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荆轲刺秦的真相是什么?为何其他六国没有参与?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5-2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荆轲刺秦的真相是什么?为何其他六国没有参与?的相关内容:荆轲可说是古代历史中最具盛名的刺客之一。“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长平之战以前,六国之中还有国家可以单独对抗秦国。而长平之战结束以后,随着赵国被重创,其他六国再也

  荆轲可说是古代历史中最具盛名的刺客之一。“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长平之战以前,六国之中还有国家可以单独对抗秦国。而长平之战结束以后,随着赵国被重创,其他六国再也无法单独对抗秦国。只能在联合的情况下,和秦国进行对抗。所以,长平之战以前,天下的局势是七雄争霸。而长平之战以后,天下的局势就变成了秦灭六国。

  不过,对于秦国自身来说,长平之战结束以后,局面却并不容乐观。一方面,六国意识到了秦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开始逐渐联合,六国一起对抗秦国。当时的秦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想要以一敌六,依然是不大可能的。而且,长平之战秦国虽然胜利了,但也只能算是惨胜。这场长平之战,以及接下来的邯郸之战,对秦国自身也造成了极大的损耗。

  另一方面,秦国自身也开始出问题了。

  秦国当时的问题,主要是高层王位继承问题。长平之战结束以后,没过几年,秦国的秦昭襄王就去世了。而秦昭襄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秦孝文王即位。但是秦孝文王仅仅即位三天之后,同样也去世了。

  而秦孝文王去世之后,接下来他的儿子秦庄襄王即位。秦庄襄王在位的时间,同样也不算长,仅仅只有三年。而秦庄襄王去世之后,接下来,就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登基了。因为秦庄襄王去世的时候比较年轻,所以秦始皇即位的时候,仅仅只有十三岁而已。

  因为即位的时候太过年幼,所以秦始皇即位之后,根本没办法自己处理朝政。只能由丞相吕不韦,以及王后赵姬帮忙辅政。接下来的几年当中,一直到秦始皇成年之前,秦国的大权,其实一直都掌握在这两个人手里。

  如此一来,秦国先是五年换了四个国君,导致国内政局开始动荡。紧接着因为秦始皇是少年登基,秦国又开始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秦国就算是想扩张,暂时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从秦昭襄王去世,一直到秦始皇正式亲政。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秦国对外扩张的脚步,几乎等于是暂时停了下来。而对于其他六国来说,这十多年的时间,也可以说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

  那么,在这十多年里,六国都在干什么呢?

  首先是赵国。赵国之前虽然在长平之战当中,遭遇了毁灭性的重创,但是国内还保留着完整的军事建制。所以,在这十多年里,赵国开始拼命恢复人口,重新组建强大的军队。

  最关键的是,之前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国还有一部分军队没有参战。这部分军队,就是放在北方防守匈奴的那部分骑兵军团。所以在这十多年当中,赵国就以这些北地军团为核心,开始重新组建军事力量。

  而且,在这十多年当中,赵国长时间处于隐忍状态。尤其是对北方的匈奴,赵国长时间处于固守不战的状态。直到十多年之后,匈奴已经习惯了赵国的避战行为,认为赵国已经害怕在对外扩张。就在这个时候,赵国名将李牧,忽然带着赵国精锐杀了出去。

  这一战当中,李牧把前来进犯的匈奴主力,近乎打得全军覆没,一战打掉了十多万匈奴主力。这一战之后,赵国在北方的压力顿时锐减,可以抽出更多的力量,来对付秦国。

  所以,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赵国恢复得还是比较快的。不过,因为之前长平之战对赵国的打击实在太大,所以就算有了这十多年的恢复时间,赵国其实依然很难恢复到之前的巅峰状态,还是无法独自对抗赵国。

  其次是齐国。作为东方的大国,齐国也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在战国中期的时候,齐国更是一度和秦国并肩,被称作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两个国家之一。但是后来,齐国因为外交策略失误,导致其他国家一起围殴齐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

  五国伐齐结束之后,齐国虽然最终艰难复国,但是自此之后,国内整体趋于保守。从贵族到平民,都不愿意参与对外战争,大家只想老老实实的过日子。然后利用其他六国打仗的机会,不断赚钱,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

  在这种情绪之下,齐国在这十多年当中,钱倒是没少赚,但是却几乎没怎么参与对外战争。而且,因为齐国常年不打仗,导致齐国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弱。虽然在各方面都是一个顶尖大国,但是在军事上却毫无作为。

  再之后是楚国。作为南方第一大国,楚国当时有着除秦国之外最广袤的国土,最多的人口。虽然之前楚国也曾被秦国一顿暴打,连首都都被秦国给占领了。但是即便如此,剩下的楚国,依然十分强大。

  如果楚国能够利用好这十多年,好好发展一下,恢复一下实力,或许也还有机会和秦国对抗。但可惜的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楚国高层出问题了。

  简单来说,当时在位的楚王,生育能力似乎是有点问题。而当时楚国这边的春申君,见到这种情况之后,就把一个怀了自己孩子的女人,送进宫里,然后谎称这是楚王的后代。等到这位楚王去世之后,春申君本想彻底就此控制楚国朝政,结果没想到,那个女人的哥哥,直接派人刺杀了他。

  然后,这个女人的哥哥李园,直接控制了楚国朝政,然后一心一意为自己谋福利,根本就不去想如何对抗秦国。

  楚国最顶端的高层,都是这个态度,一心只想为自己搂钱搂权。那下面的那些中下层官员,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大家都在忙着为自己谋福利,很少有人去考虑楚国未来会怎么样。如此一来,楚国自然就直接错过了这个最宝贵的恢复时间。

  至于韩魏两国,基本上就没啥可说的了。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当时已经弱得不值一提了,地盘也就比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稍大一点点。所以就算韩国再怎么恢复,韩国也强不到哪里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段时间里,韩国就想出了一个‘损招’。他们直接派了一个叫郑国的人,去帮秦国修了一条人工河。这条人工河,固然会大幅度消耗秦国的国力。但是如果这条人工河建成了,对秦国整体国力的提升,也是难以想象的。

  当时韩国想得倒是挺好,想着先利用这个计划,削弱秦国国力。等到人工河即将建造完成的时候,再想办法让这个工程无法完成,让秦国只能白白消耗国力。但没想到,秦国最后把这个工程给搞出来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国渠。

  如此一来,韩国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倒是帮秦国提高国力了。至于韩国自身,在这十多年里,则是没有任何国力上的提升。

  而魏国这边,虽然魏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曾经是列国之中的霸主。但是后来,随着秦国崛起,魏国又处于四战之地,被周围几个强敌一起围殴,地盘早就缩水了一大截。而且,在人口和财力方面,魏国此时也比较弱。人才方面,魏国当时几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才。唯一能称得上是人才的,便是魏国的信陵君。

  但可惜的是,因为信陵君之前想救赵国,偷了魏王的兵符,导致信陵君这些年一直都在赵国那边避难,根本不敢回魏国。后来回了魏国之后,虽然带着其他国家的军队,暂时帮魏国击退了秦国的进攻,但是后来也得不到重用,最后只能郁郁而终。

  如此一来,魏国在这十多年里,自然也没什么恢复和增长了。

  最后一个,便是燕国。

  和其他五国相比,燕国的情况其实有点特殊。

  很多人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为什么事迹相对来说特别少呢?在战国历史上,和燕国有关的大事,似乎就只有之前那场五国伐齐,以及接下来的那场荆轲刺秦事件了。除此之外,燕国好像一直都在旁边看戏,只是一个配角!

  这其实并不是大家的错觉,在正史上,燕国确实就是这么一个尴尬的地位。

  燕国的地盘,大概就在今天的北京和天津地区,后来又开始向东北地区扩张。不过,因为当时生产力有限,导致燕国在东北那边发展得并不算快。毕竟成熟的统治区域,基本上也就只局限于今天的辽宁省境内。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燕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上就只能跟齐国和赵国这两个国家唱对手戏。至于说秦楚韩魏这几个国家,因为没有接壤区域,所以彼此之间联系其实并不算多,直接的对手戏就更少了。

  这就导致秦楚韩魏这几个国家的大事件当中,基本上都没有燕国的参与,所以大家才会觉得,燕国的戏份比较少,一直都像是一个配角。

  而处于那种尴尬的地理位置,燕国想要扩张的话,其实也很纠结。当时燕国主要有三个方向可以扩张,一是朝赵国所在的山西和内蒙古方向扩张,二是朝齐国所在的河北山东方向扩张。但这两个方向的扩张,显然都不太容易。因为不管是赵国还是齐国,国力都远在燕国之上。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燕国就只能选择向第三个方向,也就是通过辽西走廊,向东北地区扩张。

  如果当时生产力足够,燕国可以大规模开发东北地区的话,那燕国绝对有可能国力暴增,甚至达到不输秦国的地步。要知道,后来在南宋时期,占据东北的金国,就曾经暴打辽国和南宋。如果燕国能够占据并且开发整个东北,能不能暴打其他六国还不好说,但是自保绝对没问题。只要扼守住辽西走廊,在今天的山海关地区派一支精锐驻守,燕国绝对是进可攻退可守。

  但问题在于,但是燕国没有大规模开发东北的能力。

  在历史上,东北被大规模开发,这已经是非常后期的事情了。而且,在战国时代,东北这边也不是处于势力真空的状态。当时在东北地区,生活着一群林胡部落。这些部落,同样也很难缠。

  所以,当时燕国的势力范围,虽然扩张到了东北,但是却不具备大规模开发东北的能力。就燕国当时的局面来说,与其把主意打到大规模开发东北上面,还不如想办法去攻略一下齐国和赵国,后者的难度其实要低很多。

  而在之前的历史上,燕国其实也不是没和齐赵两国交手过。尤其是和齐国,战国时代的燕国和齐国,几乎称得上是世仇。齐国曾经趁着燕国内乱,差点灭了燕国;燕国也曾经在五国伐齐的行动中,差点吞并了齐国。不过最终,双方还是都对彼此无可奈何。

  就在这个时候,赵国那边,长平之战打响了。

  长平之战,直接导致赵国国力暴跌。这一战刚结束的时候,其他五国最担心的,其实是赵国就此倒下。不过接下来,当魏国和楚国分别派出援军,帮赵国击退了秦国之后,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尤其是燕国,此时更是打定了主意,要进攻赵国。从地图上来看,一旦燕国吞并了赵国,那燕国就可以直接连通北方草原,拥有了优质的战马资源。这个时候的燕国,国力绝对会有质的提升,完全可以正面对抗秦国。

  所以,就在秦国暂停的那十多年里,燕国就开始攻略赵国了。

  当时的燕国,想得挺好,觉得赵国的主力,已经在长平之战当中,被秦国给消灭干净了,自己应该很容易就能击败赵国,然后占领赵国的大片地盘才对。但是双方交手之后,燕国却很快发现,即便是这样的赵国,依然不是自己能小觑的。

  因为当时赵国有两大超级牛人:廉颇和李牧。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两位,廉颇和李牧的战斗力,真不是吹出来的。或许,在对秦国的战场上,因为赵国国力不如秦国,这两位还要稍稍忌惮一些。可是在面对燕国的时候,那就截然不同了。燕国这边,根本没有同等级的名将,能够和这两位在战场上对打。

  所以,公元前251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去世的那一年,燕国终于按捺不住,开始正面进攻赵国。结果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燕国非但没有讨到任何好处,反倒是被廉颇一路反推,直接包围了燕国首都,消灭了燕国大量的有生力量。

  要知道,此时距离赵国击退秦国的那场邯郸之战,仅仅只过去了六年而已,正是赵国最虚弱的时候。连这样的赵国,燕国都打不过,甚至还被反推到首都……这只能说明,老将廉颇实在是太猛了。

  如此,又过了七年之后,李牧又在北方大破匈奴,彻底消灭了匈奴的主力,导致赵国在北方的这支手,可以彻底腾出来了。而腾出一只手之后的赵国,自然就更可以轻易拿捏燕国了。就在李牧大破匈奴一年之后,李牧亲率赵军,进攻燕国,又占了燕国不少地盘。

  不得不说,燕国的战斗力,真的是很不咋地。不过,这其实也不能怪燕国。毕竟燕国常年地处北地,经济不发达,手工业也比较落后。就连武器生产这一块,都要落后于其他国家。再加上燕国没有顶级名将坐镇,败给赵国,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以上所说的这些,全都是秦始皇亲政之前,六国各自的情况。当时的六国之中,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当中惨败,但是显然恢复得最快。而且,靠着欺负燕国和匈奴,赵国也扩大了不少地盘,让赵国的国力进一步恢复。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秦始皇登基了。

  秦始皇登基之后,秦国的政局,重新稳定了下来,战争机器也开始再次对外重启。与此同时,之前韩国骗秦国修造的那条郑国渠,也已经彻底建造完成了。此时的秦国,已经彻底从之前的颓势当中走了出来,开始再次准备攻略六国了。

  而此时的秦始皇,面对这种乱局,首先要思考的,自然就是要先灭哪个国家了。

  经过复杂的争论之后,最终,秦国高层决定,还是要先打赵国。因为赵国在六国之中,此时实力算是最强的一个。只要赵国还在,赵国就能不断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抗秦国,从长远来看,会给秦国造成更大的折损。

  简单来说,当时秦始皇准备先挑个头最大的打。

  而想要打赵国的话,这里面的门道就很多了。虽然赵国之前被秦国一顿暴揍,损失惨重。但此时的赵国,已经恢复了不少。要是单打独斗的话,肯定不是秦国的水平。但麻烦之处在于,赵国可以长时间拖住秦国进攻的步伐。一旦秦国在正面战场上,被赵国拖住,那其他国家就势必会扑上来,一起围殴秦国。

  一旦那个局面出现,秦国就算再强,也会觉得很麻烦。

  所以,想要解决赵国,关键就在于如何创造秦赵两国单挑的局面。只要两国单挑,其他国家不插手,秦国就有必胜的把握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接下来,秦始皇就开始布局了。在秦始皇的布局下,秦国先是和赵国签订了和平协议,用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让赵国误以为秦国暂时被拖住了,无法进攻赵国。所以接下来,赵国就开始集结大部分兵力,前去进攻燕国。

  然后,等到赵国和燕国两败俱伤之后,秦始皇再出手摘果子,轻易杀入赵国腹地,消灭了赵国大量的有生力量。

  这一战之后,赵国好不容易恢复的实力,再次被秦国消灭了大半。李牧苦心经营的骑兵军团,也遭受了重创。

  到了这时,个头最大的赵国,被彻底打下去了,秦始皇总算是可以正式对六国发起灭国战了。此后的几年里,秦始皇不断从赵国这边攻城略地,给赵国造成持续伤害。同时,秦始皇还利用各种手段,削弱韩魏两国。

  就这样,到了公元前230年,实力最弱的韩国,首先撑不住了。接下来,秦始皇连主力秦军都没派,直接派了一支偏师,就把韩国给灭了。

  韩国被灭之后,魏国这边破于秦国的威势,也不敢再增援赵国。如此一来,秦国就创造出了和赵国单打独斗的局面。于是,一年之后,秦国对赵国发起了灭国战。此时的赵国,在秦国面前,已经难以抵挡。唯一的名将李牧,又因为秦国的反间计,被赵国临阵换掉。

  所以,打了一年之后,昔日可以和秦国单打独斗的赵国,就这样被彻底消灭了。只剩下一部分残存贵族,逃往今天的山西省北部,建立所谓的‘代国’。不过,这样的代国,在秦国面前,显然根本不值一提,秦始皇随时可以灭了代国。

  而随着秦国接连消灭韩赵两国,接下来,昔日的山东六国,就只剩下了齐楚魏燕这四个国家了。此时整个天下,都在进行观望,所有人都在想,秦国接下来会进攻哪一个国家。

  这就是荆轲刺秦事件发生之前,所有的历史背景。

  从这些复杂的历史关系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随着秦始皇消灭赵国,原本和秦国没有接壤的燕国,就和秦国有了实际的接壤区域。所以此时的燕国,非常担心接下来秦国会捎带手灭了自己。

  在强大的秦国面前,赵国尚且抵挡不住,燕国自然就不用说了。唯一的机会,就是联合仅剩的齐楚魏三国,组成一个四国同盟。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四个国家的国力加起来,也就勉强能和秦国对抗而已。

  但问题是,秦国这边也不傻,自然不会老老实实等着四国联合。在外交领域,秦国这时候出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求瓦解四国,不让这四国结成同盟。而面对秦国的外交攻势,燕国这边暂时也没了办法。当时的燕国,总不能跪求昔日的死地齐国,和自己联盟。至于南边的楚国,远水解不了近渴。魏国此时则是已经暂时对秦国称臣,而且和燕国也不接壤。

  所以,此时从燕国的角度来看,真的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面对强大的秦军,燕国如果抵抗,几乎是铁定抵挡不住。想要联合,短时间内又无法组成同盟。想要转移矛盾,让秦国去打其他国家,这事好像也不是燕国能说了算了。

  此时的燕国,真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当时的燕国高层,估计也很困惑:明明这些年燕国也很努力,为什么燕国却一步步走到了这个地步呢?回顾燕国以往的历史,燕国到底哪里做错了呢?

  这些问题,或许燕国人一直到燕国被灭,也没想明白。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身为燕国太子的姬丹,却想到了一个剑走偏锋的‘办法’。

  或许,可以直接刺杀秦始皇!

  燕国的这位太子姬丹,之前曾经在秦国做过人质,而且据说早年还曾经在赵国做过人质,在赵国期间,还和少年时代的秦始皇有点交情。所以对于秦国这边的情况,姬丹是很了解的。

  正是出于这种了解,姬丹才提出了这个计划。

  如果是对于其他国家,这个办法或许还真未必管用。但是对于秦国来说,别看此时秦国强大,但秦国最大的弱点,却恰恰正是至高无上的秦始皇本人。

  这事说起来很复杂,因为涉及到了秦国内部大量的历史渊源。简单来说,之前秦始皇他太爷爷秦昭襄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死得早,另一个就是秦始皇他爷爷。秦始皇他爷爷,子嗣倒是很多。但是因为早年的一些斗争,导致秦始皇他爹上位之后,对他自己这些兄弟,一直都有所防备。

  等到秦始皇这一代,他爹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叫成蟜。但是这个成蟜,之前曾经率领秦国军队进攻赵国,然后因为一些复杂原因,不得不叛逃,然后被处死了。

  而在秦始皇之后,秦始皇本人倒是也有很多子嗣,但是因为一些更复杂的原因,导致秦始皇一生没有立后,同时也没有立太子。而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当时也还是一个孩子,最多不过十岁左右。

  老嬴家内部的这些烂账,一般人或许不太清楚,但是曾经在秦国做过人质的姬丹,肯定是相当清楚的。所以姬丹明白,一旦秦始皇被突然刺杀身亡,又没有提前立储。接下来,秦国一定会内乱。光是老嬴家内部,为了争夺国君的宝座,就一定会纷争不断。弄不好的话,秦国直接来一场内战,都是有可能的。

  与此同时,当时秦国内部,还有其他各种矛盾。比如说秦始皇曾经大力招揽外来的士子入秦,安排他们的做官。而这些士子入秦时候,势必要侵占老嬴家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和地位。再比如,当时秦国的外戚势力,也就是秦始皇他奶奶家那边的人,也在蠢蠢欲动。

  从表面上来看,当时的秦国,内部确实非常稳定,可以团结一致,对外扩张。但是这种稳定,是建立在秦始皇活着的基础之上的。一旦秦始皇突然被刺身亡,那接下来的秦国,陷入大规模的内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作为燕国的太子,姬丹明白,一旦他真的派人刺杀秦始皇,不管成功与否,都一定会引来秦国的怒火。但在这个选择当中,如果他成功刺杀了秦始皇,秦国就算愤怒,短时间内也无力进攻燕国,或者进攻燕国,但也会因为内斗问题,而被燕国轻易击退。

  一旦燕国守住这一关,接下来燕国说不定还可以趁势反攻,拿下秦国刚刚占领的赵国故土。就算不行,燕国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齐楚两国组成联盟。就算秦国那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平静,让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即位。但扶苏作为一个少年,又无法迅速组织秦国对外扩张。至少在扶苏成年之前,秦国会再次停止对外扩张。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似乎都还有一线生机。

  至于说刺杀失败,最多也就是让秦国军队马上进攻燕国。可是看眼下的局面,就算不刺杀,秦国也有可能随时杀过来。

  所以,当时姬丹面对这个选择的时候,厉害关系其实就是这样简单。如此一来,姬丹自然会选择铤而走险,力求能够刺杀秦始皇了。

  于是接下来,燕丹先是找到了荆轲这位传奇刺客,给他准备了一柄淬毒的短剑。只要荆轲能够用匕首划伤秦始皇,秦始皇都必死无疑。而为了让荆轲有机会接近秦始皇,燕丹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但把秦国的叛逃将军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礼物,同时还把燕国的督亢地区,献给秦国。希望能够借着让荆轲献地图的机会,接近秦始皇,然后找机会完成刺杀。

  所有的这些准备,都做好了之后,荆轲就正式上路了。到了秦国之后,荆轲其实又进行了一番打点,这才有了真正面见秦始皇的机会。据说当时荆轲为了面见秦始皇,也是费了不少力气,这期间还贿赂了当时秦国的中庶子蒙嘉。

  这位蒙嘉,据说是秦国大将蒙骜的弟弟。而这位蒙骜,则是有两个孙子比较有名。一个是后来镇守秦朝北方,击退匈奴的那位大将蒙恬。另一个则是电影《神话》里面,成龙饰演的那位蒙毅。

  简单来说,当时荆轲贿赂了蒙恬和蒙毅的叔爷,所以得到了面见秦始皇,并且亲自为秦始皇献地图的机会。

  而秦始皇这边,得知此事之后,也是非常感兴趣。除了那位叛逃将军樊於期之外,燕国献上的这块地盘,也十分诱人。所谓的督亢之地,就是今天的河北涿州、固安这一带。这块地盘,不但临近燕国首都,而且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秦国进攻燕国首都的道路上,唯一一块能够称得上是阻碍的地方。一旦控制了这个区域,以后秦国大军就可以随时进攻燕国首都了。

  所以,秦始皇也没什么意见,直接决定召见荆轲。

  等到这一切准备都做好了之后,荆轲就把那柄短剑,藏在了地图里面。因为当时地图基本上都是用兽皮绘制的,一般都是卷起来的,所以荆轲才有机会把短剑卷在地图最里面。如果当时大家喜欢折叠地图的话,估计荆轲还真不好藏。因为在进入咸阳宫的时候,外边武士一定会搜身。只有这张地图,因为是献给秦始皇的,外人不能探查,所以才有这个机会。

  而随着荆轲正式上殿,接下来,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事件,就彻底上演了。

  在这场刺杀案当中,荆轲唯一的机会,就是趁着秦始皇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直接一剑刺中秦始皇的要害。但可惜的是,秦始皇大概也是练过的,第一时间躲开了荆轲的刺杀。等到秦始皇反应过来,开始绕着大殿上的柱子不断转圈,下面的武士也纷纷赶过来救驾。到了这个时候,这场刺杀,其实就已经注定没机会了。

  即便如此,这场失败的刺杀,也依然是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刺杀。

  因为一旦荆轲当时成功了,秦国将会有极大可能会陷入内乱。到时候历史会走向什么方向,可就不好说了。秦国最后是否还能统一天下,恐怕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而这场失败的刺杀,就算没能直接干掉秦始皇,依然也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在这之后,暴怒的秦始皇,直接派兵杀入燕国。原本秦始皇或许还在犹豫,但这次刺杀之后,秦始皇却坚定了先灭燕国的决心。

  最终,秦国轻易占领了整个北京地区,残存的燕国,不得不退往东北地区苟延残喘。同时,为了熄灭秦国的怒火,燕国这边还直接杀了燕丹,把燕丹的头颅献给了秦始皇。

  除此之外,这场失败刺杀,也给后世所有的皇帝敲响了警钟。自此之后,所有皇帝都不会再让外国使臣或者大臣,直接把东西拿到自己面前。而是会先让一个贴身的宦官,下去把东西拿上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秦朝之后的所有古装剧,大臣们给皇帝递奏表的时候,都得让旁边的太监帮忙递上去,而不是直接自己送过去。说到底,就是后来的皇帝们,被荆轲刺秦这件事给吓怕了。

  至于说为什么只有燕国做了这样的事情,其他国家没有做,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在荆轲刺秦之前,赵国和韩国,都没想过这种事情。而荆轲刺秦之后,秦国这边也不傻,自然要加强戒备。仅剩的齐楚魏三国,就算知道秦国有这个弱点,想要刺杀秦始皇,也没有机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荆轲刺秦,秦朝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6c13d2d78b92f2e802bd5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