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乐舞浅析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唐代长安乐舞浅析的相关内容:关键词:长安乐舞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集周、秦、汉、魏、晋、以来音乐舞蹈之大成,又广泛吸取了西域各国以及其他地区和民族乐舞艺术的优秀成果,在统治者的亲自倡导和参与之下,较前代有所发展与突破,成为我国古代乐
关键词:长安乐舞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集周、秦、汉、魏、晋、以来音乐舞蹈之大成,又广泛吸取了西域各国以及其他地区和民族乐舞艺术的优秀成果,在统治者的亲自倡导和参与之下,较前代有所发展与突破,成为我国古代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长安城乐舞艺术的发展上又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从而成为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乐舞艺术最为繁荣之地。
乐舞是唐代长安最为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不仅朝廷大典、招待外来的使者要表演,而且诸如婚丧嫁娶、各种节日、宴会乃至游园赏花、打球、泛舟等,也有乐舞助兴。由此可见,当时的乐舞已成为唐代长安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阶层民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唐代长安的乐舞按其服务的对象和演出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宫廷乐舞主要在宫廷之中为帝后王室、政府官员、外来使者演奏,偶尔也移至宫外与民同享;民间乐舞则主要流行于乡村、城郊之中,为广大的城乡百姓表演。
一、宫廷乐舞
宫廷乐舞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乐舞的发展轨迹,代表中国古代乐舞的总体水平,而且是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精神的缩影。所以,宫廷乐舞是一种依据,是后人了解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生活和活动、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思潮的有力证据。
研究宫廷乐舞,唐代是重要的探索对象,因为她代表着宫廷乐舞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她以其恢宏博大的气度,内引外输的开放风气,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引人注目的焦点,值得世人称道的当然不仅仅是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大,先进发达的文化则更成为当时世界各国所仰慕,成为其学习的楷模。唐代长安的舞蹈艺术是辉煌灿烂的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唐王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的客观反映。
唐代长安的宫廷乐舞有雅乐和燕乐之分。雅乐为庙堂之乐,主要供皇帝祭祀宗庙、祖先及举行朝贺、册封等大典活动时演奏。作为仪式的一部分,雅乐比较庄严、肃穆、死板、僵化,缺乏娱乐性。唐代的燕乐比较繁盛,是当时的宫廷俗乐,指在宫廷中宴饮与娱乐时所表演的各种俗乐的总称。燕乐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唐高祖时,沿用隋代的九部乐,到贞观年间,变为十部乐。此后,在十部乐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到了时期,又按演出形式的不同,分立部伎和坐部伎。除此之外,还有专门为娱乐、艺术性特别强的小型的健舞和软舞,以及各具特色的法典、道具、胡部新声和其他乐舞。
(一)十部乐
唐代的十部乐是在隋代九部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燕乐》和《高昌乐》。这十部乐即有歌唱,亦有舞蹈,是一种在乐队的伴奏下载歌载舞的高雅艺术形式。
(二)坐部伎和立部伎
唐高宗以后,“十部乐”逐渐成为单纯的仪式音乐,仅在重要的宴会上演出。与此同时,长安的宫廷乐舞以中原汉族乐舞为基础,进一步吸收、融合了国内各民族和外国乐舞的精华,又创造出了新的乐舞节目,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坐部伎和立部伎。
所谓坐部伎和立部伎,就是根据演出的要求,在堂上坐着演奏的坐部伎,在堂下站立着演奏的叫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出水平明显要高于立部伎,而立部伎的演出水平又明显要高于宫廷雅乐。
(三)健舞和软舞
除了十部乐、坐部伎和立部伎之外,唐代长安宫廷的燕乐之中还有一些比较著名的小型的娱乐性舞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由教坊演出的健舞和软舞。所谓健舞和软舞,是从舞蹈的性质和形态来分的,大凡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的,称之为“健舞”;动作比较舒徐安祥温婉、且表情比较细腻的,便叫作“软舞”。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舞蹈,在敦煌等地的壁画中即有形象的显现。
(四)法曲、道调、胡部新声及其他
唐代长安的宫廷燕乐至为丰富繁荣,除了上述的“十部乐”、坐部伎和立部伎、健舞和软舞之外,其他著名的乐舞,如以《霓裳羽衣曲》为代表的法曲,富有道教神仙色彩的道调,胡部新声以及其他的民族和外国乐舞。
1、法曲
法曲又称“法乐”,因用于佛教而得名。唐玄宗作为一个精通音律的皇帝,又非常酷爱法曲,就选了三百名坐部伎子弟,亲自在禁苑中的梨园进行教授。此外,在梨园法部之中,还设置了一个小部音声,约有三十余人。
唐代法曲的节目很多,有《荔枝香》《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曲》《堂堂》等,而最有名、又最具代表性的则莫过于《霓裳羽衣曲》了。
2、道调
李唐皇室为把自己的统治神圣化,便自认是李聃的后裔,尊老子为国祖,对道教推崇备至。为表示他们的崇敬之情,唐高宗命乐工们制作了所谓的道调,即一般意义的富有道教神仙色彩的道曲。
3、胡部新声及其他
唐代西域地区的乐舞,在传入今天的甘肃河西一带以后,经过当地汉族人民的加工改造,并融合了汉族乐舞的特点,从而使其成为以当时西域地区的乐舞(胡乐)为主体,但又具有河西和内地汉族乐舞特点的一种新型乐舞。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风格迥异的唐代宫廷乐舞向世人诠释着大唐的人文精神:勇于接纳新事物和善于汲取多元文化。其内容丰富,不拘泥于前代的某种形式,大胆汲取所有前代乐舞之长;其乐器编制纷繁,不墨守乐器编制的陈规,集前代所有乐器为我所用;其乐舞风格新颖,广纳胡风胡舞、龟兹乐舞等的异域格调以充实自己的乐种……也正因为其有如此包罗万象的属性和特征,才使得它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从舞蹈动作、乐器、曲目到服饰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较强的欣赏性。
二、民间乐舞
长安作为唐王朝的国都,不仅宫廷乐舞相当繁盛,民间乐舞也非常普及和繁荣。唐代长安的宫廷乐舞和民间乐舞在演出的场所和服务的对象上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上并无明显界限,民间乐舞是宫廷乐舞发展的基础,又通过宫廷乐舞得以提高,二者在当时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一)曲子
在当时的长安城市之间,最为流行的是所谓的“曲子”。曲子,是以流传于乡间的民歌或一些少数民族歌曲为基础,在传入城市之后,经过音乐上的加工提炼,并填入新的歌词,从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一般民歌的新的艺术歌曲。曲子比一般民歌应用的更加广泛,其除了用于独唱外,还用于说唱和歌舞音乐中。曲子不仅是民间乐舞中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在繁荣兴旺的宫廷乐舞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至君王后妃,下至普通市民,都对曲子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其流传的范围相当广泛。
(二)踏歌
唐代长安城市之间还流行一种汉族传统的民间集体歌舞“踏歌”。每逢正月十五、八月十五之夜,长安城的妇女口唱曲子,手挽手地结队连臂,于月下踏地为节,载歌载舞,非常热闹。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夜,在长安皇城安福门外,统治者命人制作高达二十丈的灯轮,燃五万盏灯;又挑选一千多名宫女和一千多名长安、万年两县的年少妇女,盛装打扮,在辉煌的灯光之下与喧嚣热闹的气氛中踏歌三天三夜,欢乐之极,盛况空前,令其他地域难以企及。
(三)西域舞蹈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民族成分复杂,中外宾客云集,各民族乃至外国的乐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这里大受欢迎,当时长安城最为流行的就是来自西域等地的舞蹈,其中除了之前提及的龟兹乐舞、西凉乐舞、胡部新声、胡旋舞、胡腾舞以及柘枝舞等。此外,长安城市之中还曾流行一种来自西域的集体歌舞《泼寒胡戏》。
在民间歌舞大普及的唐代,长安市上到处有旗亭(酒楼),诗人们到那里饮酒赋诗,歌女们则到那里奏乐唱诗,以助酒兴。除了城市之间的靠卖艺为生的乐舞艺人之外,为了方便及时行乐,那些官僚士大夫和富室之家一般都有自己的伎乐。长安城中的民间乐舞既甚普及,唐人又多具有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遂在长安逐渐形成了斗乐赛舞的习俗。
三、从舞蹈剧《长恨歌》中透析唐代乐舞
唐代已成历史,其浩荡、气派的阵势不复存在,然而后人仍在苦苦追寻其印迹,希冀能还原其雍荣华贵、盛大规模与气势恢弘,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与乐舞作品不胜枚举,中国首部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部成功作品,编导将剧作置于事件的原发地华清宫,最大限度的为观众呈现当时乐舞的原貌。
大型山水实景舞剧以唐代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为依托,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运用了现代舞剧和高科技艺术手段,再现了大唐盛世、大唐雄风的历史真实,台在水中、景在山上,天地一同,山水一色,历史、诗歌、歌舞、科技融为一体,展示在骊山的晚风中,令人身临其境,走进历史的褶皱中。
绝世冠带的杨玉环踏着清泉的薄雾,带着春浴的和风,向观众走来,走进华清宫,走进了唐代历史,走进了爱情。“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华清宫内,唐玄宗与杨玉环形影相随、寸步不离,优美的舞蹈与舒缓的音乐将两人甜美的爱情诠释得淋漓尽致。有极高的音乐造诣、修养,幼习宫商,精通歌舞,弹唱娴熟,他们由于有同样的才情与爱好,同样的趣味与追求,把中国的乐舞技术推向了高峰,留下了教习歌舞的艺术场地梨园,中国的梨园艺术由此走向成熟。由于两人的共同努力,当时西域、北方、少数民族或者异域传来的音乐与舞蹈元素在长安被融合与再创造,此时中国的乐舞艺术达到空前高峰。“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这是杨贵妃留与后人为霓裳羽衣舞而写的诗句,短短的四句诗让我们至今对此舞蹈浮想联翩。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攻进长安,华清宫陷于火海之中,公元755年11月,唐玄宗与杨贵妃仓皇逃出长安城,向西而行,行进马嵬坡,全军发变,百般无奈的无奈何,真正的生离死别,唐玄宗以太上皇身份从蜀地回长安,再次路过马嵬坡,“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就是唐代的一段精彩篇章,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推向了极致。李杨的爱情,贯穿和见证了中国过去三千年历史长河中发展到顶峰到衰亡的转折点,安禄山的兵变结束了这段爱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结束了唐代和以唐代为代表的国家与民族的繁荣。人皆有情,是人最难逃脱的自然规律,无论是君王还是百姓,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卓越的文学韵味打动了无数读者,华清池的舞剧《长恨歌》以其大气磅礴的设计让万千公众震撼,视听盛宴。长久的历史积淀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个天下无双的戏剧性景观,这个景观既是真实的,又是那一段历史可重现的画面,此剧另一成功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盛世的启示录,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体现了此剧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为恢弘、堂皇、统一、完整的大唐气象还原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结 语
经济繁荣、人民使唐代呈现出歌舞升平的大唐气象。历史的规律告诉后世:当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滞后时人隐居,相反,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时人出室,从而促使文化的发展,并使其达到一定的高度。唐代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富裕,为当时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所担忧,转而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乐舞因此繁荣,成为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相互渗透、日渐丰富,从而使唐代乐舞种类丰富、精品迭出,乃至别开生面。
唐代是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的宫廷舞蹈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产生的,适应着时代文化的特殊要求,其建立起来的整套的乐舞规范确定了审美指向和标准。“长恨歌”乐舞文化是一种探索积累、延续发展的文化范畴,对于此类历史艺术作品,我们不仅要加以保护,更应注重它的传承。这不仅是保护民族财富的有效手段,也恰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我们应通过各种有效挖掘和传承唐代长安乐舞艺术,使其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更加熠熠生辉,亦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不朽的贡献。
参考文献:
闫小飞.硕士毕业论文《武皇“十万宫廷乐”研究与考察》。
欧阳予倩《唐代舞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袁禾《中国宫廷舞蹈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
《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
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剧视频《长恨歌》。
2012年4月
(作者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责编/灿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唐代长安乐舞浅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c1cbe1bb98aaf1a9028e31.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