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方孝孺: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2-0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方孝孺: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的相关内容:影视剧里常有句台词:诛灭九族。那灭九族是杀哪些人?九族指父族、母族、妻族,概述称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

影视剧里常有句台词:诛灭九族。那灭九族是杀哪些人?

九族指父族、母族、妻族,概述称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一人犯罪则近亲皆亡。

备注:由此可窥见古代妻子一家与夫家是荣辱与共的,所以妻子的地位远远高于备受宠爱的妾室,丈夫往往恨得牙痒痒却没办法。

明朝,危险到皇权,叛逆谋反才会被诛灭九族。

这在封建统治下已是最大惩处,封建统治阶级以连坐的方式保障统治权力。明晃晃地告诉世人:你若想造反,打歪主意,你父母得死,你祖父得死,你孙子还得死,你兄弟姐妹,岳父岳母都得死,几百口人都得为你一个人买单陪葬,可以说老朱家的血脉就断了。

因此人人三思而行,历史上被诛灭九族的不多,但传闻荆轲被诛灭七族。

九族已经残忍至极,那十族呢?十族指九族之外再加个门生,徒子徒孙俱不幸免。

而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方孝孺。

究竟这人犯了何种滔天大罪,居然让皇帝开先河的灭十族,杀他家873口人。

这还要从明成祖朱棣说起,他的上位颇不合理。

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朱允炆手里抢过来的,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觉得没什么,反正都是朱家的天下,当皇帝还累勒。但那些极为重视宗法制度的读书人,迂腐固执,古人凡事都要求个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古代皇位默认嫡长子继承,但朱棣并非嫡长子,朱元璋死了以后,按顺序该轮到嫡长孙当皇帝,朱棣并非长子,但那时朱允炆才21岁正是个毛头小子,而自己正值壮年,雄才伟略经天纬地,他很不甘心。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时候,朱允炆即位就遵照遗训委任方孝孺进京,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辅佐朱允炆,起草 诏令、讨伐檄文。朱棣越想越气,最后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权,叔侄兵刃相向,最后年轻的朱允炆还是战败,在位四年就下落不明。

朱棣即位后,一些官员见大局已定,开始明哲保身地倒向朱棣,反正都是他老朱家的江山。

方孝孺却是个典型的读书人,脾气又臭又硬,说话难听还死倔,朱棣思量着这人桃李天下,学生多影响大,在文人圈子备受尊崇,主要是那些讨伐他的文书诏令皆出自他手,如果方孝孺能转变立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那就是相当于告诉天下人:你们看燕王朱棣确实更有治国之能,大家说那些有的没的,以后都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敬重这位伟大的天子吧。但方孝孺拒不同意,道:死就死,你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我死也不起草诏书,你做梦吧!

姚广孝曾奉劝朱棣:

[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方孝孺是学者的代表人物,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姚广孝曾劝朱棣不要杀方孝孺,朱棣也点头同意了,但因为方孝孺的[不识时务],朱棣还是决定杀掉他。

朱棣花费四年时间,经过无数腥风血雨才走到今天,换言之,临门一脚之际,不论谁挡在面前,都会被朱棣直截了当地当场诛杀。在攻破南京城后,朱棣便找到方孝孺来写即位诏书,方孝孺来到大殿之上,大声哭喊,对朱棣没有一丝尊敬。

朱棣耐着性子对方孝孺说:

[先生不必难过,我只不过是仿效周公辅助成王罢了。]

朱棣就是给方孝孺一个台阶下,只要方孝孺服个软,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方孝孺咆哮道:

[成王在哪里?]

朱棣回:

[已经自焚身亡。]

方孝孺道:

[那为何不立建文帝的儿子?]

朱棣压住怒火:

[国家当以长者为君。]

方孝孺道:

[那为何不立建文帝的弟弟?]

朱棣不想再多做解释:

[这是朕的家事!]

方孝孺不仅没有按照要求书写即位诏书,还大声喊道:

[死就死吧,诏书我是绝对不会写的。]

方孝孺说完后,并把纸笔扔在地上,对朱棣极为不敬,于是朱棣被成功激怒了。

朱棣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常年带兵打仗,身上杀伐之气很重,本身靖难之役就没有什么正义可言,朱棣信奉的是丛林法则,成王败寇,况且他本就是朱元璋四子,有合法继承权。

朱棣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你是不怕死,难道不怕株连九族吗?]

此时的方孝孺已经无所顾忌:

[便十族奈我何!]

事情发展至此也没有什么悬念了,朱棣不接受任何人的威胁,既然方孝孺想死,那便诛杀方孝孺十族。朱棣被激得怒火中烧,双拳紧握,好,我让你拽,我让你尸骨无存,全家陪葬。创造性地开创了株连十族,把他父族、母族、妻族、门生全都杀掉,方孝孺被活活腰斩示众,斩断873颗头,告诫天下,示天子之威。

而在600年后的今天,有人站出来说是方家后人,当初为躲避灭门之祸,他7岁儿子死里逃生,最终定居合肥,是真是假难以辨析。

对于方孝孺的评价,我们从正反两反面来说分析,我们先说正面的。

方孝孺是当时明代读书人的领军人物,他竭尽全力为建文帝出谋划策,来抵御朱棣的进攻,但方孝孺不通权谋和军事,所以他的计策大多没有作用。

建文三年,方孝孺曾建议使用离间计,想让朱高炽、朱高煦的矛盾扩大,搞起北军内乱,建文帝同意了方孝孺的建议。派锦衣卫千户张安,拿着册封燕王世子的印信,交给了朱高炽,但朱高炽并没有拆开,而是直接交给了朱棣。离间计宣告失败,朱高炽仁厚不假,但并不糊涂。

朱高炽曾坚守北平,抵御李景隆五十万大军,为北军立下赫赫战功,岂能轻易背叛父亲。朱棣北军打到长江以北,方孝孺建议用水军在江上和朱棣一决胜负,却没想到水军主将陈瑄直接投降朱棣,北军顺利渡江。

方孝孺在职期间,几乎所有的朝廷诏令都经过他手,那些不靠谱的人事任命和错误决策,也经过他手,在战争出谋划策方面,方孝孺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在战略决策上和战术上,方孝孺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方孝孺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投降朱棣,在方孝孺看来,朱棣就是乱臣贼子,应该受到上天的责罚。

所以方孝孺选择抵抗到底,哪怕朱棣杀他全家老小,诛灭十族,方孝孺也不会妥协。自古王朝覆灭之际,总会有一些誓死报国之人,比如李若水、文天祥,正是他们的存在,民族的脊梁才得传承下来。虽然方孝孺算不上英雄,但他的矢志不渝也值得后人尊敬。

方孝孺的墓碑,位于南京雨花台区,万历年间汤显祖为其修缮了陵墓,建立祠堂,碑上所刻:

[十族殉忠天遗六氏,一抔埋血地接孝陵。]

为何后人对方孝孺的评价不高,主要在于他的死牵连了太多人。

朱棣虽然是千古明君,缔造了伟大的永乐盛世,但由于在即位之初杀戮太多,也经常被后人诟病。朱棣本不想杀方孝孺,奈何方孝孺宁死不屈,并激怒了朱棣,重要问题就在于激怒了朱棣。

以身殉国这无可非议,而方孝孺却牵连了八百多人,这些人应是无辜的。方孝孺可以不为自己考虑,因为他已经抱着必死的想法,但他的家人和朋友呢?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朱棣靖难和亡国之祸不同,毕竟朱棣也是老朱家的人,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这基本属于内部斗争,没有人规定朱棣不能做皇帝。对于整个大明王朝,以朱允炆的能力,根本无法和朱棣相比,让朱棣做皇帝,对国家更为有利。

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忠烈之辈,方孝孺的家人、学生、朋友,其中有很多普通人,作为普通人他们可能只想平安地活下去,这权力的争斗,跟他们没什么太大关系。

方孝孺为了自己的志愿,以身赴死,这已经足够报答建文帝的恩德,为何他要牵连那么多人。方孝孺可以拒绝书写诏书,甚至方孝孺可以直接拒绝觐见朱棣,以方孝孺秉性,他的死无法改变,但这样做便不会直接激怒朱棣。

那些被牵连的人也得以偷生,毕竟朱棣和朱元璋不同,只要服从他的统治,朱棣是不会为难他们的。比如解缙、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名臣,都先后归顺了朱棣。

解缙帮助朱棣,修编《太祖实录》,编纂了《永乐大典》,杨荣在朱棣去世之后,即刻封闭消息,并及时告知朱高炽,使得皇位顺利交接,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他们都成为国家的肱股之臣,没有人说他们是投降派,他们的功绩也会名留青史。

方孝孺忠贞有余,能力不足,他无法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也没有慧眼识人的本领,他和黄子澄、齐泰一起把靖难之役搞得一塌糊涂,让本应毫无悬念的战争,变成了朱允炆的坟墓。

大量无辜者牵连被杀,都源自方孝孺的义愤之举,这让方孝孺的忠烈之名,也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方孝孺: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dc67303d22ac5b3d078e4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