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接班危机:太祖太宗留下了两个坏榜样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北宋接班危机:太祖太宗留下了两个坏榜样的相关内容:宋朝是最讲祖宗之法的朝代,祖宗之法在北宋的地位,差不多可以算北宋的不成文宪法。所谓祖宗之法,包括祖宗做过的一切,祖宗留下的好办法自然不用说,垂之万代也没问题,可祖宗也是人,不是圣人,难免会犯错。如果祖
宋朝是最讲祖宗之法的朝代,祖宗之法在北宋的地位,差不多可以算北宋的不成文宪法。
所谓祖宗之法,包括祖宗做过的一切,祖宗留下的好办法自然不用说,垂之万代也没问题,可祖宗也是人,不是圣人,难免会犯错。如果祖宗做过的事情本身是错误的,如果有坏人就是要拿这个做借口,就让人很难破,你总不能说祖宗做错了吧?
对北宋来说,让后人最感到尴尬的无疑要数太祖传弟不传子。
按照宋史及其它相关史料的记载,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去世时曾和太祖有过一段对话。杜太后认为,赵匡胤之所以能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夺取皇位,最主要的原因是周世宗柴荣去世时,儿子柴宗训太小,所以给了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机会,所以,杜太后认为,如果太祖驾崩,应该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不要传位给他儿子。
而且,按照《宋史·赵普传》的说法,杜太后临死前说这段话的时候,赵普在场,并且做了记录,当时,宋太祖答应了。
一般来说,杜太后的说法并不算错。宋承中晚唐直至五代以来武人跋扈、藩镇割据的弊端,只要皇帝软弱,就容易遭遇比较严重的政治危机,所以,按照杜太后的说法,在这种时候,就应该国赖长君,皇帝年长,社会阅历和政治经验更丰富,应对也可以更从容一些。
但这话如果是一般亲近大臣说出来,也许没问题,但杜太后是太祖和太宗、秦王廷美的母亲,从她嘴里说出来,就不完全对了,原因不难理解,对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希望自己的每个孩子都能一样好,能够相互帮衬、相互提携,从有钱的儿子家里拿点东西,补贴没钱的儿子。
在母亲而言,这么做自然没什么问题。但她搞错了的是,皇位继承不是再一般的小家庭内部再分配的问题,而是事关一朝一代、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的问题,是不能用平常母亲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的。如果有这个能力和见识,自然应该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最好不要提这个问题。
当然,杜太后到底有没有这个遗命,今天已经很难证实了,太祖当时如何回应,也很难说。宋太宗曾经亲自调阅过国史记录,并按照他的要求做过一些修改,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宋史记录中,关于这部分的记载主要就出自太宗修改过的这个记录。在这个记录中,杜太后遗命要太祖传弟不传子,当时除了太祖在场,就只有赵普在场。太祖生前自然不会公然说这个事,太祖死后,赵普就成了唯一的见证人,死无对证,自然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在杜太后遗命之外,现在更为人所知的是[烛影斧声]的传说,几乎所有的当代影视剧里,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皇位继承,基本上都按照这个说法叙述,这个可能性自然是很大的。
在杯酒释兵权之后,未来对儿子顺利继承皇位威胁最大的,无疑是太宗。无论杜太后的遗命是否真的存在,太宗作为曾经和太祖一起参加了陈桥兵变的人,在众多功臣宿将中的威望和影响力自然是太祖的儿子们所不能比的,如果太祖想传位给儿子,那么必须要对太宗有所安排。
如果在少数民族,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处理,如果觉得太宗会威胁到自己儿子将来继承皇位,直接杀死他就是了。比如西夏,就是这么干的。皇帝驾崩,一个儿子得到皇位,其他儿子就要被赐死。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中,也出现过这种不成文的做法。
当然,更多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做法是兄死弟及,这是从匈奴就开始的做法。而按照《危险的边疆》里的说法,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决定了每个草原少数民族政权的寿命一般都只能维持150年左右。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兄弟之间继承,那么就决定了每个人在位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尤其是兄弟如果比较多,就更是如此。这样就缺乏政治稳定性。另一方面,当一代人之间的兄死弟及结束的时候,下一代人该怎么继承?理论上,当然是最小的叔叔应该传位给大哥的大儿子,但经常出现的情况却是他会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从而引起大哥的儿子不满,爆发内乱。也就是说,拥有继承权的人太多,潜在的政治不稳定因素更多了。一个人继位,一堆人不服,自然只能用战争解决。
宋太祖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较麻烦,所以,他并没有过早的立太子,从他的角度来说,大概和明太祖的想法一样,要在儿孙继位之前,先不给他树立太多的政治对手,等他把潜在的威胁都清除干净之后,再来册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样自己的儿子会更顺利地继位,比如杯酒释兵权,就是明显的在为此做准备。
但宋太祖也许没有想到,在此前的所有朝代,为什么都要早早确立太子?哪怕唐朝宫廷内部的争储斗争搞得血光四溅、你死我活,也还是要早早确立太子?因为,虽然过早确立皇位继承人,会使自己看中的继承人成为众矢之的,容易受到攻击。但好处又在于,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已经确立的继承人就是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其他人即使不服,也不能公开发难,如果公开表示异议,就和造反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确立自己儿子的继承人地位,不管是暴病而亡,还是被自己的亲弟弟砍死,反正就是死了。
按照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宋史中的记载,对太宗继位的叙述是:太祖暴崩,王皇后命太监王继恩出宫,去召太祖的儿子德芳入宫,但王继恩早就被太宗收买了,所以王继恩并没有去召德芳入宫,而是去了晋王府,召来了太宗。太宗一入宫,王皇后就知道完蛋了,所以只能认栽,老老实实跟太宗说,我们孤儿寡母,全靠官家保全。这就等于已经承认了失败,太宗也就顺理成章的继位了。
第二天一早,向全天下公布太祖暴崩的消息,太宗同时正式宣布继位,王皇后既然都已经没话可说了,当时最有资格对此事发言的赵普,也早已经被太宗收买,其他大臣自然也无话可说,只能承认现实,无暇理会太祖究竟是怎么死的,为什么继位的不是太祖的儿子而是太宗这样的问题,即使他们心里感到有些疑惑,也不敢正式提出。
有了太宗这个先例,之后北宋的皇位继承几乎每次都出现过类似的危机,而太祖也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先例,皇帝在位时尽可能晚立太子,因为确立继承人太晚,觊觎皇位的人就多,所以,整个北宋虽然没有发生宫廷内的争储斗争,但是在皇位递嬗之迹,却几乎每次都出现了意外插足者。
每个朝代最初的几位皇帝总是建章立制的,他们的言行对后世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一个朝代而言,还有什么比继承人制度更为根本的制度?但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太祖和太宗都没给北宋留下什么好榜样,反而留下了两个坏榜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北宋接班危机:太祖太宗留下了两个坏榜样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f3efe5d77fce06f20416d3.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