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历史网

瑞士历史发展阶段的简介

途说历史网

发布于2023-01-2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瑞士历史发展阶段的简介的相关内容:瑞士联邦(德语:SchweizerischeEidgenossenschaft,法语:Confédérationsuisse,意大利语:ConfederazioneSviz

瑞士联邦(德语: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语: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语:Confederazione Svizzera,罗曼什语:Confederaziun svizra),简称[瑞士],是中欧国家之一,全国划分为26个州。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

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历史上曾有雇佣兵制度,后来才改采武装中立,瑞士中立的历史相当悠久,是一个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后从未卷入过任何局部战争和国际战争(包括一战和二战在内),但同时也参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

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瑞士也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瑞士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复杂事件导致了瑞士如今的文化差异。由于它位于中欧,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必经之路也在它境内,又位于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半岛的交汇处。因此瑞士被四周强敌所窥视。可以说,它的历史就是一部记录欧洲阿尔卑斯战场上各种事件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记载当地人民极力阻止外国侵略者侵占他们国土的传奇故事。

1、史前时期

瑞士从4、5万年前起就开始有人类居住。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末,这里先后产生过哈尔施塔特文化和拉登文化。

公元前2世纪大部分瑞士领土被凯尔特的海尔维第部族占领,公元前58年被凯撒的军队征服,遭罗马帝国的统治达400年之久。

瑞士国土范围在史前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洲中部的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了罗马城。聚居在今天瑞士国土内的是凯尔特人的海尔维第部落和雷托部落。

2、塞尔特瑞士

从铁器时代的西元前850年以来这块将成为瑞士的土地西部住着塞尔特人,东部住着雷蒂亚人。部落之间大致的界线从康斯坦茨湖经由林特(Linth)河谷至哥达。塞尔特部族中最强大的赫尔维蒂(Helvetii)控制着侏罗和阿尔卑斯山脉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由于来自日耳曼部族的压力,西元前58年他们试图迁徙到高卢西南部,但是罗马人不准许他们离开。高卢战争的最初一仗就被凯撒所败,赫尔维蒂的幸存者只好以罗马的附属者(有特权的盟友)身分回到其瑞士的土地上,从而填补一块空白,否则很可能促使日耳曼人进一步蚕食。

3、罗马帝国时期

西元101~150年塞尔特人、雷蒂亚人和罗马人住在一起几乎从未有过不和。罗马人扩大塞尔特人原居住地并建起新的城镇。他们改进水供应并建起竞技场和戏院,最佳例子可见于奥格斯特(Augst)和阿旺什(Avenches)。维拉斯(Villas,设防农场的一个类型)也建立起来,为农业开发也为将罗马势力扩散至周围乡村提供基地。

南部运至北部有新的水果农作物和蔬菜。尽管罗马立法者阻止在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生产葡萄酒,但葡萄藤仍被引进北方。为了增加小麦、牛和乳酪的出口,也为了在罗马和帝国的北方前哨基地之间提供较佳的交通路线,道路被延长并穿越中部地区,而且加以改进。

公元前70年前,分布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凯尔特人居住区域扩张。感受到日耳曼人压力的海尔维第部落决定向西撤离到高卢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借道罗马帝国的领土。

考虑到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潜在威胁,恺撒决定在瑞士建立一个受罗马控制的海尔维第人的国家。罗马军队不仅没有同意凯尔特人借道通行的请求,反而向他们发起攻击,迫使后者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获得罗马帝国支持的凯尔特人战败南侵的日耳曼人。

恺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将海尔维第人部落并入帝国行省,今天瑞士的范围正式纳入罗马帝国,当地的凯尔特人开始了罗马化时代。

罗马瑞士时期当地建立了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兴起了一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向罗马城的帝国大道。罗马人还为瑞士引入了地中海沿岸的农作物和亚平宁半岛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

100年-250年,是罗马瑞士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结束于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入侵。

公元3世纪,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迁入瑞士东部和北部,勃艮第人(日耳曼民族)迁入西部并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第王朝。

公元3~7世纪,日耳曼部族阿勒曼尼人侵入瑞士东部和北部,并在此定居,这些地方成为以后瑞士的德语区;勃艮第人侵占了西部,这里就是以后瑞士的法语区。莱茵河以北地区仍保持罗马遗风,成为罗曼什语区。后来提契诺州加入瑞士联邦,成为今日瑞士的意大利语区。

4、日耳曼人入侵

259年,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渡过莱茵河,攻克了帝国瑞士的北部边塞,从此罗马瑞士进入了战乱的年代,直到公元401年帝国军队撤出了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从此日耳曼人统治瑞士的时代开始了。

日耳曼人统治的瑞士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联盟统治,他们人口数量少,文化落后在占领瑞士之后接受了当地的罗马-凯尔特人语言和文化传统;中部和东部由阿勒曼尼部落联盟统治,他们所占领的是瑞士的山区和罗马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在那里日耳曼语言取得了胜利,这种东西分治也是如今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的雏形。

日耳曼人治下的瑞士地区先后产生了很多小的王国,这些王国相互征伐,最终于536年统一于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根据瓜分查理大帝的法兰克王国的凡尔登条约,瑞士再度分裂,分属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

6~7世纪阿勒曼尼人大规模迁徙,深入到莱茵河以南。他们的人数比勃艮地人多得多,并与莱茵河北面的亲属保持接触,他们所开拓的土地只有一部分受到罗马影响,从而更易于将他们的文化和语言强加于塞尔特人。

6~13世纪日耳曼人的霸权主义逐渐从罗伊斯河向西渗透到萨林(Sarine)河。阿勒曼尼人还向莱茵河上游各地推进,把塞尔特人赶到阿尔卑斯山区。今日,在格劳宾登河谷的这些塞尔特后裔说着瑞士的第四种语言--罗曼什语。

5世纪晚期和6世纪早期,勃艮地人和阿勒曼尼人都处于法兰克人的控制之下,后来他们成为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

843年,查理曼逝世后不到30年,《凡尔登条约》将瑞士瓜分给他的孙子们。洛泰尔一世(Lothar I)的中部王国包括勃艮地人的住区,即阿勒河以西,而阿勒曼尼亚(即莱茵河的北面和南面)形成日耳曼路易二世的东法兰克王国。

至1000年,后来成为瑞士的土地又被分成12个主教管区,最大的4个为洛桑、康斯坦茨、瓦莱和库尔。

5、王朝的瑞士

日耳曼人支配的神圣罗马帝国下的瑞士地区于11世纪再次统一,但是帝国的渐趋衰败遂产生一种类似独立国家的松散联邦,使札林根(Zahringen)、萨伏依(Savoy)、基堡(Kyburg)和哈布斯堡(Habsburg)等家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于13世纪初以地区势力脱颖而出。

11和12世纪由这些家族所兴建的新城市为不断增长的商人提供安全的驻足之地,这些商人都与西欧迅速扩张的贸易有关。许多设防中心有双重功能,既能防御新获得的土地又可作为王朝进一步扩张的前哨地。

13世纪末哈布斯堡家族成为瑞士居统治地位的家族。他们原建于1020年的城堡具有战略意义地坐落于离阿勒河、罗伊斯河与利马特(Limmat)河汇流处的几哩之内。哈布斯堡的势力及领土扩张威胁着瑞士中部的一些小社团的独立,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促成瑞士联邦的建立。

1033年,分裂的瑞士再度归于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之间的权力斗争,德意志王权衰落,各地方诸侯势力上升,各路诸侯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大批城市,在今天瑞士的区域,策林根家族推动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形成了瑞士特有的城镇自治体制,为日后瑞士邦联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6、瑞士联盟

1273年乌里(Uri)、施维茨(Schwyz)和翁特瓦尔登(Unterwalden)直接归属哈布斯堡管辖,王朝已经控制从莱茵河至琉森的圣哥达路的北口,现又欲将该城以南的瑞士中部河谷并入自己的版图之内,以达到全部控制这条通道的目的。

13世纪地方领主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力图在瑞士确立王权。为了对抗哈布斯堡,1291年8月1日,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3个州结成瑞士永久同盟,签署一份公约保证共同对付所有敌人。这份公约是永久同盟(Everlasting League)的开始,也是瑞士联邦的基础。

于是,1291年8月1日也成为瑞士的国庆日。

1315年,瑞士同盟军队在莫尔加滕战役击败哈布斯堡军队。之后的40年中,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也相继加入同盟。

1499年,瑞士同盟军队在士瓦本战争中战胜奥地利,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对其独立的认可,瑞士实质上已经独立。巴塞尔、沙夫豪森于1501年、阿彭策尔于1513年,先后分别加入同盟,联邦增加到13个州。
1515年,在马里格拉诺战役中,瑞士同盟被法国、威尼斯联军击败,从此奉行中立政策。

15世纪初,8个州发现它们被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所统治的土地包围着,即米兰、萨伏依和勃艮地。由于易受到攻击,瑞士人从其原来防御战术转为攻击战术以保护自己的领土。莱茵河以南最后一个奥地利前哨基地阿尔高(Aargau)介于苏黎世、琉森及伯恩之间,于1415年被攻夺,来自西南方萨伏依的威胁在瓦莱州加盟联邦时被避开了。

15世纪中期在加盟方面有反覆进出,圣加尔、阿彭策尔(Appenzell)、沙夫豪森和米卢斯加盟联邦。米卢斯自由帝国城控制着佛日山脉(Vosges)和侏罗山脉之间的贝尔福隘口(Belfort Gap,勃艮地山口)。城内的奥地利人和持不同政见的派别均试图控制莱茵长峡谷和通过山口的巴黎盆地之间的有利可图的贸易。为减少这种危险,市民与伯恩和索洛图恩(Solothurn)订立一份25年防御条约。

7、勃艮地战争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直接导致勃艮地战争。瑞士人在进行不成功的攻打瓦尔茨胡特(Waldshut)的战役后,奥地利人答应瑞士人一大笔钱作为和解的部分条件。勃艮地公爵大胆的查理提供这笔钱,从而获得奥地利领土的控制权,即从亚尔萨斯(Alsace)至莱茵河城镇莱茵费尔登(Rheinfelden)和瓦尔茨胡特这一带地区。莱茵河沿岸的奥地利势力旋即被勃艮地人所取代。

奥地利在认识到勃艮地人无意帮助他们要回瑞士的土地,而是自己接管原先属于他们的领土之后,遂与瑞士和法国结成联盟。在一系列的决定性遭遇战之后,以勃艮地在有城墙的城市穆尔滕(Murten)的失败而告终,这个城市防守着进入伯恩的西大门,瑞士人粉碎了查理想重建洛泰林基亚帝国(Lotharingian empire)的美梦。

在勃艮地战争中曾帮助过伯恩的弗里堡和索洛图恩于1481年加入联邦。从而,伯恩、琉森、苏黎世、弗里堡和索洛图恩5个城市州现与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格拉鲁斯和楚格5个乡村州保持平衡。

8、士瓦本战争

伯恩把西面的勃艮地击退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初出茅庐的统治者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93~1519年在位)企图在他领地之内重掌控制权,包括瑞士在内。瑞士东部各州以与格劳宾登州联盟摆出防御姿态予以回应,格劳宾登州是以3个社团组织起来的一个迷你联邦。

马克西米连加入士瓦本同盟(Swabian League),这是德意志南部诸公国组织起来的一个联盟,以阻挠瑞士的扩张,并于1499年进攻格劳宾登州。格劳宾登州请来瑞士人,于是为瑞士独立的最后一场战争,士瓦本战争就此沿着莱茵河从巴塞尔至福拉尔贝格(Vorarlbefg)爆发。

1499年9月22日于巴塞尔宣布和平,马克西米连遂放弃自己的计划,从而非正式地承认瑞士的独立。两年之内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巴塞尔和沙夫豪森的莱茵领地成为联邦的正式成员,1513年阿彭策尔也成为联邦的一员。在法国大革命之前13个独立州联合起来成为联邦的情况一直未变。

9、与法国的战争

在士瓦本冲突之后,瑞士又陷入与法国、奥地利和意大利为争夺生死攸关的波河谷之争(意大利战争)。16世纪早期法国转而对抗意大利。起初瑞士人支持法国,但是后来他们又与意大利联盟。武装冲突的结果将法国赶出波河谷,但胜利是短暂的,法国军队很快又回来安营扎寨,受到波河谷白杨树的遮蔽。
1515年9月一支意气消沉、四分五裂的瑞士军队在米兰东南面的马里尼亚诺战役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损失8000人以上。

对于打败仗的瑞士来说,和平条款是非常慷慨的。他们保住今日提契诺的大部分和他们在南方所要求的所有领土,只多莫多索拉(Domodossola)除外,这是守卫进入辛普伦山口(Simplon Pass)的南大门。这种好心的和平条款使得原交战国双方维持250年的和谐关系,并且为瑞士带来极重要的经济成果。由于这两国之间一直保证自由贸易,因而较大的市场成为瑞士工业的一个促进因素。法国不论何时试图采取保护关税法,瑞士商人就援引和平条款。法国持续对瑞士佣兵的需要,为瑞士保持其贸易特权提供了达到目的的手段,从而给与他们较优于德国和意大利的条件。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一直为瑞士产品保留主要的市场。

马里尼亚诺的失败标示着走向中立的第一步。瑞士认识到关于在他们边境线以外的领土,任何政策都不会得到他们的语言和宗教各集团的同意。他们或卷入邻国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事务中,从而毁掉联邦,或保持独立,两者必居其一。在16世纪蹂躏欧洲的宗教战争期间,这种观点得到加强。

10、宗教改革时期

在与法国达成和解之后不久,瑞士就受到改革运动的影响。接着就是一个时期的内部斗争,这对形成这个国家的人文地理方面有其作用。

城市(尤其伯恩、巴塞尔、日内瓦、洛桑、沙夫豪森和苏黎世等主要中心)远比保守的乡村州能接受诸如茨温利(Huldrych Zwingli)、约翰·加尔文和约翰·诺克斯(John Knox)等人的改革说教。结果造成新教和天主教区域的不规则模式超越语言和自然地理的界线,如今日所见。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在瑞士广泛兴起,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茨温利以苏黎世为中心,宣传宗教改革,在1523年在苏黎世确立了基督教新教的优势地位。之后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由于宗教的分裂与经济利益的不同,不同州的态度也不同。1531年,在卡贝尔的宗教武力冲突中,茨温利战死。

1532年,宗教改革扩散到瑞士全境,而后走出瑞士,传遍欧洲。

尽管16世纪时发生两个宗教派别的斗争,但茨温利死于卡佩尔战争,再加上三十年战争,一场大内战总算幸免。加之,两个宗教派别都忠于瑞士胜过忠于思想体系,并在破坏性的三十年战争中,他们彼此合作维持瑞士的中立。

最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终于结束战争并承认瑞士独立,瑞士经过350年的斗争终于摆脱奥地利帝国的统治。

11、瑞士正式建国

1648年,法国、瑞典大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迫使其于当年10月求和,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瑞士真正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1798年,拿破仑侵略瑞士,建立海尔维第共和国。

1803年,瑞士将法军驱除出境,瑞士扩张到19个州,恢复联邦。

1815年,瓦莱州、纽沙泰尔州、日内瓦州加入瑞士。同年,瑞士签署新的联邦条约,除外交事务外,各州恢复各方面的主权。同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1848,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近代瑞士历史上1848年可以说是个转折点。这个时期之前内部斗争是瑞士政治生活的一个事实,此后在种族和宗教这两条线上大的内部危机没有了,国家开始欣欣向荣。由于政治稳定,瑞士就能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上。

瑞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

2015年10月28日,瑞士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瑞士历史发展阶段的简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d49beb2d3f5561e406ba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