从一开始便被北京赋予了广泛而明确的政治意义,被形容为海洋工程的“航空母舰”、“流动的国土”等。自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981”的投入受到关注,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平台开始钻探当天即发出贺电,启动钻探的仪式也有大量政府官员参加,显示了“海洋石油981”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就在越南此次指责中国将西沙军舰增派至6艘当天,《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智囊文章《南海波澜再起中国不再投鼠忌器》称,此次“越南反应如此剧烈,原因在于中国钻井平台技术取得突破,这打破了中越间的原有均衡。鉴于中国未来的优势越来越大,越南自忖必须提前动手,保护其在南海的石油利益和地缘利益”。
海洋石油981是中国首个深水油气田钻井平台,被称作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由中船集团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计与建造,造价约60亿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6美元)。2012年5月9日,海洋石油981开始在南海执行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海油对外宣传技术上的“6个世界首次”和战略意义上的“10个国内首次”,表明中国企业也能独立进行深海油气的开发。中国第二个深海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将于2016年8月交付,另有海洋石油943、海洋石油944两座钻井平台,将于2015年9月和10月交付。分析认为,中国未来数年深海石油勘探投入的突飞猛进,使近海石油资源濒于枯竭、迫切需要拓展深海领域的越南感受到了危机。
因此,一旦“981”入驻西沙群岛中建岛水域,越南便迅速反应,率先派出包括海警船等各类船只,并抛洒破渔网等障碍物拦阻。
中国外长亮出底线 大型轰炸机吓坏越南人
外长王毅:针对南中国海争端中国愿直接对话解决局部紧张
王毅接受印度媒体访问时强调,南中国海形势维持和平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该海域航行自由没有问题。他认为只要日本和越南不再采取进一步挑衅中国的行动,事情就可平息,印度无须担心得为中日、中越纠纷采取立场。
中国发出打仗最强音:是可忍孰不可忍
自中国将“981”钻井平台移到与越南有争议的西沙群岛(越南称黄沙群岛)进行油气勘探后,中越两国关系恶化。
中越双方船只在该水域碰撞,并互射水炮。中国官方新华社发表文章,指越南在南中国海的举动,“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1962年中国与印度的边境冲突以及1979年中越战争,中国都在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以“是可忍孰不可忍”为标题的文章后征战。
然而,时过境迁,中国在处理西沙群岛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灵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前天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要求后者将中国在西沙群岛的立场文件,作为联合国大会文件,分发给全体会员国。
这是短短的20天内,中国两度就中越纠纷向联合国提交照会。新华社形容,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殊为罕见。王民表示,递交照会的目的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立场,讲清真相,以正视听”。
北京在领土纠纷上,一向来主张由当事国之间解决,以避免主权问题“国际化”。然而,当事国由于主权纠纷,谈判大门经常无法打开。
因此,中国在公开场合,除了以“历史上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为说辞之外,在主权纠纷的法理依据方面,并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这不利于中国的大国形象。
中国在南中国海划定的“九段线”,涵盖了大部分的水域,因此北京在这方面的模糊战略,不仅触动声索国的神经,也使区域其他非声索国对南中国海紧张的局势,感到忧虑。
日本、越南及菲律宾在与中国的主权纠纷上,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攻势,使中国备感单挑多国的压力。此外,中美在区域的战略竞争,也使到中国受到围堵的威胁。
最近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便表示,中国可能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去传递中国的声音,缩小形象被人塑造的空间。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照会,便是传递中国的声音,以化解其他声索国的外交攻势。在主权纠纷剑拔弩张之际,中国通过联合国这外交渠道,有助于缓和紧张的局势。
中国分发的立场文件,也能让国际社会更了解中国在主权声索的法理依据。随着西沙问题的照会,中国在南沙及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问题上,应该也能同样地提出声索的法理依据,这对主权纠纷的解决,是个积极的发展。
在主权纠纷上,中国与其他声索国都重申尊重国际法的规定。虽然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拒绝接受国际仲裁,但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照会,显示它对主权问题“国际化”的立场,变得更为灵活与务实。
实际上,中国与亚细安国家在2002年签署了《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目前正与亚细安国家商讨有约束力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这反映了中国重视亚细安这个组织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中国,981平台,越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1cc093c92d222e1d042565.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长坂坡之战赵云都敢孤身一人 夏侯楙带人围困时赵云为何说吾命休矣
赵云长坂坡孤身杀入曹军,为何被夏侯楙围困却长叹死于此地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先后跟随刘备参与了一系白沟河之战中,朱棣为何能够反败为胜呢?
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最后顺利登基称帝。然而靖难之役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是困难重重,燕军几次处于溃败的边缘,朱棣也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不过最后他总能化险为夷,让人不历史上为什么爆发?结果如何?
众所周知“晋阳之战”为春秋战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战国策》、《史记》等古代文献对这场战争均有所记载。那么“晋阳之战”为什么爆发?结果如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据记载这场战争爆发二战前夕日本内耗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制度性内耗成因详解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列强俱乐部中唯一的非欧美成员,也存在内耗严重的问题,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官僚体系。一方古代北伐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 古人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北伐指的是哪儿?为何要坚持北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等武侠电视剧相信大多数朋友都看过,“中原各路英雄豪杰”这句是里面开大会的三川口之战宋朝占据优势 宋朝为什么还是输了
对三川口战役,占据优势的宋朝,为何最终输掉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途说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川口之战是北宋和西夏爆发的一次边境战争,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这场战争对于北宋和夷陵之战蜀汉只损失五万人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刘备最多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何却因此一蹶不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至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吴、蜀之间爆发了1922年2月6日美国发起召集太平洋会议并签署有关中国领土的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是有关中国领土的条约。1922年,美国发起召集太平洋会议,会中有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荷兰九国。2月6日签署九国公约,其中保证中国主权独立、土地行政完整[1]。1913年1月11日在蒙古库伦签订的《蒙藏条约》
《蒙藏条约》是外蒙古和西藏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派遣的人员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双方于1913年1月11日在蒙古库伦签订的条约,互相承认独立主权地位。但西藏方面条约签署人的身份受到质疑,从而质疑这条约的有效性,《中俄密约》俄罗斯帝国与清帝国政府于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签订的条约
《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是俄罗斯帝国与清帝国政府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签订的条约,中俄文共19页。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