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为什么会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的相关内容:纵观明末那些事,思之令人发笑。清代袁枚说“伪名儒,不如真名妓!”历经几百年,拿来批判明末那一群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士大夫仍然字字珠玑,坠地有声。一个整天嚷嚷着匡扶社稷、救火救民的东林党大佬钱谦益到了
纵观明末那些事,思之令人发笑。清代袁枚说“伪名儒,不如真名妓!”历经几百年,拿来批判明末那一群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士大夫仍然字字珠玑,坠地有声。
一个整天嚷嚷着匡扶社稷、救火救民的东林党大佬钱谦益到了需要他身死殉国彰显名士气节的时候反倒不如一个妓女柳如是来的觉悟高。所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其他明末那些东林党、士大夫的觉悟就更不用说了。
阉人魏忠贤虽然把持明朝朝政、宦乱纲常,但到底人家还不至于把明这艘大船给凿穿了。魏忠贤是有错,而且错不小,诛杀了东林党大佬杨涟这些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东林党自从杨涟、左光斗后,这走的路子就不对了。
归根到底别忘了,魏忠贤他混到底也就只是个阉人而已,不能做皇帝,也无法续嗣,他所求的就是依附于皇权多享一天荣华富贵罢了,他是明朝最忠心的恶犬,六亲不认,守护明朝这块领地,让朝室之内的人规矩,朝室之外的人望而却步。
明末的时候,魏忠贤就好比是皮球的皮,明就是皮球里面的气,气支撑着皮能蹦哒,皮也保护着明气数不尽,有朝一日,皮破了,明就是一副臭皮囊而已,崇祯补都补不过来。
魏忠贤未必如我们所知道的那么罪大恶极,罪孽深重。他是专权、弄权,但归根到底是明室无能而已。
很多时候,历史都是胜利者编纂的小说,所谓成王败寇。清花了上百年编纂的《明史》说白了那就是抬高自己,埋汰别人的东西罢了。最起码魏忠贤在的时候,明朝与后金(满清)在辽东战役虽然是屡战屡败,但一直是压着后金打的,军费、军需可从来没断过。
崇祯临死之前说的诸臣误我,怕是也有诸臣误导他杀魏忠贤的意思。崇祯皇帝怎么样,出身正派,自己节衣缩食十几年,最后朝廷连一点与大顺政权斡旋的军费都拿不出,自己居然还得挨家挨户去求着大臣上朝,简直笑话。魏忠贤是阉党又如何,起码人家坏得真性情,替黎民百姓考虑。
那些年黄河以北出现罕见灾荒,人家直接减免了赋税,并且从江南一道征税用来救济灾民。说到江南,事出就出在江南。江南正是那群士大夫东林党的老窝,魏忠贤每日吸富济贫,出的都是他们的血,朝廷用来与后金战斗的军费也多是出的他们的血,这群东林党之所以对魏忠贤那么恨之入骨,恐怕这是主要原因,以至于后来误导崇祯杀了魏忠贤,崇祯临死才觉悟说出那句话。
结果可想而知,崇祯新官上任三把火,把魏忠贤这条看家护院的恶犬给弄死了,好不得意,正打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才发现,萧墙之祸横起,敌国外患不断。
崇祯作为一个皇帝,愚蠢到没有彻底的了解杀魏忠贤的事态之严重,也没有做好接班善后处理,或者他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结果不杀还好,一杀,明朝乱了,显然,他的能力还不如一个不男不女的阉党。
事态一急,他又使出了混招,居然听信温体仁等一班嘴炮文臣去治理边关外患,效仿齐桓公用人不疑的优良传统,糊涂到把最后守大明“长城”的卢象升等人都害死了。
西北明明灾荒吃不了饭,他还愚蠢到要在那加重赋税,这和魏忠贤的水平实在判若云泥,结果闯王一声起,扶起了大顺的大幬。
闯王这个大顺尽代表了连年灾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果西北闯王起义,东北满清压境,崇祯倒是能耐,军费筹不出,让自己的皇后织布拿去卖了用来补充,自己过得还不如一个平头百姓,内衣都是布丁,还得挨家挨户去向满朝文武筹款。这帮士大夫关键时刻露脸,扣扣索索硬是一毛不拔,有的干脆关上大门不上朝了。到最后,反倒是那一帮太监捐款最多。
后来,闯王入京,崇祯逼得个自缢煤山,终究是圆了他君王死社稷的梦,也就不知九泉之下他见到魏忠贤该如何说话。
李自成抄家,硬是在一帮子喊穷的满朝士大夫家里搜出来一千多万的钱财,就连崇祯的大学士陈寅那都搜出来四万两白银,他的首辅每日喊着为大明江山社稷而死,事到临头倒是圆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抱了闯王的大腿。
所以,大明灭亡真与魏忠贤没多大关系,魏忠贤在或许真的能多挺几年,但是关键是明室不争气,不是坏人太坏,而是好人太孬。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是皇权专制社会,这种社会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国家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私有财产。换言之,皇帝就是帝国的董事长,并且是独家持股的。
国家是皇帝一个人的,那就是说皇帝做什么都是对的,就算是败家败的也是自己的家,和其它人没关系,其它人根本管不着。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产生了一个奇特现象,就是皇帝不会犯错,就算皇帝犯错了,那也是大臣们的错。因此有句话说的好:皇帝们知错改错不认错。
二
前边讲了这些话,就是想说明一点,大明灭亡的根源在于崇祯皇帝的执政能力太差,这个责任,其它人不背也背不起。
崇祯皇帝的木匠哥哥当皇帝时,什么也不管,朝政混乱,也没有亡国,说明什么?皇帝乱做事比不做事还可怕。
崇祯皇帝在位时18年,换掉的内阁大臣就有50位之多,杀掉的武官也有十几个,间接逼死逼降的也有几个。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政令不通。中央政府的官员更替太快了,朝令夕改,地方上都乱了,国家也处在混乱之中。
能人不被崇祯皇帝杀死,就是逼死逼降,到了最后,也就无人可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连李自成这样的人也能打进北京,那明朝就只有灭亡了。
三
伴随“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这句话的,还有另外一句话“传庭死,大明亡”。
这两句话,都是建立在崇祯是个好皇帝,大明朝灭亡的责任在大臣们之上的。
魏忠贤能轻松被崇祯灭掉,就说明他并没有多大权力,他所有的权力都是皇帝授权的。皇帝可以授权给他,也可以收回来,同时也说明这个人并没有多大能量。太监不过是皇帝意志和权力的延伸罢了。
孙传庭战死,标志着大明朝走到了终点,没人可以用了,自然就灭亡了。但和孙传庭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其它水平高的大臣都被皇帝用残废了。
之所有有人反复提这两句话,就是在替崇祯皇帝掩盖皇帝才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而已,拿 别人当自己的替罪羊罢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为什么会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fc0ccc46bbe551970290ee.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