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立锦衣卫秘密警察制度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4-0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朱元璋为什么要建立锦衣卫秘密警察制度的相关内容:说起锦衣卫特务统治,我们中国人可能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尤其电影《锦衣卫》上映以后,开创的秘密警察制度顿时为当代国人所熟悉,那跌宕起伏的离奇情节、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和飞檐走壁的锦衣卫校尉迅速成为街头巷尾人

说起锦衣卫特务统治,我们中国人可能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尤其电影《锦衣卫》上映以后,开创的秘密警察制度顿时为当代国人所熟悉,那跌宕起伏的离奇情节、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和飞檐走壁的锦衣卫校尉迅速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焦点。好奇的人们不禁要追问:锦衣卫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秘密使命与绝活?明朝开国前后,朱元璋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皇家安保体系,干吗还要架屋叠床地建起锦衣卫秘密警察制度?或者说,朱元璋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奇特”的绝招?

朱元璋为什么会想到要建立锦衣卫特务机构?第一,朱元璋出身贫贱,当过和尚、要过饭,濒临过生死之边缘,其生命微不足道到了草芥都不如。如此经历造成了他极度的自卑心理,同时又使得他对官员和士大夫甚至一般社会阶层的相对优越的社会地位充满了无比的仰慕,进而形成了暴虐、恶搞的强烈意念,以求得内心的平衡。这种心理潜意识在他当上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后就有了“表述”的条件和机会了。

第二,青少年时代的悲惨生活给朱元璋的人生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且极度的贫困、极度的卑微和亲友的缺乏,使得他在成年以后尤其是其个人威望与权力的日益提高后而变得极度的自尊,极度自尊背后往往是极度脆弱、极度敏感,其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别人的狐疑:“别看那一个个在我面前装得像孙子一般,谁知道他们背后怎么骂我?”于是他就派出特务去暗中查个究竟。

第三,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敌对方的瞬息变局,也使得朱元璋变得异常的敏感,任何一点对自己的不恭或漠视都有可能隐含着重大的杀机或潜在的危险。这样的思维惯性一直延续到朱元璋的人生暮年。

自家亲侄儿朱文正因为恶搞江西姑娘而被责罚了,居然心怀不满,闹出了谋反这等忤逆恶事来,对于本来就疑神疑鬼的朱元璋来说打击太大了。朱皇帝的亲人大多都在瘟疫中死了,朱文正是仅有几个亲人当中的一个,竟然他也要谋反,能信谁呢?侄儿朱文正“拎不清”,外甥李文忠呢?曾经也是朱元璋的“义子”,想当年朱文正出事后,舅舅朱元璋最为依赖、托付的也就是他了,可他鬼使神差地与一些耍耍嘴皮子的儒士搞在一起,带了妓女回家乐乐……最可气的是这个曾经的“义子”现在恢复为外甥身份的李文忠也老跟舅舅洪武皇帝“过不去”,动不动就出来提意见——进谏,弄得当今大明第一圣人朱皇帝很没面子,据说他在背后还有不轨……

本家人都靠不牢,不听话,更何况外姓的战友邵荣、谢再兴等,他们个个在表面上“太平无事”,可一转屁股就要准备“起事”,太可怕了!为防患于未然,必须先侦察侦察这些勋臣武将和其他大臣们,所以在大明开国前,朱元璋就建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这是最早的特务机构,拱卫司的“特务们”主要是侦察臣僚的私下言行。

赫赫有名的锦衣卫特务前辈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归宿”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自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问世后,一般人们都沿用了吴元年的说法,其实拱卫司在1364年即朱元璋开国前四年就已经建立。明代官史《明太祖实录》记载说:“甲辰(1364)十一月乙卯,置拱卫司,以统领校尉,属大都督府,秩正七品。”只不过当时的“拱卫司”名义隶属于大都督府,没有独立,且品级也不怎么高,但他们行动上直接受命于朱元璋。如果再进一步追问下去,朱元璋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特务统治的?明初副部级领导刘辰记载说:“太祖于国初立君子、舍人二卫为心腹,选文官子侄居君子卫,武官子侄居舍人卫;以宣使李谦、安子中领之,昼则侍从,夜则直宿,更番不违。”这里的国初就不一定指的是明朝开国那时,而是应该包括更早时候了。君子、舍人既然为朱元璋的心腹,那办一些绝对机密的事情成了他们义不容辞之责了。

135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可能是由于军事上的考虑,在婺州被攻下的头几个晚上,朱元璋很不放心地外出“溜达溜达”。有个人呼小先锋的近侍卫士张焕贴身“伴驾”,两人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忽然被巡逻的军士给逮着了:“干吗的?”张焕反应灵活:“是我军主帅大人!”巡逻的才不吃这一套,因为朱元璋治军很严,哪个人玩忽职守就得受到严重的责罚,所以这个巡逻的也不含糊:“我才不管什么大人不大人的,只知道凡是犯了夜禁的就得逮起来!”朱元璋一看今天碰到人了,就与张焕一同解释,解释了半天才算解释清楚。事后他不仅没责怪那个巡逻的,反而还赏赐他米2石。

这事过去没多久,有个近侍跟朱元璋反映:“有个叫才的乐人(可能相当于民间的文艺工作者),过去曾给主公您说过书,他的评书说得不赖。可哪知这等人就是下贱,现在居然经常给人写那‘省委教坊司’帖子,贴在门柱上。”朱元璋一听就来火了,给我朱圣人说书,那是看得起你,你怎么堕落到了街头算命先生一般地步?想到这里,他愤愤地说道:“贱人小辈,不宜宠用。”说完,就与小先锋张焕耳语一番。张焕接命后火速来到张良才那里,不由分说,将张说书给绑了个严严实实,然后几个人抬着,把他扔到了河里去。与他一起从事文艺工作的,随即都被发配为穿甲匠(大概是朱元璋军队中制造盔甲的工匠),每月每人领取五斗米作劳动报酬。

小先锋卫士张焕还曾被朱元璋派作特使,经常到军事前线去传达命令和刺察军事。吴元年(1367)十月,有人密报:前方有个摩尼教徒。朱元璋马上派上小先锋张焕传令,把那摩尼教徒捉来。洪武元年八月,徐达北伐军攻占元大都,“封故宫殿门,令指挥张焕以兵千人守之”。

早期还有一个精干的特务,也是朱元璋的帐下卫士,他叫何必聚。1359年,为了攻取江西袁州,朱元璋曾派他去侦察。没想到这个叫何必聚的出去没多久就回来了。朱元璋很惊讶,单独召见他,问了:“你到了袁州?”何必聚说:“到了!”朱元璋又问:“你去了袁州,留下什么记号作为凭证?”何必聚回答:“我到了那里侦察到当地的守将欧平章年老昏花,不堪一击。至于我留下的凭证,有呀,在欧平章府前大门口有一对石狮子,我将它们的尾巴尖给弄断了。”后来朱元璋军队攻下了袁州,一看欧平章府前那对石狮子果然给断了尾巴。

由此可见明代锦衣卫的老鼻祖们一开始就出手不凡。不过,这些负有特殊使命的“秘密使者”的名分最初好像“漂泊不定”,用得较多的可能就如前面所述的帐下卫士,大约到了1361年时才有了后世闻名的专业特务的名称“检校”。这些检校的主要职责是“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明初特务中比较有名的检校有文官高见贤、夏煜、杨宪、凌说和武将丁光眼、谦和毛骧等,他们专门告发人家阴事。兵马指挥丁光眼在街头巡逻时经常寻事,凡是发现没有路引的,统统抓起来充军,所以当时人们听到丁光眼这个名字没有不害怕的。高见贤通过暗查后发现:在京的那些犯了赃罪的官吏虽然已被判刑,但他们的内心还是充满着极大的怨望,于是向洪武皇帝建议:“如果这些人不从京城弄出去,会冒出什么事来,谁也说不清,倒不如将他们与在外省犯下赃罪的官吏一起发落到江北和州、无为等地去劳改。那里荒地很多,每人拨20亩开垦。这样不仅官府可以收取田租税粮,而且还能让这些人做些苦差,改造改造,一举两得。”朱元璋一听这主意不错,马上任命参军郭景祥主管此事。

朱元璋治国理政有“硬道理”,即要求臣僚们对他绝对的忠心耿耿,决不允许有丝毫的隐瞒或不满、不忠。那怎么才能知道臣下真实的那一面?朱元璋派出的那些特务“以伺察搏击为事”,即要求特务们侦察臣僚们私下的一言一行。用朱元璋的话来说:“惟此数人,譬如恶犬,则人怕。”说白了,运用农村里所常用的看家护院的“恶犬”来警惕、刺探臣僚们的一举一动。朱元璋也不愧为老农民的儿子,他对农民生活理论如此熟稔,信手拈来用于治国政治之中,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尤其是当朱元璋在逐渐登上大明帝国的权力之巅时,他对属下的极度猜忌和异常敏感又被无限制地张扬,终于转化为一项史无前例的极端专制主义国策——实行特务统治,并在以后大明王朝内不断地强化。

大将胡大海在外作战,不用说他会受人监视。可谁也没想到,他的老婆住在南京城里却也没少受人“关注”。据说有个女僧人引诱华高和胡大海妻子敬奉藏僧,“行金天教法。太祖怒,将二家妇及僧投于河”。

北平被大明军攻占后的第三年(1370),被派往北平的特务们侦察到了好多当地的隐情。朱元璋接报后马上给徐达发去了手令:“如今北平都卫里及承宣布政司里快行,多是彼土人民为之。又北平城里有个黑和尚,出入各官门下如常,与各官说些笑话,好生不防他。又一名和尚系江西人,秀才出身,前元应举不中,就做了和尚,见在城中与各官说话。又火者一名姓崔,系总兵官庄人。本人随别下泼皮高丽黑哄陇,问又有隐下的高丽,不知数。遣文书到时,可将遣人都教来,及那北平、永平、密云、蓟州、遵化、真定等处乡市旧有僧尼,尽数起来,都卫快行、承宣布政司快行,尽数发来。一名太医,江西人,前元提举,即目在各官处用事。又指挥孙苍处有两个回回,金有让孚家奴也,教发来。”

南京与北京相差2 000多里,在那个信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呆在明皇宫里的朱元璋对远方北京城里的一些细微事情、社会边缘的可疑人物居然了如指掌。这实在让人想起来就要不寒而栗。

远方的情报掌握得如此精确,那眼鼻子底下呢?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你们那里哪个官员、哪个衙门有一点的闪失,就立马有你好看的了。京城南京各部皂隶(可能相当于打杂的临时工)原本都戴有漆巾,各衙门原本都有门额。但据说有一天礼部当值的一个皂隶犯困睡午觉,被朱皇帝派遣的暗查者给逮着了。暗查者可有人性了,没去打扰午休睡懒觉的皂隶,而是将他头上的漆巾给取走,再交给皇帝朱元璋。兵部有一个晚上没安排人值夜,不料也被巡逻暗查者逮个正着,巡逻者当即取走了兵部的门额。兵部有个小吏随后发现情况不对,赶紧去追,没追着。再说朱皇帝接报后迅速追查兵部当日的值班官与吏,并将他们都给杀了。从此以后,大明礼部没了漆巾,兵部没了门额,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衙门的“脸面”也没了,但谁也不敢去向高皇帝朱元璋要回呀,由此这就成了大明的典故。

像这样的秘密特务——当时称“检校”实在厉害,也实在风光,什么样的大人物,他们都敢检举,当然除了皇帝朱元璋以外。杨宪、凌说、高见贤、夏煜等曾联合向洪武皇帝进谏,说:“大明开国六公之首的韩国公李善长无相才。”当时对李善长还没有深恶痛绝的朱元璋听后当场回答:“李善长虽无相才,但他与我是同乡,我刚起兵时,他就来投奔我,后来历尽艰辛,不容易啊!现在我成一国之主,他出任宰相,功臣勋旧也得要用起来,你们以后就不要再说了。”

也正因为这些特务们对什么人都要侦察,什么事都要说,由此他们得罪的人也特多。有句哲言说得好:知道的秘密越多,就越有危险。早期为朱元璋看家护院的这几条叫得很凶的猎狗最终结局似乎都不佳。据说杨宪因指使刘炳弹劾汪广洋,被李善长上书指控为“排陷大臣,放肆为奸”,最终让火眼金睛的朱皇帝给看出来了,随即被处死。高见贤先是被杨宪举劾,说他曾接受句容王主簿送的豹皮等赃物。朱皇帝知道后顿时勃然大怒,下令将高见贤发配到和州去种田劳改。颇有戏剧性的是,先前高见贤为朱皇帝出的整人金点子——劳改犯罪官员,如今整到了自己的头上。当秘密警察标兵高见贤被发配到和州时,那些先前被发配来的犯罪官员一窝蜂地围了上来,不停地嘲笑着:“当年的秘密警察标兵,没想到吧,请君入瓮,今天开始你也可以尝尝金点子产生的好果子了,这叫什么?报应啊!”后高见贤被处死。夏煜、凌说等也因犯法先后被杀。先前连朱元璋最亲信的元勋李善长等都害怕的丁光眼因“害民事发,胡惟庸问招明白,太祖命诛之”。

武官特务毛骧是朱元璋早期幕僚毛祺的儿子,从舍人起家,逐渐取得了主子的信任,成了心腹,曾与耿忠等前往中学时代之追艳记江浙地区去察访吏治与民间疾苦,似乎一时很合朱元璋的口味,很快就升到了都督佥事,掌管后来的锦衣卫,但终因胡惟庸党案的牵连而被杀。耿忠虽然也曾一路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山西大同卫指挥使,但最终也因案发(据说是贪污案)而被处死。

除了文武官员充当检校特务外,朱元璋还委派自己早年的同行和尚充当“秘密使者”。南京灵谷寺僧吴印、瓦官寺僧华克勤就是这些和尚特务中的“佼佼者”,很得和尚皇帝朱元璋的喜爱。华克勤还俗做官一直做到山西布政使(相当于山西省省长),吴印还俗做官一直做到山东布政使(相当于山东省省长)。这几个特务的命运似乎要比前面提到的那几位同行要好,他们不仅官做大了,而且最终还得善终,在那个血色洪武年代还真不容易啊!

锦衣卫的组建与人事机构组织——明初特务机构内的秘密秘密特务检校虽说厉害得不得了,但在明朝开国前后他们的行政编制上还隶属于正七品的拱卫司领导,而拱卫司又隶属于都督府领导。从那时的史料来看,检校还有个同义或相似的名字叫校尉。大致在明初拱卫司改为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后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设立亲军都尉府,直接领导检校、校尉特务,“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下设仪鸾司。

洪武十二年四月,鉴于仪鸾司人数少,朱元璋派了仪鸾司典仗陈忠上浙江杭州诸府,招聘民间良家子弟为校尉,优惠政策为“免其徭役”。这次一共招到1 347人,充当仪鸾司下属的特务。

从“惜墨如金”的《明太祖实录》记载来看,那时的仪鸾司还隶属于拱卫司,以此推论,下属的仪鸾司人数已经扩大到了1 300多号人,估计当时它的上级机关——拱卫司人数也不会少于1 300人。两者相加,当时肩负秘密使命的特务最少要有3 000来号,且这些事情恰恰又发生在洪武十二年,也就是所谓的“胡惟庸谋反案”案发前半年,这说明朱元璋已经做好了别人谋反的应对准备。难怪后来有人出来一告发,胡惟庸案不是铁案也成了“铁案”。

更有意思的是,胡党案不查则已,一查就发现:残存的和隐蔽的胡党分子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对付具有谋反企图的胡党分子和一切隐藏着的阶级敌人,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四月干脆就将原来的仪鸾司等作个大整顿,正式改名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幢、斧钺、銮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洪武十七年三月“改锦衣卫指挥使司为正三品”。洪武十八年五月朱元璋又征召“天下府、州、县佥民丁充力士者万四千二百余人至京。命增置锦衣卫中左、中右、中前、中后、中中、后后六千户所,分领之,余以隶旗手卫”。

如果我们将这次洪武十八年大征召的14 200多人,加上前面提到的征召3 000多名,总计起来算,到洪武十九年为止,朱元璋直接掌控的锦衣卫特务不会少于20 000名。由此看来,真可谓蔚为壮观。

这么多人怎么组织、领导?或言之,锦衣卫的内部组织机构到底是怎么个模样?

明代锦衣卫属于皇帝直接领导的秘密特务机构,一般人对其情况都不太清楚。从现存的明代史料来看,其大致状况如下:

锦衣卫的大头目叫指挥使(1人,正三品),下面设有同知(2人,从三品)、佥事(3人,正四品)、镇抚(2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14人,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这些都是锦衣卫的高级官员,所统有将军、力士、校尉,掌侍卫、缉捕和刑狱等事;在下面也有中层“干部”直到底下的喽。这些人晚上不睡觉,到处闲逛和转悠,跟踪和窃听他们想要了解的人物及其他的交际圈子和生活圈子,有时还会占个便宜、捞点外快。这些特务来源很复杂,但大多数“政治面貌”必须是家庭清白、社会关系不复杂,本人没有犯罪的前科。这些人互相不认识,只受皇帝调遣。朱元璋处心积虑地废除丞相制,得心应手地处置胡惟庸、李善长,手起刀落杀了蓝玉……大明帝国的每一个大案要案都有锦衣卫的特殊功劳。

锦衣卫下设主要机构有:经历司,主要掌管公文往来与案宗;镇抚司,掌管本卫刑名,兼带管理军匠,这就是我们民间通常所称的“诏狱”,也称“锦衣卫狱”。“古者狱讼掌于司寇而已。始置诏狱二十六所,历代因革不常。五代唐明宗设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乃天子自将之名。至汉有侍卫司狱,凡大事皆决焉。明锦衣卫狱近之,幽系惨酷,害无甚于此者。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

无孔不入的锦衣卫与大明步入“特务帝国”的轨道从设立拱卫司到亲军都尉府,再到锦衣卫的正式开府,朱元璋花了近20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大明特务政治制度的构建。而这些特务们也“确实不赖”,他们不负皇恩,在旭日东升似的大明帝国内,“侦破”了一件又一件的大案要案,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地狱惨剧。

锦衣卫特务权力特别大,想抓谁就抓谁。他们为皇帝到处打探消息,平时穿着打扮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到商人阶层里他们会穿上商人的服装,到农民那里他们也会装成农民的样子。他们的武艺与功夫(指后来的武官)也十分了得,可能比还要厉害,好多人还会飞檐走壁,爬到你家的屋子上看你在家干什么。他们还会说黑话,打入黑社会、宗教团体,侦查人们是否有不臣之心和谋逆之心。他们还会深入部队,看看部队的军官与士兵在干什么,想什么。总之,他们是皇帝无孔不入的最主要耳目与鹰犬。换个角度来讲,即使是没有半点违法犯罪嫌疑的大臣,只要皇帝朱元璋有一天“惦念”起了,那么他的一举一动就立即处于锦衣卫特务的聚焦范围。从中也可以看出明代君主专制主义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建立锦衣卫秘密警察制度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2e1f351df1c40a890687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