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周敦颐?道德高尚且思想深邃的大师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怎么评价周敦颐?道德高尚且思想深邃的大师的相关内容:当我们利用百度搜索键入关键词道学虚伪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关网页600000篇;检索真道学可以找到29000篇;而搜索假道学可以找到748000篇。这几个数字很明白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人们的心目中,
但当我们回到宋朝,品味道学家的生活和思想时,我们会看到一个个道德高尚且思想深邃的大师。他的人品绝对是一流,他的言行也堪称士人的楷模。
周敦颐是道学的开山祖,他是一个有着仙风道骨的人物。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就带着他投奔当官的舅舅。周敦颐聪明孝顺,舅舅很喜欢他。舅舅是一个喜欢莲花的人,种了很多莲花,周敦颐常常在莲花池边读书悟道。后来他任知南康军的时候也种了很多莲花,他经常漫步池畔。于是就有了名文《爱莲说》,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成为千古名句。
周敦颐为人很正直,在任南安司理参军的时候要为一个冤案平反,和他的上司据理力争。上司不理他,他将手板放下,要辞官而去。他说: 这样官还做得吗?通过杀人而取媚于人,我是做不到的。 上司最后被他感悟,把那个被冤枉的囚犯给放了,这种 不唯上,只唯道 的精神就是道学家的真精神。
周敦颐是一个深沉的自然主义者,他窗户前的草从来不准剪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 这与自家意思一般 。原来他是从中感受到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冥契,这大概就是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吧。这种情怀放在现在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是很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的。
大诗人黄庭坚这样形容周敦颐:
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
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
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
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将周敦颐的人品极为称赞,可见其感召力。
周敦颐在当时并不是很出名,不过他有两个很有名的学生,那就是二程兄弟。二程虽说是同胞兄弟,也是志同道合,但是性格、思想与人生经历差别很大。
哥哥程颢25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长期担任地方官,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比如他在当晋城县县令的时候遇着一件事,有一个姓张的有钱人。父亲刚刚去世不久,来了个老头到他家门前自称是他爸爸。这位张先生一听哪有这事,两人争吵起来闹到官府。程颢问那老头儿说你有啥证据,那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古旧的方书,其中写着 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抱儿给了张三翁 。程颢问张先生,你今年多少岁?张先生说36岁。又问你爸爸去世的时候多少岁?张先生答76岁。程颢便对那老头说他方才说的岁数是可以查证的,肯定不会撒谎。他出生的时候爸爸40岁,怎么会被人叫做 张三翁 ?你那方书肯定是假的。那老头一听无话可说,只能认罪了。程颢为官多年,政绩还是很不错的。
程颢在性格上很温和,他的学生说跟了老师30年从来就没见到老师发过火。还有一个学生离开程颢之后别人问他你从哪里来的,他说我在春风和气中坐了3个月之后来的,这就是后来的成语 如沐春风 或 如坐春风 的来历。他的诗歌也写得温柔敦厚,颇能显示道学家的那种心境: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弟弟程颐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志趣就显得很不一样。
他参加过一个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就不再参加考试了。不过他很有一股勇气,在18岁的时候,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给仁宗皇帝上了一封万言书。其中指陈朝政的问题,跟仁宗皇帝说我就是你的诸葛亮,用我的话就能实现三代美政。勇气固然可嘉,不过皇帝肯定不会理他。
他潜心钻研学问,教了很多学生。到他已经老了的时候,以布衣的身份被招到朝廷担任崇政殿说书,从一介布衣成了帝王师。这种传奇的经历和至高的荣耀,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不过他的荣耀并没有坚持多久,他给那位小皇帝上课的时候,坚持要在皇帝面前坐着讲。满朝哗然,认为有失体统,没办法最后他只能站着讲。皇帝年纪小,对天地万物充满好奇。有一回从外面折了根柳条拿在手里玩,被程颐看到了。于是程颐板起面孔来,说: 春天万物方生,不可无故摧折。 那小皇帝被他给训斥了,心里很是不爽,太后听说了也直皱眉头。后来有一回小皇帝生病了,不能去上朝。程颐就去跟宰相说,皇帝不能上朝,太后也不能单独上朝。这下让太后忍无可忍,谏官参了他一本。他就被送回老家去了,帝王师的生活就此结束了。
程颐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 程门立雪 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般都认为是说程颐的弟子对老师的尊敬,人们对这个故事误解太多。这个故事说的是一天程颐的两个学生杨时和游酢去程颐那儿问学,有人说是程颐在睡觉,所以两个人立在门外。还形象地说雪花打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一动不动。其实这里的程门并非真的指有这样一扇门,两个人还站在门外。想想那时杨时已经是高官,程家的家人也不会让他们站在门外面啊。
真实的故事是那天杨时和游酢去拜访老师,而程颐正在 瞑坐 一种类似于禅宗静坐的修身方式。于是两个人就在旁边陪侍,不敢离开。一会程颐醒了一看他俩人还在,就说你们回去休息吧,明天再来。等到他俩出门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其实这个故事主要是说程颐是很严厉的一个人,弟子不敢轻易打扰他,后来人望文生义就成了一个尊师重道的故事。
程颐在晚年的时候,被新党送到长江上游的涪陵,宋徽宗即位的时候他得以回到洛阳。当时他是乘船沿江而下,在三峡一带风浪涌动。水流湍急,令人生畏。船上的其他人都是惊愕万分,有的不禁号哭。唯有程颐一人正襟危坐,岿然不动,可见他此时的精神气象。
二程兄弟一起创立了 天理 学说。程颢曾说过: 吾学虽有所受, 天理 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理 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 宋明理学 也就从此得名。程颢特别强调 仁 ,主张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程颐在修养上主 敬 ,他说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
二程的学问都十分渊博,思想为当时人所折服。他们弟子众多,最终光大师门。到南宋成为最大的学派,影响深远。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怎么评价周敦颐?道德高尚且思想深邃的大师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db1db304e469b8450faf2e.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