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王的最高级别行政官员的通称,并不是特定朝代的特定官名。在周朝,宰相的官名叫做太宰,秦汉则为相国和丞相。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和宋朝的宰
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王的最高级别行政官员的通称,并不是特定朝代的特定官名。在周朝,宰相的官名叫做太宰,秦汉则为相国和丞相。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和宋朝的宰相则称之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元朝又恢复为丞相,到明清从制度上不再设立宰相,现实操作中,明朝公认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清朝以军机大臣为宰相。
可以说,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原王朝就没有一个朝代真的有“宰相”这个官名,但是每朝每代都有一些官员被皇帝和其他人认为是在承担“宰相”的职责。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在上面这句话中,我留下了一个缺口——中原王朝。因为离开了这个限制的话,还真有一个朝代,有“宰相”这个官,这就是和宋朝做了一百年兄弟之国的辽朝。辽朝特立独行的设立了南北宰相府,每个宰相府都有左右宰相,辅助南北院大王来管理政务。
解释完了宰相,再来说说相国和丞相。相国原名为相邦,在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国中百官中最高者,一般来说是君主的亲信或者贵客,辅佐君主处理政务。像吕不韦在秦国就曾经担任过相邦的职位。
而丞相则开始是秦国的官名,位在相邦之下,有左右丞相,辅助相邦处理政务。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
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这就说明在秦国,相邦和丞相是同时存在的。后来秦统一了六国,而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所以也继承了相邦和丞相的职官名称。但是因为汉高祖的名字叫刘邦,为了避讳,就把相邦改成了相国。
汉朝的第一任相国是齐王韩信,而第一任的丞相是萧何。韩信是诸侯王,而萧何只是侯,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朝相国的地位是何等的尊贵,居然是以诸侯王来担任的。后来韩信因为谋反而伏诛,汉高祖就把萧何从丞相提拔为相国,但是干的事情还是一样的。从此以后,汉朝就再没有相国和丞相并存,往往就是先干着丞相,等有功之后,提拔为相国以表示尊崇——其实是换个官职名称还做同样的事情。
汉朝之后的相国就非常少了,直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之后,专横跋扈,威逼天子,让汉献帝封他为相国、尚父。到后来桓玄叛晋,刘裕篡晋,也都是先让晋朝的皇帝封自己为相国。可以说,自从西汉之后,凡是做过相国这个位子的,不是权臣,就是想篡位的。正常的政治秩序中,已经没有了相国的位子。
于是汉朝之后,丞相就成为了人臣的顶点,像诸葛亮和陆逊都是以丞相的职位在各自的国家统领百官。而因为丞相权大,到隋朝就把丞相的职能一分为三,分别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于是丞相这个职位也就渐渐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直到元朝和明朝早期,才短暂的有所恢复,而丞相的终结者,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因为胡惟庸案废丞相制度,并且严令后世不得再设丞相。至此,无论是相国还是丞相,都彻底的成为了历史。
丞相、宰相、相国有本质区别,权力不可同日耳语,皇权和相权之争涵盖各朝各代,两汉皆被丞相灭国,而其后的宰相(群相制或称首相制),虽然也出现奸臣、弄臣,却对皇权形成不了实质性的威胁。相国又名太宰、相亦是国相,春秋战国诸侯分封,但是共尊周天子,诸侯名义上为周臣子,诸侯立国相,亦为相国。所以三者之间,相国地位最低,可理解为诸侯国的丞相。本文重点说的是丞相与宰相的区别。
秦灭六国后,立左右丞相,其中以右丞相为尊。秦汉时期丞相与后世宰相的根本不同,是开府治事。什么是开府,即丞相可在丞相府办公,丞相配置属官,这与现代君主国英国、日本接近。西汉时,丞相统领百官,有选拔官吏之权,有监察百官和处罚之权,有考核诸侯国之权,有统领百官朝议奏事之权,有封驳圣旨和诤言之权,凡国家有重大事件,均有丞相主持百官商议,再由皇帝新水浒q传yy熊卡与丞相商议后定夺。所以丞相的定位,是协助皇帝管理国家、百官、军队、外交等方方面面,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决策权。
丞相开府配置的属官有:丞相司直负责监察百官,丞相长史、史、少史辅助丞相处理政务,东曹yuan负责郡国事,外出监察州郡,西曹yuan领百官奏事,主簿省录众事,另有议曹、辞曹、奏曹、贼曹、决曹、集曹、户曹、法曹、尉曹、仓曹、兵曹、金曹、侍曹等等分管各类国家事务。可见开府的丞相府实际就是个小朝廷,丞相同时拥有国家决策的执行权,只是大事需要召集百官朝议并上报皇帝。所有丞相的权力是同时拥有决策权与执行权,能对皇权造成极大的牵制和威胁,这与宰相只拥有决策权有本质的区别。
可见汉制丞相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相权过重,一旦用人不当即为权臣。所以汉制丞相频繁更改,后来增设尚书台及尚书令,把日常行政事务剥离过去,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司空、太尉共执朝政,汉献帝时曹操独揽大权,废三公重立丞相,被蜀汉、吴所仿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重温一下三国,感受曹操丞相的权力。这与汉实施的举荐制相关,丞相权力几乎没有人可以约束,完全靠自身人品道德。
曹魏发明的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开创了新的用人机制,是举荐制向科举制过渡的用人制度。晋遵魏制延续了这一制度,并参考汉代相权过重的因素,废除了丞相,由汉代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制,以中书、门下、尚书分割丞相权力,此时权力最大的中书监,职能接近丞相但受各方面牵制,如地位更高的三公及尚书、门下省、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割,再也达不到汉制丞相统领百官的威严,是丞相制(开府治事)向宰相制(朝班治事)的开端。
隋唐立国时,进一步弱化丞相的概念,采取的是群相(或首相负责制)制,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令、门下令及增设的同平章事等皆可视为宰相,但是唐朝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如权臣李林甫官拜尚书令(右相)、兼尚书左仆射。隋唐后各朝也遵循这一制度,彻底弱化了相权,群相相互掣肘,随时可以相互替代。宋设枢密院,明设内阁,清设军机处,都是宰相们办公的地方。宰相们有决策的权力,而执行力又归于六部,所以汉以后再也没有出现权相争夺皇权,自己上位做皇帝的事情,宰相制替代丞相制是皇帝约束相权的权力设计,后来又将调兵权和练兵权分开,是皇帝约束将权的权力设计。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51c2014ec69acba302acb3.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道光帝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这样?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道光帝,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生于紫禁城撷芳殿中所。年号道光。清仁宗嘉庆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皇帝故事:宫廷乐师优孟智谏楚庄王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孙权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用人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徐达被朱元璋赐蒸鹅自尽的典故出自哪里?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
徐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大将军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朱元璋是怎么害他的呢?徐达晚年背上上了一个毒疮,需要禁食酒肉,而朱元皇帝故事:春秋时期,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猎虎皇帝萧宝卷因虎丢掉了整个江山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劝武将多读书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朱元璋除夕捉人,家家户户挂芝麻秸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朱元璋在打江山的过程中义气赢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皇帝故事:朱棣靠装疯卖傻,夺建文帝皇位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