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得意与忘形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得意与忘形的相关内容:鲜卑族的拓跋氏这一支,好战尚武,以骑掠剽劫为生,旷居漠北,封闭阻隔,愚昧落后,拒绝开化。因此,其野蛮程度也甚于其他边外民族。他们对于汉文化,采取绝对的排斥态度;并且顽固地坚持旧习俗不变,甚至到了很晚的
鲜卑族的拓跋氏这一支,好战尚武,以骑掠剽劫为生,旷居漠北,封闭阻隔,愚昧落后,拒绝开化。因此,其野蛮程度也甚于其他边外民族。他们对于汉文化,采取绝对的排斥态度;并且顽固地坚持旧习俗不变,甚至到了很晚的时期,才禁止同姓通婚。所以,越远离文明的人,也就越害怕文明,有机会摧毁文明时,也就越是残忍,必然要把体现文明精神的一切,视作烧杀抢掠破坏毁灭的对象。 历史上不时出现的文明倒退,就是这样产生的。欧洲十字军的东征铁蹄,将埃及、拜占庭文明消灭殆尽;汪达尔人从西西里杀来,辉煌的罗马文明便毁于一旦。同样,中国的每一次劫难,也都发生在外来的低文明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无文化的农民革命政权,进行野蛮和半野蛮的统治时期。回顾 文革 十年,以破 四旧 为名,进行打砸抢者,一大半是无知的红卫兵;提倡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论,残酷折磨知识分子者,都是些文化低下的造反派。撇开特定的政治条件,与这些人肆虐文明、摧残文化的野蛮心理是分不开的。 像羯族的石勒,氐族的苻坚,由于长期统领部落,居游在汉民族的边境内外,虽然不断骚扰中原,但由此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和感化也就相对多些,并由此产生出对于高级文化的亲和性和企慕性,所以,他们更追求民族的文明进步,甚至禁止穿胡服、用胡语,努力融入中华文化。拓跋氏则不同,胡服骑射,游掠虏获,许多陋习,迄无变化,抱残守缺,恐惧文明。 民族如此,具体到一个人,甚至一位作家,也是如此。 在这些人的头脑里,对于接踵而来的现代文明,时代进展,新鲜事物,生活变化,由于来不及适应,便产生所谓的 拒绝投降 的怨尤情绪。有的作家发思古之幽情,留恋昨天那其实一点也不愉快的贫穷生活,好像春节到了,才供应一把炒花生,倒是最公平的黄金时代,于是像古人怀念葛天氏之民的原始岁月,将满目疮痍的昨天,涂上乌托邦的理想色彩,以阿Q式的精神来对抗现实。这和远古时期的拓跋氏,把同姓能婚、翁媳同庐、奴役制度、掳掠人口,视作正常现象甚至还引以为荣一样,完全因为变革而打乱了秩序,使他失去了往日的被尊崇的殊荣,也缺乏与新生代在同一起跑线上冲刺的力量,才对新时代带来的文明变化,像面对洪水猛兽似的畏忌。 因此,野蛮落后而顽固保守的拓跋氏,凭藉武力,统治中原,必定忌恨文明。作为战胜者,就要进行残酷的报复。文化上的差异,也形成可怕的压迫。弱的劣势文化,便要凌驾于强的优势文化之上,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时常出现空白的由来。拓跋氏以人数不多、文化低下的游牧民族,统治人多地广文化较高的汉族地区,不得不使用汉族的官吏、士族和文化人,但又十分忌畏这些文化教养高于他们的被统治者。于是,猜疑忌畏,动辄问罪,大张挞伐,殃及无辜,便成为文化低下的主子们的发泄肆虐的手段。 北魏崔浩的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杀他的同时,不但 诛清河崔氏无远近 ,连 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 。一下子,就把那些名门望族,比拓跋氏文化层次要高得多的汉人,一网打尽。因此,强劣而汰优,便是野蛮战胜文明的苦果。 所以,人类历史,就是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史。 现在回想陈寅恪那样的大知识分子,在 文革 间受辱于无知的群氓之辈,也就不以为奇。凡落后者,无不反对开化;凡愚昧者,无不仇恨文明;凡文化处于低下状态者,无不对拥有文化的人,好的,采取戒备疑惧的态度;糟的,就是敌对仇视,欲除之而后快。这些人手中,一旦握有生杀大权,他的第一假想敌,就必是知识分子无疑。哪怕知识分子已经匍匐在他面前,输款纳诚,三跪九叩,吾皇万岁万万岁,他也不放心,视那个磕头如捣蒜的文化人,为首先要防范的阶级异己分子。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文化要想发展,主要因素,是统治集团不那么与知识分子为敌;次要因素,是社会相对稳定。两者俱备,就出现汉唐文化的辉煌气象。若战乱频仍,兵荒马乱,遍地哀鸿,民不聊生;如果统治者不跟知识分子太作对的话,如晚唐,如南宋,文化发展也不至于完全停滞。要是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赶尽杀绝的话,哪怕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也会出现全国范围里的万马齐喑的局面。 最眼前的例子,就是 文革 中把作家都关进 牛棚 的时候,一个个领教无产阶级专政,只知检讨悔过,低头认罪,苟延残喘,惟求活命,哪里还有工夫为文学兴灭继绝呢? 还真得感谢浩然先生,否则,那十年,在文学史上,就彻底空白了。所以,文化的兴废,艺术的枯荣,文明的发展与倒退,知识分子的生死存亡,全系于当权者的一念之间,确实是数千年中国的事实。 如果,北魏的崔浩,这位豪门子弟,朝廷重臣,有比他大约早一个世纪的前秦王猛那种难得的清醒,了解拓跋氏的野蛮性,和他们对汉文化的警惧性,而不得意忘形,将矛盾激化,历史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所以,有的知识分子,总是过高估计了个人的力量,认识不到文明在野蛮的铁蹄下,总是可怜巴巴的命运。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某种程度上说,是自己把命玩进去的 谁让他得意之后,还忘形呢? 晋室南渡,一部分大士族如王、谢豪门,到南方去了,留下来的汉族上层人物,自然也就不得不与少数民族政权合作。崔浩和他的父亲崔宏,是为北魏的建立作出杰出贡献的士族代表人物。连魏国的国号,也是崔宏倡议的。可他们从心眼里绝对看不起这些头顶留一撮毛发的统治者,背后称呼这些人为 索虏 ,虽然有的戎狄之君,用讨这些大士族的女儿当老婆的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成分;正如今天,有的作家忽然以为懂得些洋情调,就觉得成了贵族。攀一门高亲,认一位名师,也跟着家学渊源,或学富五车起来一样,都是一厢情愿,作不得数的。中原知识分子与拓跋氏政权的精神上的对立,固然是民族矛盾,但实际仍是文明与野蛮的矛盾。 三至五世纪,黄河流域在少数民族的政权统治之下,老百姓始终引颈南望,仍是把地处江东的晋,和稍后的宋齐梁陈,视作正统所在。说到底,这种民心所向,是对文明的向往,和对野蛮的痛恨。所以,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率军入关,驻灞上,三辅郡县争先归附, 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 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所以,好些外族统治者,总有窃居人上的自卑心理。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前,他的弟弟苻融劝他: 且国家戎族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不绝如缕,然天之所相,终不可灭。 于是,如王猛,如崔浩,这些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做事,而且担任重职的大知识分子,都是竭力劝阻所辅佐的统治者不对南朝兴兵动武,其实质意义是护卫文明,不管他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相反,在促成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战争上,倒是不遗余力地鼓吹,说穿了,不过让他们以蛮制蛮,互相残杀罢了。 所以跟少数民族皇帝进行这种迂回战,是一场如履薄冰的危险游戏。 王猛要高明些,因为 少贫贱,以贩畚为业 ,与社会多接触,深谙世情。史称他 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为意 。超脱而又严谨,无欲加之慎重,这是他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原因。 崔浩虽然 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但这位出身名门的贵家子弟,养尊处优惯了,未免高傲自许,自我优越,行事随意,清高慢世。史称他 纤妍白皙,如美妇人,而性敏达,长于谋计,常自比张良,谓己稽古过之 ,而且历道武、明元、太武三帝,位列中枢,出谋划策,言听计从,不免得意,便少了一份应有的谨慎。 这两位政治家的幸与不幸,也就在这里分晓了。 苻坚得王猛,自比刘备得诸葛亮。 岁中五迁,权倾内外,宗戚旧臣,皆害其宠。尚书仇腾,长吏席宝,数谮毁之。(苻)坚大怒,黜腾、宝,尔后上下咸服,莫有敢言 。然后, 迁尚书令,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猛频表累让,坚竟不许。又转司徒,录尚书事,余如故,猛辞以无功不拜 。于是, 军还,以功进封清河郡侯,赐以美妾五人,上女妓十二人,中妓三十八人,马百匹,车十乘,猛上书固辞不受 。在政绩上,王猛 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 。一直到他病重的最后时刻, 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 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宜渐除之。 终其一生,以文明来遏制野蛮,给自己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拓跋焘对于崔浩的宠遇,不亚于苻坚对于王猛,但崔不像王那样拒谢,而坦然受之。魏帝曾 引(崔)浩出入卧内,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以赏谋谟之功。世祖从容谓浩曰: 卿才智渊博,事朕祖考,忠著三世,朕故延卿自近,其思尽规谏,匡予弼予,勿有隐怀。朕虽当时迁怒,若或不用,久可不深思卿言也。 信任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又召新降高车渠帅数百人,赐酒食于前,世祖指浩而示之曰: 汝曹视此人细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藏,乃逾于甲兵。朕始时虽有征讨之志,而虑不自决,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令至此也。 一个人不怕得意,就怕得意以后的忘形。崔浩 自恃才略及魏主所宠任,专制朝政。尝荐五州之士数十人,皆起家为郡守 。哪怕太子晃很不满意,他 固争而遣之 ,别人替他担忧: 崔公其不免乎?苟遂其非而校胜于上,将何以堪之? 果然,太子晃即位, 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世祖虽知其能,不免众议,出浩以公归第。 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是一个利益集团的总代表。在他认为需要的时候,可以容纳非本集团的人,予以重任,甚至压制本集团的反抗,使其为自己效力。但是,这个被使用的人,忘记了是吃几碗干饭的,得意加之忘形,严重触犯了这个利益集团,还不知道利害的话,那就该死到临头了。 《晋书 阮籍传》: (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看来, 得意忘形 这一词语,或由此而来。它本是对文人狂狷放浪的形容,并无恶意。不知为什么,后来这四个字就多用作贬义词了。可能文人很像一个太浅的瓶子,装不进多少得意,经常要溢出来,这就是忘乎所以。于是,最初用此词的一些赞赏的意思,便被彻底扬弃。现在,要说一个作家很得意,仅这两个字,还可能带有一点中性色彩;要说谁得意忘形的话,十之八九,是被大家所不屑、不齿的小人,或者浅薄之徒了。 仔细分析,这个词含有两层意思:得意,是一种精神状态;而忘形,则是这种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得意,是自我心理上的满足,哪怕不得意的自以为得意,或别人管不着的暗中得意,与外界无碍。但忘形,或手舞足蹈,或情不自禁,或张扬卖弄,或无耻癫狂,影响到大家,就会遭到物议了。 如果崔浩清醒,那就赶紧收敛,还来得及。但他已经太忘形了,罔顾一切,就不可救药了。其实他提倡道教,攻讦佛教,已惹众怒。他阻止拓跋嗣南征刘宋,支持攻打蠕蠕和赫连昌部落,也使将领反感。他主张恢复门阀制度,与鲜卑贵族分庭抗礼,经营官僚姻亲集团把持权力,都是很不得人心的。这个陷入困境的崔浩,还自我感觉良好,在编撰北魏《国史》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北魏第一文臣,将拓跋氏这个野蛮民族的全部历史,包括秽行丑闻,恶风污俗, 务从实录,以彰直笔,尽述国事,备而不典 ,而洋洋自得。且刻在大石碑上,立于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的通衢大道上, 往来见者咸以为笑,北人无不忿恚,相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帝大怒,使有司按浩及秘书郎吏等罪状 。 碧落黄泉,这个得意忘形的崔浩,路便走到头了。其实在作家中,也有类似的人物。还记得在 春风得意马蹄疾 的时候,即使坐在沙发上,也是四肢展开,呈 大 字形的张狂,眼睛抬得很高,凡人不理,谁也不在他的话下,连地球也看扁了。等到大难临头,灾祸迭生,风云莫测,吉凶未卜时,便魂飞魄散,六神无主,瑟缩发抖,惶惶然不可终日;请他坐在沙发上,也只敢欠着半边屁股。 得意与忘形之间,确实存在着一道最好不要逾越的界限。得意可以,但绝不要忘形。因为一旦忘乎所以,而又不知节制,失态丢人事小,遭忌惹祸事大,说不定还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要牢记的一点是:野蛮,固然是野蛮人的特性,但文明人有时野蛮起来,甚至比食人生番还起劲。 崔浩被抓了起来,装进一个木笼里,比后来戴高帽游街示众还惨,押送城南,置于地坑。 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 溲者何物,屎也尿也!文明落在野蛮的报复狂手里,那种挖空心思的折磨凌辱,便可想而知的恐怖残暴了。《魏书》的作者,出于一种文化人的同情,不禁叹曰: 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得意忘形者,能不由此总结一点什么吗?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得意与忘形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f53a2d2dca5432c70f9de5.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道光帝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这样?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道光帝,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生于紫禁城撷芳殿中所。年号道光。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皇帝故事:宫廷乐师优孟智谏楚庄王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孙权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用人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徐达被朱元璋赐蒸鹅自尽的典故出自哪里?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
徐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大将军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朱元璋是怎么害他的呢?徐达晚年背上上了一个毒疮,需要禁食酒肉,而朱元皇帝故事:春秋时期,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猎虎皇帝萧宝卷因虎丢掉了整个江山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劝武将多读书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朱元璋除夕捉人,家家户户挂芝麻秸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朱元璋在打江山的过程中义气赢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朱棣靠装疯卖傻,夺建文帝皇位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