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战: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甲午之战:第一章 风声起,战云密布的相关内容: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前660年,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继位,这是日本传统纪元的开始。593年,圣德太子为了压制豪族,加强皇权,进行“推古朝改革”,打破了旧的官阶世袭制,制定出一套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十七条宪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前660年,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继位,这是日本传统纪元的开始。593年,圣德太子为了压制豪族,加强皇权,进行“推古朝改革”,打破了旧的官阶世袭制,制定出一套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十七条宪法》,为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创造了条件。645年6月12日,以大中兄皇子为首的皇室和以中臣镰为代表的一部分贵族,力主改革,效仿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他们发动政变,改名大化,颁布诏书,实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从710-784年,因其以平城京为都而称为奈良时代,这一时期日本注意吸收中国文化,佛教迅速传播,多次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中国。
到12世纪,移居地方的皇室后裔——平氏和源氏势力渐强,关西的豪族依附平氏,关东的豪族依附源氏,形成两大武士集团,并为了争夺权力而展开斗争。直至1167年平氏获胜,首领平清掌握了大权。
1180年,源氏首领源赖朝利用武士阶层对平清盛的独裁的不满而起兵,于1185年攻灭了平氏,并于1192年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开始了镰仓幕府时代(1192-1333年)。
之后的室町幕府时代(1333-1573年),将军权力削弱,各地守护大名割据一方,导致了混乱的战国时代(1467-1573年)。在丰臣秀吉统治的战国时期,实行了清丈全国土地、没收民间武器、奖励对外贸易和限制天主教的传布等一系列政策。但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大战中打败了石田三成的联军,于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并于1615年攻陷大阪城,灭绝了丰臣氏,保证了德川氏政权的稳固,重建由将军直接掌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但是江户幕府一别丰臣秀吉的政策,在1637年颁布《锁国令》,禁止国民同外国贸易和交流产物,从此日本进入了“锁国时代”。
明治维新:日本强国之路
日本的“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亦严禁基督教传播。只特许日本人与中国、荷兰人在九州长崎附近的种子岛通商,并允许荷兰人在种子岛长期生活居住。这为影响日本深远的“脱亚入欧”思想的萌发起到了积极作用。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1866年7月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明治维新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为甲午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风雨飘摇的大清政府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清朝并没有在一瞬间堕落到底,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我们知道,清政府一直自诩为“天朝上国”,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是因为此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寿诞,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
与因为改革而蒸蒸日上的日本相比,此时的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加上日本国家危机意识一直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必定会不断向外索取,中日已不能避免一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甲午之战:第一章风声起,战云密布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3218267bc0981e34073d91.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