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的相关内容:牧野之战(年代说法不一,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
牧野之战(年代说法不一,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商朝自商汤灭夏建立,经历600多年后,传位至第31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乐,嬖于妇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资建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妃妲己以及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妄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诸侯臣属纷纷离叛。军事上帝辛致力于用兵于东南夷族,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帝辛也被誉为“百克(百战百胜)”,但商军主力远征东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空虚,无兵可守。
周本来是渭水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于今陕西中部的一些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渐发展起来。到姬昌时,对内重用吕尚、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国力日强;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使诸侯纷纷依附。据《史记》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前1056年,姬昌对内称王,即周文王。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讨伐侵凌邻国的密须,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前1053年,姬昌出兵东向攻黎(山西省长治市西南);前1052年,攻邘(今河南省沁阳市);前1051年,攻取了商王宠臣崇侯虎的崇国。这三场战争胜利后,周切断了商朝同西部属国的联系。同年,姬昌迁都于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使国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扰并更有利于向东进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战略部署已经基本完成。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距今已3062多年)(本词条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联军于2月26日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27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历数帝辛的种种暴行,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 。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因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即时征调,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 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 :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帝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
《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击毙商军十八万人,生俘三十三万人,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随后联军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四处征伐忠于的商朝各地诸侯,驱逐商朝大将飞廉于海滨而杀之。
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死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014b1e0312b9c351044f6b.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长坂坡之战赵云都敢孤身一人 夏侯楙带人围困时赵云为何说吾命休矣
赵云长坂坡孤身杀入曹军,为何被夏侯楙围困却长叹死于此地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先后跟随刘备参与了一系白沟河之战中,朱棣为何能够反败为胜呢?
我们都知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朱允炆的大军,最后顺利登基称帝。然而靖难之役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是困难重重,燕军几次处于溃败的边缘,朱棣也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不过最后他总能化险为夷,让人不历史上为什么爆发?结果如何?
众所周知“晋阳之战”为春秋战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役,《战国策》、《史记》等古代文献对这场战争均有所记载。那么“晋阳之战”为什么爆发?结果如何?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据记载这场战争爆发二战前夕日本内耗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制度性内耗成因详解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列强俱乐部中唯一的非欧美成员,也存在内耗严重的问题,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官僚体系。一方古代北伐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 古人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北伐指的是哪儿?为何要坚持北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等武侠电视剧相信大多数朋友都看过,“中原各路英雄豪杰”这句是里面开大会的三川口之战宋朝占据优势 宋朝为什么还是输了
对三川口战役,占据优势的宋朝,为何最终输掉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途说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川口之战是北宋和西夏爆发的一次边境战争,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这场战争对于北宋和夷陵之战蜀汉只损失五万人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今天途说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刘备最多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何却因此一蹶不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途说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至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吴、蜀之间爆发了1922年2月6日美国发起召集太平洋会议并签署有关中国领土的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是有关中国领土的条约。1922年,美国发起召集太平洋会议,会中有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荷兰九国。2月6日签署九国公约,其中保证中国主权独立、土地行政完整[1]。1913年1月11日在蒙古库伦签订的《蒙藏条约》
《蒙藏条约》是外蒙古和西藏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派遣的人员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双方于1913年1月11日在蒙古库伦签订的条约,互相承认独立主权地位。但西藏方面条约签署人的身份受到质疑,从而质疑这条约的有效性,《中俄密约》俄罗斯帝国与清帝国政府于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签订的条约
《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是俄罗斯帝国与清帝国政府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签订的条约,中俄文共19页。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