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土木堡之变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2-0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土木堡之变的相关内容:元末明初,蒙古分裂为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三部。其中,瓦剌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并有吞并中原之心。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

元末明初,蒙古分裂为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三部。其中,瓦剌经过长期发展,势力增强,瓦剌首领也先统一蒙古,并有吞并中原之心。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 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事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 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周司农,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 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 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七月十六日,英宗和王振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无法参与军政 事务,军内惊乱。十九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八月一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 败,则惊慌撤退。王振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 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十三日,明军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促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 挥长刀砍杀明军。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锤捶死。明 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此一战役,明 军死伤数十万,文武官员亦死伤五十余人。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京城大乱。廷臣为应急,联合奏请皇太后立王即皇帝位。皇太后同意众议,但王却推辞不就。文 武大臣及皇太后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英宗秘派使者到来,传口谕命王速即帝位。王于九月初六登基,是为景帝,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奉英宗为太上皇。瓦剌俘 虏明英宗,便大举入侵中原,并以送太上皇为名,令明朝各边关开启城门,乘机攻占城池。十月,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直逼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当,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迁都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勤王救驾。随后,调河 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 急,北京保卫战开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土木堡之变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ddbdda1a5f460bbf0e388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