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是什么?为什么能让士绅们集体跳脚?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摊丁入亩是什么?为什么能让士绅们集体跳脚?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清朝的雍正帝为康乾盛世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中摊丁入亩是很重要的一项国策,那么这项政策具体是什么呢?为什么能让士绅们集体跳脚?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为什么要摊丁入亩说到摊丁
众所周知清朝的雍正帝为康乾盛世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中摊丁入亩是很重要的一项国策,那么这项政策具体是什么呢?为什么能让士绅们集体跳脚?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为什么要摊丁入亩
说到摊丁入亩这个政策就不得不提到明朝了,历史上明朝统治者为了拉拢士绅(在职或已退休的官员、取得功名但尚未做官的读书人都在此列),对其多加拉拢,给予其各种特权,进行税收优免,后来发展到明朝中后期时,士绅们更是通过种种手段达到了“不当差、不纳粮”的程度,这些义务和税赋全由百姓们承担。
另外,除了各种杂项外,百姓们还要缴纳“丁银”也就是人头税,这就进一步造成了贫富日益分化,灾荒年月一来,贫民要么贱卖土地,要么借高利贷,最终的结果都是土地兼并。
而因为举人、官员,极其家人们,包括他们的奴仆都是不用纳税不用服徭役的,因此许多百姓为了避税纷纷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士绅们,或是干脆卖掉土地,甘心给士绅们当佃户,还有的则干脆逃荒,找地方当起了隐户,以此躲过政府的监管。研究者们认为,在明朝人口巅峰时期,起码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遗漏于政府记录之外,无法收上赋税。
这就导致了国家陷入恶性循环,不加税吧?政府没钱,加税吧?会加剧土地兼并问题,造成大量农民破产,躲起来不交税,国家财政结构进一步破坏,想进行改革吧?又是层层阻力,最终明朝廷却也只能饮鸩止渴。在这种情况下,士绅变得非常肥硕,但很多农民却沦为佃户、奴仆,或成为流民、饥民,并最终埋葬了明朝。
摊丁入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清承明制,一直以来清政府收税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像明朝那样对百姓征收田赋和丁税(人头税),收人头税的时候,你家里有多少人,就按每个人多少钱乘以人数来交丁税,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缴纳一样的丁银,这看起来公平,但却有很大的弊端。
富人和穷人缴纳一样的丁银,广大的贫民们明显负担更重,而富人却不会有什么感觉,小户人家,家财不丰,又因为人多地少,会逐渐付不起丁税,也就甘愿卖了土地去给地主当佃户,甚至被逼得卖田卖身、溺死婴童。
士绅们不用纳税,又有钱财,自然拼命买地,富人由此兼并土地,到康熙年间时,清朝主要的土地都逐渐集中在了官僚手中,土地兼并问题开始变得严重起来,土地年年兼并,贫富日益不均,农民人口增长,但手中却没有土地,“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
农民承担着繁重的税赋,但因为没有土地,不能生产,所以无力负担,这导致流民增加。封建地主垄断土地却不交税,不断扩大田庄还向上瞒报,要缴税的土地逐年减少,清朝廷能够收到的税赋自然也是年年减少,当国家在遇到什么财政难题需要大量款项时,又只能再向贫民加税,这又会导致贫民不堪重负,并爆发新一轮的农民起义。
一些百姓为了避税,开始更大规模的投献、逃荒,或是藏为隐户,让国家彻底收不上税,官僚们为了完成赋税任务,就不断巧立名目,将这部分的丁赋转嫁到其他农民头上,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朝廷财政持续下降。并且,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还会对下征收重税,对上却少报人口,造成吏治腐败,朝廷收入再次锐减。
当年发生在明帝国身上的事情就要在清帝国身上重演了,为了避免这个可怕的现实再次发生,雍正帝开始动手改革了。
为了解决财政困境,雍正帝开始了“摊丁入亩”的改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不过摊丁入亩并不是雍正帝的创造,而是完全照搬了明朝中后期条鞭性的摊丁入亩,只是明朝没有坚持下来而已,清人王庆云说:
“明嘉靖后行一条鞭法,均摇、里甲与两税为一,丁随地起(摊丁入亩)非权舆于(开始于)今日。”
雍正帝一改往日按人头收税的旧法,改为按地收税,进行大规模检地运动,核田归税,将历代相沿的田赋、差役和丁银等项逐步合一,形成一切出于田赋,实现了真正的一条鞭法,并宣布“永不加赋”,这样就等于将流行中国两千多年的人头税(春秋时代就有了,秦汉时期称之为“口赋”、“算赋”、“口算”)废除了。
雍正帝依照“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原则,废除了士绅们的许多特权,与普通百姓一样承担国家的徭役赋税(不过后来官绅一体当差政策并没有推行下去)。把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徭役银(也称丁银)作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额——335万余两白银,平均摊入各地方的田赋银中,一体统一征收。由于各省各地的情况不同、赋役比例不同,因此分摊比数也各自有别。其中,直隶省每田税银一两平均摊入丁银0.207两;山东省为0.115两;河南省为0.117~0.207两;陕西省为0.153两;江西省为0.105两;福建省为0.527~0.312两,这就成了后来所谓的清代划一的地丁制度。
此后清朝人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税,地少得少交,地多得多交,没有土地的就不交,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贫民的负担,家中人口数增加不再是增加纳税负担了,少地或无地的民众压力骤减。
并且人口好隐藏变动很大,按人口征税计算很难,在古代的情况下很难确定一块地方到底有多少人,而土地则不好隐藏相对是不变的,因此只对土地征税是很容易的,税率、税额也都很容易确定,核算起来也更加方便,而且由于土地都集中在官僚和富人手中,他们也有承担赋税的能力,有利于政府收税(相对来说)和保持社会稳定,浙江《嘉兴府志》上评价说:
“田亩起丁(摊丁入亩),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无田的乡民、佃户和市民因不再缴纳众多的税赋,使人民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因负担沉重而逃亡了,这在客观上安定了百姓的生活。但对于地主富人们来说,摊丁入亩则是割在他们的肉,在雍正帝改革之后他们要承担的赋税远远多于之前,因此摊丁入亩的推行阻力很大。
从民间富户到官员士大夫们都愿意执行此项改革,进行各种推脱,甚至是抗争,最后雍正帝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将该政策推行到了一些地方,却也被士大夫群体所仇视,因此遭到了既得利益者们的一致抹黑和栽赃,导致雍正帝的名声非常不好。
而摊丁入亩政策实行之后,很快就展现出了威力,极大地增加了清朝国库收入,从雍正初年到末年,其财政增长了近10倍。在雍正登皇帝位之初,为以往各种积弊所累,国库存银只有800万两,然而,至雍正统治末期,仅在十余年间,基于包括摊丁入亩制度在内的善政实施,国库存银已达6000万两,社会人口则从1661年的1913万,增加到了1790年的3亿之多。
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稍微缓和了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活动,因为土地负担有所加重,他们购置田产的热情也就不那么高了(可惜到后来,地主通过转嫁负担于佃户,而继续兼并田产),中国人口得以迅速增长,为清朝的统治注入了强心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摊丁入亩,清朝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8bc221de3967156a0069d2.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民国学生服饰 民国大学生都穿什么样的校服
校服作为一种特定的服饰,更是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的校服的样式、风格、颜色、图案、面料等都能够折射出不同的历史背景,隐喻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服饰唐朝宫廷服饰 唐朝皇后妃子的服饰是怎样的?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皇后可穿着明黄色、朱红色服装,可佩戴民国女子服饰 民国女性的解放与服饰的变迁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变革,女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女性独立及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传统妇女的参政意识、婚姻家庭、服饰形象、礼俗变革、职五代十国货币介绍 五代十国钱币种类及价值
导读:唐朝末年,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让强大的唐帝国终于崩溃了。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国,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据时期。在五代十国这段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几乎每清朝的是干什么的?宗人府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为什么妃子只要听见宗人府的名称,就会吓得屁滚尿流,甚至宁愿当场死去,也不愿意进入宗人府呢,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途说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清朝元朝官员服饰介绍 元朝官员在着装上有什么讲究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种,夏服有16种。元代官服蒙古族入揭秘中国古代四大瑞兽 四大瑞兽到底是什么?
四大瑞兽: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事物称之为祥瑞,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介绍下四大瑞兽,它们分别是独角兽、貔貅、当康和狻猊。这四大瑞兽不管是实力还是其能力均有极大的不同,它们通常都会有一种奇特格鲁吉亚字母是从左到右书写用作拼写格鲁吉亚语及其他属于南高加索语系的语言
格鲁吉亚字母是一种从左到右书写的字母,用作拼写格鲁吉亚语及其他属于南高加索语系的语言。现代格鲁吉亚字母有33个字母,但是最初数量更多。6-7世纪的正圆体手抄本佐治亚字母的发展历史可分成正圆体、小草体、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一支操克季语的民族是西伯利亚中南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遗民:克季人
克特人或克季人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一支操克季语的民族。在沙皇俄国时期,被称作“奥斯蒂亚克人(汉特人)”,并未从其它西伯利亚民族中区分出来。随后,又被称作“叶尼塞-奥斯蒂亚克人”,因其居住在叶尼塞河的中下使用者分布在塞尔维亚东南部,科索沃北部,马其顿共和国东北部和保加利亚西部:托尔拉库方言
托尔拉库方言是南斯拉夫语支的方言集合之一,使用者分布在塞尔维亚东南部,科索沃北部,马其顿共和国东北部和保加利亚西部。托尔拉库方言被一些人视为塞尔维亚语和保加利亚语之间的迁移方言。托尔拉库方言的使用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