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古代犯人为什么发配边疆而不是坐牢或者处死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8-2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古代犯人为什么发配边疆而不是坐牢或者处死的相关内容:在影视小说上常常能看到这种情节,犯人犯下严重罪行,被皇帝发配到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要千辛万苦押着犯人到千里之外,而不是坐大牢或者直接处斩呢?古代有两种不同的大刑法,分别是徒刑和流

在影视小说上常常能看到这种情节,犯人犯下严重罪行,被皇帝发配到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要千辛万苦押着犯人到千里之外,而不是坐大牢或者直接处斩呢?

古代有两种不同的大刑法,分别是徒刑和流刑。徒刑就是坐大牢,要待多久根据所犯的罪行决定;流刑就是发配边境。一般来说,流刑比徒刑更加严重。它分五个级别:沿海地带、2500里边卫、3000里边远、4000里烟瘴地区以及极边地区。

发配流放是一种很重的刑罚,仅次于死刑。它起源于秦汉,大多数都是一些贵族,直到宋代才被列入到刑法中。充军发配重刑在明朝时期尤为盛行,在定罪之后一般由兵部发配。

那么为什么要把某些犯人发配到偏远地区呢?在古代,犯人一般是发配到边疆,以那个时候的户籍,保甲和交通条件,通常情况下,如果被发配边疆就几乎不可能回来了。

抵御外敌。在古代偏远的边疆地区,因为人烟稀少,很难依靠驻扎军队来抵御外敌入侵。而且朝廷将大量的军事物资运送到这,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这些犯人流放发配到这些地方,既能开展农业生产,战时又能帮助军队运送物资。

惩罚犯人。边疆偏远地区人烟罕至,一般犯人到了这,想要生存下来很难。所以,统治者把这些犯人流放到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的边疆地区去,让他们自生自灭。清朝时期,统治者为了惩罚某些严重罪犯,通常会把他们流放到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此外,当时的边境,比如南方的云贵、岭南地区,北方的东北、西北等地方,都是边疆重地,但这里一般都是和少数民族杂居,气候环境也比较恶劣,比如瘴气啊,风沙等等,再加上民风剽悍,很难实行有效的管理。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有效管理这些地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大这些地方汉人的比例,当汉人占据大多数的时候,管理也更方便。所以一般国家采取的就是屯垦,在这些地方屯兵,垦荒。不过汉人是一个相对故土难离的种族,很少会主动迁徙,尤其是到这些穷山恶水的地方。所以朝廷就用了这个办法,也就是发配犯人到边疆去,增加汉人的比例。

流放发配的地方通常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古代的士兵是非常不愿意到这种边远地区的,发配犯人过去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士兵来源地。一个又一个的犯人被发配流放至这里,开垦荒田、修路造房、繁衍生息。借犯人之手做拓荒者,所得到的收益远远超过了流放成本。

有人认为,把这些人发配过去可以帮助他们改邪归正,重回正道,路途遥远又也防止他们再回来,一举多得。

被发配的犯人都是犯了非常严重的罪行,把这些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而不是直接处死,能显示出统治者的仁慈宽厚,也能带来有利的政治影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古代犯人为什么发配边疆而不是坐牢或者处死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e418f12d6bacd1bd0ce0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