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程颢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3-0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程颢的相关内容: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与其弟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大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程颢出生于一个仕宦世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与其弟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大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程颢出生于一个仕宦世家,于二十五岁中进士,初任地方官,颇有政绩。宋神宗熙宁(1068-1077)初,被荐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当时,王安石正开始实行变法,程颢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上疏批评“新法”,被出为外任,历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县等职,但主要时间与其弟程颐在洛阳聚徒讲学。神宗死,哲宗继位,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执政,程颢被召为宗正丞,未行,以疾终。
  程颢青少年时代就学于周敦颐,周敦颐让他寻找“孔颜乐处”,即追求一种摆脱世俗名利,一生求“道”的境界。他所追求的“道”就是儒家的“道”,认为“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二程粹语》)。程颐在追述其兄事迹时说:“先生(指程颢)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周敦颐)论道,遂厌科兴老祖宗业,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老、释者几十年,返求六经而后得之。”(《河南程氏文集》卷十一《明道先生行状》)这说明程颢的思想发展和其他理学家一样,受到佛、道学说的一定影响,再加到儒学。
  程颢与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在程颢的哲学中,对孔子的“仁”学有新的发展。他认为,“大抵尽仁道,即是圣人”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又说:“学者须知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他把先秦儒家“仁学”所强调的爱人、博施济众、克己复礼等,进一步发展成为与“万物为一体”的境界,认为前者还只是仁的“用”(表现),后者才是仁的“体”(根本)。这一思想与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有相通之处。
  在修养方法方面,程颢提出了“定性”的理论。所谓“定性”实际就“定心”,即如何使人做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他认为,要使内心平静,不受来自外部事物的干扰,就应该虽接触事物,却不执著、留恋于任何事物,“内外两忘”,超越自我。(参见《河南程氏文集》卷二《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这一“定性”的理论,是程颢发挥了孟子的“不动心”思想,也吸取了佛、道二教的心理修养经验后而成的。
  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人们一般统称为二程之学,实际上两人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程颢比程颐更注重个人内心的体验。有的学者认为,程颢的思想是后来陆九渊“心学”的源头,程颐的思想则后来朱熹“理学”的源头。
  程颢一生没有专门的学术著作,他的讲学语录及一些书信,诗文,被后人与程颐的著作合编在一起而为《二程全书》,今有校勘标点本的《二程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程颢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093fbeca23738be70bb62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