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揭秘晚清外交官陈季同:一位震惊法国的中国人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3-2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揭秘晚清外交官陈季同:一位震惊法国的中国人的相关内容:陈其通(1851-1907),福建后关(今福州)人,15岁考入福州船政局所属秋实堂艺苑。学校大部分教师是法国人,他们用法语授课,这为陈其彤的法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75年毕业后,陈其彤被海运局录用。

陈其通(1851-1907),福建后关(今福州)人,15岁考入福州船政局所属秋实堂艺苑。学校大部分教师是法国人,他们用法语授课,这为陈其彤的法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75年毕业后,陈其彤被海运局录用。同年,他和法国人一起访问了英国和法国。此后,他一直担任中国驻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公使衔参赞。

上世纪上半叶,法国戏剧艺术家安托万·阿多(Antoine Ahduo)觉得欧洲文化正在下沉,已经“深深地瓦解”,欧洲中心主义无法持续。因此,他推崇代表“典型东方模式”的中国,并有许多相关的讨论。巴黎加里马尔出版社出版了26卷《安东宁·阿多全集》,堪称探索中法文化艺术交融的宝库

最近,我读了法国布鲁森出版社出版的弗罗兰·德·梅迪厄的《安东宁·阿多与中国》一书,还读到晚清中国驻法外交官陈其通于1886年直接用法语写了《中国戏剧——比较文体研究》,并在《我知道》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天子降临人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说法语的中国人”在巴黎的冒险经历,说:“几年前,一个穿着传统长袍的中国人走过大歌剧院广场。他就是陈其通将军。一辆大马车猛冲过来,差点把他撞倒在地。马车夫吐出可怕的话,给伊拉克加上邪恶的话,但当他听到另一个人反驳时,他不禁感到震惊。“天子”用最纯正的巴黎口音和方言回答道:“滚出去!“沟里侬,”这一事件引起了轰动。"

这件不寻常的轶事在当时的法国和北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传遍了大街小巷,因为陈其通脱口说出了“狗貉侬”这个短语,并谴责了歧视黄种人的法国马车夫。“collignon”这个词最初来自19世纪一个司机的名字。此人因与两名乘客发生口角而暴怒身亡。1855年,他被判处死刑并被处决。他的恶名传到了后世,成了马车夫的蔑称。一个中国人应该说只有土生土长的巴黎人才能理解的母语,这表明他对法语有很深的理解,他怎么能不让那些自视甚高的“巴黎人”感到惊讶呢?此外,1860年,拿破仑三世的领军人物库赞·蒙图班在中国河北省六里桥打败了满清军队,并被授予六里桥伯爵的称号,这让法国殖民者感到骄傲。法国人根本不重视“东亚病夫”。当他们遇到麻烦时,他们经常说“这是中国人”,称中国人“愚蠢”和种族主义傲慢。今天,有一个中国人在他们首都的闹市区,和傲慢的西方白人打交道。为什么不让专横的人被震惊,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呢?

晚清外交官陈其彤

然而,陈其通事件也震惊了六边形国家的有识之士。《我无所不知》杂志承认对此一无所知,突然意识到世界的突变。在报道这条新闻时,它为自己的文章《天子降临人间》提供了一幅插图,画了一个中国人从地图上升起,吓得西部的一群红男绿女仓皇出逃。这幅画下面印着这样一段话:“人们早就认为,永远睡不着苏醒的人会突然醒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想除掉躺在他身上、靠他的财富生活的寄生虫。”下面还有几行字:“中国在沉睡了几个世纪之后,已经摆脱了麻木。”这种觉醒对旧欧洲构成了巨大威胁。这可以从中华民族生活条件的各种形式中看出,从儿童教育的彻底改变到最近皇帝简化葬礼仪式。”鉴于这一伟大的理论,读者不禁会想,拿破仑一世早些时候曾说过,舞狮在中国可能会对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陈其彤在巴黎的表演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后来西方游客来中国总是说“季同”。虽然满清政府在法国的外交官受清廷高官李鸿章的支配,但他对西方人或东方人没有上级的弱点,而是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当时,陈其彤是中国驻法国的代理部长,他还在比利时、奥地利、荷兰和丹麦担任参赞。他在执行公务期间与西方外交界保持联系,并进入欧洲大都市的上层社会。他的名字叫“三次如客”,他总是穿着考究的衣服,举止优雅,这吸引了人们的尊敬。英国汉学家、《聊斋志异》的翻译家翟连因对法语的广博知识和对法国文学的高谈阔论大加赞赏。陈还懂拉丁语、英语和德语,在国外交了很多朋友。然而,最令他遗憾的是,外国人对中国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觉得自己看到了豹子。他们这样描述它:“当他们遇到一个侏儒时,他们写道:‘在这个国家只看到一个侏儒,就像格列佛写的侏儒国家一样’。”为此,陈其通与法国学者蒙田合作,撰写了《中国人的自画像》和《中国戏剧》,由巴黎的盖尔曼·利维出版社出版,并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其中,欧美出版的芝加哥版《中华帝国:过去与现在》也收录了《妇女、婚姻、离婚、宗教与哲学》,陈其彤以强烈的民族尊严感和幽默感描述了中国的社会习俗,表达了中国人的心声,并以敏锐的洞察力将其与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巴黎的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既有“伏尔泰的讽刺,又有孟德斯鸠的深刻”,而作家弗朗西斯则强调作者的“坦率而轻松的写作”。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陈其彤遵循“尊重而不侵犯”的原则,坚持“知己知彼”的原则。戊戌变法期间,他对《聂海花》的作者、法国文学翻译家曾朴说:“我们现在必须努力工作。”首先,我们不应该停留在一个国家的文学,而是要自给自足...首先,我们应该去隔膜,以避免误解。要走向隔膜,就必须提倡大规模翻译。不仅要翻译他们的名著,而且要翻译我们所有的重要著作。”

陈其彤本人务实地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除了《拿破仑法典》和法国法律文件,他还翻译了许多法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如雨果的《1993》、《奥尼尔》、《吕伯兰》(即《鲁伊·布拉斯》)、莫里哀的《女子学校》和左拉的《南丹和奈伊夫人》。在这方面,曾朴把他尊为“学习法国文学的导师”。陈其同也非常重视中国古典文学的欧洲译介,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桂王、白秋练、青梅、项羽、辛弃疾等26篇作品翻译成法文,书名为《中国故事》,由巴黎盖尔曼·利维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由詹姆斯·米林顿翻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它是由荷兰汉学家施古德在1890年4月1日颇具影响力的《公报》杂志上推荐的,后来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并于1900年在罗马出版。此外,陈其彤还直接用法语写了小说《黄衫传奇》和戏剧《勇敢的爱》,以及他的散文《我的国家》、《中国娱乐》和《一个中国人写的巴黎人》等。,他的翻译非常丰富。

陈其彤以爱国热情,在外交活动中竭力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895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陈其彤曾在法国政治学院学习“公法”,精通国际法律法规。在这个民族危机的时刻,唐省长要求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他援引了国际公法的规定,即“应问人民能否服从”,并根据这一规定,提出“台湾人民拒绝援引国际公法割让土地”,以宣告台湾“独立”,抵抗日本的“武力接受”。不幸的是,他用曲线保护台湾的策略没有奏效,所以他悲伤地写了《吊台四法》来表达他的愤怒。

追溯过去,陈其彤于1869年开始随普罗斯佩兹(即意大利)学习法语,然后随老师去法国和英国记录对欧洲的印象。后来,他在欧洲担任清政府外交官,并与翻译马建忠共事数年。他在巴黎生活了16年,娶了一个法国女人,但他从未“完全西化”,并保持了中国儒家学者的品格和正直。据说一个英国女人非常爱他,以至于她想和她的法国妻子决斗。然而,清政府驻英大使薛福成却嫉妒陈其彤的才华和他在欧洲的声誉。他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关于他在法国和英国处理北洋债务时所欠的巨额债务,他辞退了李鸿章,回到了家乡,陷入了贫困的田地。陈其彤于1907年在愤怒中死去。

作为最早融合中西文化的作家之一,陈其同还保存了《三岔查克、吕沟吟、钱纪悠诗集》,以供后人研究。今天,仔细探究他宝贵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在巴黎大剧院的正义事迹,不禁想起荀子的一句名言:“尊严和恐惧可以为人师。”这是教谕,以后的人应该记住死者。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揭秘晚清外交官陈季同:一位震惊法国的中国人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1a54b6c3685f262501b5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