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的相关内容:道教与士大夫阶层日益脱离后,越来越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入清之后,清初的皇帝虽然对道教按照明代的成例加以保护,但是,不像以往王朝那样重视,康熙皇帝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道法自然,为天地根,老氏之学,能养其
道教与士大夫阶层日益脱离后,越来越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入清之后,清初的皇帝虽然对道教按照明代的成例加以保护,但是,不像以往王朝那样重视,康熙 皇帝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道法自然,为天地根,老氏之学,能养其根。流而成弊,刑名放荡。长生久视,语益惝恍。况神仙之杳渺,气历劫而难聚,纵日兮飞 升,于世道乎奚补?慨秦汉之往事,求方药而何愚,用清净而获效。宁化美于皇初,养身寿人,儒者有道,保合太和,何取黄老? 基于如此的认识,清王朝对于道 教的衰败之势任其发展,只将其作为生活中的一种消闲与点缀, 颓波日下岂能回,二氏于今自可衰;何必辟邪犹泥古,留资画景和诗林 。总之,道教随着领导集团地位的日渐衰落,与政治结合的日益不密切,其活动形式与活动范围越来越民间化,以各种宗教掺合为特点的民间秘密宗教,虽然派别繁多,但是在思想与组织上与道教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秘密宗教也可以算为变相的道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龙虎山正一道的真人封号被取消,道教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曾仿效西方的教会组织,企图建立全国性的道教教会组织。 1912年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两个全国性的道教教会,北京的 中央道教总会 、上海的 中华民国道教总会 。前者的发起人和领导人是各地全真道观的住 持,因此它还只能说是全真道的全国性组织,后者是以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本部,以上海为总机关部,它充其量只是正一道的全国组织,不过是龙虎山企图重建权威 的一种行动。实际上,由于缺乏经济实力与官方的扶植,它们要想成立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有着极大的难度,因而,当时的许多道教组织只是区域活动,各自为政, 散沙一盘,道教复兴计划常常化为乌有。
民国时期的道教,是清以来道教衰落的进一步延续,在新的思想文化的冲击下,道教的再生能力,教理、教义的更新能力捉襟见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c32685faf6b0d8e309c670.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