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当代意义 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阳明学当代意义 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的相关内容:作为陆王心学集大成者、儒家代表人物,王阳明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龙场悟道所悟何道?阳明心学对当下有何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如何认识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关系?记者就此专访浙江大
作为陆王心学集大成者、儒家代表人物,王阳明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龙场悟道所悟何道?阳明心学对当下有何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如何认识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关系?记者就此专访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何善蒙。
构建“心即理”的基础体系
当代贵州:龙场悟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在龙场悟道期间,王阳明究竟悟到了什么?
何善蒙:从王阳明一生的际遇来看,龙场悟道是他实现自我突破的人生转机。通过龙场悟道,王阳明明白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从龙场悟道开始,王阳明就确立了与朱熹完全不一样风格的思想。这个不一样的风格具体表现在:王阳明当年在学习朱子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心和理是析而为二,难以获得一个圆融的解释,而在龙场悟道期间,王阳明实现的第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心和理的一致化,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心即理”。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研究心学得出的第二个结论,源头也是在龙场悟道。回到在龙场艰苦生活的境遇,王阳明只有依靠自身行为方式才能改变当时的处境。王阳明的生活经验极大程度就是知行合一的具体实践。总结来看,龙场悟道关于“心即理”“知行合一”的重大发现,使王阳明实现了自我的突破,其思想风格也因此得以确立。
当代贵州:有人将“心即理”当作阳明思想的基石,对此您怎样看?
何善蒙:“心即理”是王阳明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础。
“心即理”是王阳明在龙场时实现的对朱熹思想的突破。需要注意的是,朱熹也讲“心即理”,但二者是有所差别的。朱熹的“心即邹平效能监察连心网理”是指,心和理虽然是不同的,当我们的心不断去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心可以达到与“理”的一致,这中间是需要一个学习即格物的过程。而王阳明讲的“心即理”是指心就是理,人心本具众理,无需向外格物致知。
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基本都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从“心即理”的思想出发,王阳明确立的是整个心学思想传统的基础、意义及他与朱熹的分离。
“心之良知是谓圣”
当代贵州:“良知”是阳明学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也是王阳明思想最终格局的确定。有人说,王阳明只有讲“良知”的时候,阳明学才能称之为“阳明学”,你怎样理解?
何善蒙:王阳明的思想被概括为心学,心学最重要的指向就是人心。孟子曾提到“正人心,息邪说”,对王阳明思想有深远影响,因此阳明心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变世道人心。王阳明提出“良知”实际上是改变世道人心最具代表性的想法。其中“知”就是道德,“良知”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作为一种道德价值的判断而普遍存在的。
《传习录》中记载了王阳明与弟子之间关于“满街都是圣人”的两个故事:一天,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出游回来,王阳明问他:“你出游看见了什么?”王艮回答:“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听了不是很高兴,便说:“你看满街是圣人,满街人倒看你是圣人在。”又一天,王阳明的另一个弟子董�V出游回来,对王阳明说:“今日在街上看到一件奇怪的事情,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听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两个故事道出了同一个主题,即王阳明对圣人的看法――“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在王阳明看来,虽然良知人人本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具备成为圣人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并不是现实性,从可能性到现实性之间重要的方式就是“致”――扩充本具的良知,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阳明对于弟子关于“满街都是圣人”的同样说法有不同的回应。
当然,如果王阳明的思想一直是停留在圣人的基础上,那么他的意义很大程度上会被削弱。圣人作为最崇高的理想,对普通人来讲难以实现。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并且良知的意义完全可以被实现。也就是说,普通人对于自我的意义就是存在于良知,在良知的意义上,普通人具有了对其平凡生活超越的可能。然而,如果人在生活中不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事,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放弃。
当代贵州:程朱理学提倡“知先行后”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知轻行、知行分离的学风,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有何现实意义?
何善蒙:传统当中关于“知”和“行”的关系有很多的论述,理解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如果将“知”理解成朱熹经验性的知识,知行就很容易产生分离的结果。王阳明却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答顾东桥书》),知行分离的原因在于“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事,故有一念发动虽有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传习录》)。
很多人谈“知行合一”,仅仅是从知识经验的意思来谈,而不是从德行道德的意思来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不得不说留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今天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不能把传统文化仅仅当作一种知识来学,而是要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我们的日程生活中实现出来,这才叫“知行合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特质,唯有如此,才会对当下复兴传统文化产生切实的利益和效果。
文化复兴需借助阳明学
当代贵州: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心学作为儒学的一个流派,长期被误读为“主观唯心主义”。如何看待心学传统对当下的作用和影响?
何善蒙:人心的问题古今大体相同,都是源于人心的欲望与功利。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的过程就是人与欲望不断斗争的过程。因此,在今天看来,王阳明提的“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其揭示出现代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人心,或者说是人心被欲望所蛊惑的结果。我们在追求各种美好事物的时候,追求各种欲望满足的时候,时常忘记一点: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们容易忘记自我的意义在哪里。今天的我们可能关心了很多事情,但恰恰忘记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因此,心学还能帮助个体确立自我。
因此,人生的意义不是由外在的东西决定,而是由内心的根本所决定,由人本身来实现。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所有的意义都是由“心”赋予的,而意义实际上由“我”这个主体构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总是在不断地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其实就是自我赋义的过程。而对今天的每个人来说,大体上都需要一个寻找本心的过程。所以心学的力量、心学的说法在今天有着极为重要的力量和影响。
当代贵州:阳明学对当下中国文化复兴有何意义?
何善蒙:所有的复兴都必须找到一个扎实的点,如果我们的传统的价值不能真正在现代人的生活上得以实现,那么对于传统的复兴很大意义上讲就是一句口号。因此,我们不能够把传统仅仅当作一种知识来学习,而应当作与我们生活有密切相关的智慧来领会。从阳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给当今文化的复兴找到一条有效的路径: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本身去寻找意义,而不是抽象世界中寻找意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才能安定心性,儒学对人的现实生活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阳明学代表着心性儒学的巅峰,有其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阳明学当代意义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1a63b8bce37f23970fc00e.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