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三 青铜敦、鉴、缶、盆、钲、于的出现和媵器铭文的增多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6-0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三 青铜敦、鉴、缶、盆、钲、于的出现和媵器铭文的增多的相关内容:三青铜敦、鉴、缶、盆、钲、于的出现和媵器铭文的增多发布时间:2015-10-0217:17浏览:加载中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兴起,因此,周王及其臣下所铸造的青铜器大为减少,而各国诸侯及卿大夫所制

三 青铜敦、鉴、缶、盆、钲、于的出现和媵器铭文的增多 发布时间:2015-10-02 17:17 浏览:加载中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兴起,因此,周王及其臣下所铸造的青铜器大为减少,而各国诸侯及卿大夫所制作的青铜器大为发展起来。
此时,青铜器在器类上,新出现的主要有敦、鉴、缶、盆、钲及于等。敦,盛黍稷的食器。大多呈圆形,深腹,颈部有二耳,三足。有盖,盖上有三钮。有的盖与 器身形状相同,上下扣合呈卵圆形。鉴,盛水(或冰)的大盆。圆形,大口,敛颈,深腹,平底,有的有圈足。腹侧有双耳或四耳衔环。战国时期有方形的。古代铜 镜普遍使用之前,人们常用鉴盛水以照容,因而,古代也称镜为鉴。缶,盛酒或水的器皿。圆形,深鼓腹,有盖。也有方形的。盛酒的称为尊缶,例如晋国的栾书 缶,体较高,腹上部有四个环钮,盖上亦有四个环钮。颈、肩、腹部有错金铭文五行40字,精美华丽。盛水的称为盥缶。例如大孟姬盥缶,1955年安徽寿县蔡 侯墓出土,体较矮胖,肩部有二耳。盆,或称为(zh nɡ)。盛水或盛血的器皿。圆形,平缘,敛口,折肩,深腹,平底,肩腹部有双耳。钲,又名钲 (ch nɡ)、丁宁或句(di o)。宴飨或战争中使用的敲击乐器。形状似铙,体较细长。钲口呈微下凹的弧形,下为手执之长柄。有的大小成组,多者可达 11件。南方吴、徐、楚地盛行。于,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也用于宗庙祭祀。椭圆筒形,上大下小。顶部有钮,大多呈虎形,又称虎钮于。春秋时 期出现,战国及汉代盛行。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较多。
其次,此时青铜器铭文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长篇铭文大为减少,而 且一般不再具有前述西周时期铭文的书史性质,而出现了大量的媵器铭文。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各国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与 力量,需要彼此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联盟。结盟一方面需要举行盟誓,一方面又要借助于婚姻。正如《左传 成公十三年》所载: 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 以婚姻。 因此,此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姻大为发展,促使青铜礼器中为陪嫁女儿而制作的媵器大为增加,其中以盘、匜、鉴为最多。并且还要在上面铸上加强 两国政治友好的铭文,成为春秋时期青铜器铭文的一个显著的时代特点。
例如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吴王光(夫差之父)鉴,高 35厘米,口径59厘米,内底铸有铭文53字: 唯王五月,既字白期,吉日初庚,吴王光择其吉金玄白,以作叔姬寺吁宗彝荐鉴,用享用孝,眉寿无疆。往矣叔 姬!虔敬乃后,孙孙勿忘。 大意是:五月的时候,已经临近了出嫁的日子。在大吉的庚日,吴王光选择上好的铜和铅锡,制作了为三女儿寺吁陪嫁用的青铜鉴。并 叮嘱寺吁说:去吧!要尊敬你的夫君(指蔡侯),后世子孙不要忘记吴蔡两国的友好。铭文有韵,内容十分生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三青铜敦、鉴、缶、盆、钲、于的出现和媵器铭文的增多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82966613584c5c86059d7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