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中国当时的古代人都是怎么花白银的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7-1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中国当时的古代人都是怎么花白银的的相关内容:如果有机会穿越回古代,请小心使用手中的散碎银两。如果时间地点方法不对,你不但钱花不出去,还可能被群众扭送到官府。在文艺作品中的中国古代社会,物价经常高得惊人,随便在苍蝇馆子里吃个简餐,费用都往往令法大

如果有机会穿越回古代,请小心使用手中的散碎银两。如果时间地点方法不对,你不但钱花不出去,还可能被群众扭送到官府。

在文艺作品中的中国古代社会,物价经常高得惊人,随便在苍蝇馆子里吃个简餐,费用都往往令法大mpa兼职教授何侨常人无法承受。

金庸小说中,郭靖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妻子黄蓉,就花了近 20 两白银吃饭,简直相当于在当代的顶级会所里吃珍稀动物,非常下本。时代稍早的梁山英雄们财力有限,但林冲、武松等人在路边小店吃肉喝酒时,也往往拿出一把碎银子结账,不知店家该如何找零。

听说“三碗不过岗”,武松掏出了一锭银子买酒

这种挥银如土的场景随着电视剧的广泛传播而深入人心,甚至固化了人们对古代人日常货币的想象。事实上,白银成为日常交易货币的历史并不长。无论林冲、武松还是郭靖,都不可能体验电视剧中的生活方式。

白银是什么钱

从出现货币以后,中国古代长期有“上币”和“下币”的区分,前者用作赏赐、军费等大额支付,后者则供人们日常交易。

先秦《管子》中提到,当时的上币是珠玉,中币是黄金,下币是刀布。秦代则以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汉武帝后全国通行五铢钱,上币则有“白金三品”、白鹿皮等。

在唐朝以前,白银作为货币都极其稀少。像电视剧《瑯琊榜》中以白银来赈灾和行贿的情节,在该剧所反映的南北朝时期不可能发生。

唐代频繁的内外战争,促使朝廷发掘出新的大额支付手段。除了继承自南北朝的绢帛外,白银也开始有了货币的功能,用来赏赐、进贡和支付军费。不过,此时白银的主要用途仍是制造器皿的原料,而非流通于世的“钱”。

法门寺出土的银笼子、银龟盒、银茶碾、银盐盘

元和年间(9 世纪初),唐宪宗就拿出内库绢布六十九万匹、银五千两来支付军费。从两种货币的比例看,白银此时仍十分稀少。

白银真正成为大行其道的大额支付货币,还要等到商业大兴的两宋时代。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宋朝和北方国家之间的“岁币”。1005 年宋真宗签下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要向辽输纳绢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白银的比例较唐宪宗时代提高了很多。等到 1141 年宋金《绍兴和议》,南宋向金朝输纳的岁币就变成了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白银已经成为了和绢帛平起平坐的大额支付货币。

不过,白银在宋朝还远远没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北宋,制钱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

北宋时期,即使官方全部垄断银矿开采,白银的全国产量也不过二十万两上下,加上定期的巨额外流,国内的白银相当稀少,几十克的购买力便非常之高,无法用于日常消费。一般小额交易用的都是政府铸造的铜制“制钱”,价值比白银低得多。

理论上,北宋时代的一两白银可换一千文制钱,实际银价还经常高至一千五百文到一千八百文,有时甚至涨到两千文。而在武松等人喜爱的那种非法出售牛肉的小饭馆里,吃一顿四斤熟牛肉加十八碗村酒的大餐,饭费也不过五、六百文。如果有人像电视剧里那样,在茶馆里随手掏出五十两的银元宝结账,效果恐怕会像基督山伯爵钱包中的五十万法郎债券一样惊人。

在货币特别稀少的地方,人们连一般的制钱都用不起,而以其他货币替代。如四川人不但长期使用不值钱的铁钱,还率先使用了纸币——在一匹罗需要一百三十斤铁钱的情况下,“交子”这样的纸币显然对大家都很方便。

而南宋朝廷因匆忙南撤,通货带得少,很快也就遇到了四川人的那种困难,便学习其经验,在全国发行纸币“会子”。元代建立后学习南宋,搞单一的纸币政策,严禁白银流通。白银作为大额支付货币的地位受到影响。

交子(左)、会子(右)

但是,由于货币政策混乱,元代不断发生周期性的通货膨胀,所以民间还是要储蓄白银来保值,官方对此也只能时弛时禁。不过,如果张无忌真的在大都用白银请赵敏吃饭,肯定也会遭到群众举报。

明朝初建时沿袭元制搞单一纸币,结果照例通货膨胀,大明宝钞和元代纸币一样沦为废纸。巨商富民权贵每有大额交易,还是离不开金银。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中国当时的古代人都是怎么花白银的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b4aae4b0460d518600881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