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契丹族的婚姻制度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辽朝契丹族的婚姻制度的相关内容:在各民族的风俗中,婚俗是比较重要和独特的一环,了解一个民族婚姻制度,是认识该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契丹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
在各民族的风俗中,婚俗是比较重要和独特的一环,了解一个民族婚姻制度,是认识该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契丹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那么,辽朝的婚姻制度又是怎样的呢?
1、婚龄
婚龄,一般指定婚和结婚年龄,契丹男人的初婚年龄在12~20岁之间,多为16岁左右,辽代兵制:[凡民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隶兵籍],所以辽代契丹男子以15岁作为成年标志,而16岁多为结婚年龄,契丹女性初婚年龄亦在12~20岁之间,平均15岁左右,较男性略低。
2、契丹族特有的两姓通婚制
辽代契丹人姓氏基本为耶律、萧二姓,他们的通婚也基本在这两个姓氏之间进行,与耶律通婚者为萧姓,与萧姓通婚者为耶律氏,在辽代209年中,至今尚未发现耶律与萧姓各自通婚的史实特例。
宋人明确记载:契丹人[婚姻不拘地理],由此得知,婚嫁双方可能在同一地区,也可能在不同地区,只要是异姓,就可结婚,这是原始氏族制族外婚的遗风所致。
但是这种婚俗也确实给契丹人带来某些不便,通婚只限二姓,选择余地少,并且长期不改,明显有些单调,于是咸雍十年(1074年),耶律庶箴提议改革,[使各部自立为姓],以扩大婚姻范围,增加婚姻单位,开辟新的婚姻之路,但是道宗以[旧制不可遽厘]为理由而拒绝。
3、高门等级内婚制
辽制:王族惟与后族通婚,贵族与庶族通常不许联姻。
辽代皇族,一般来讲是指耶律阿保机家族(世里氏一支);后族一般是指述律氏家族。
辽代帝王娶后(元配),只限于述律萧氏,在辽代九帝中,除世宗二后中甄氏为汉人,穆宗皇后世系不明以外,其余诸皇后均出于述律氏。
在圣宗时更加严格,开泰八年十月,诏横帐三房不得与卑小帐族为婚,辽代的高门等级内婚制,是同国家政体密切相关的,辽代实行皇族与后族联合执政,这种婚姻制度,可巩固其政治地位,是辽代统治的重要手段。
4、族外婚
契丹统治者虽然限制贵族与庶族通婚,却不禁止与他族上层分子联姻,契丹很早就与外族通婚,如唐朝开元、天宝年间,为表示臣附唐朝,一些契丹首领不断上表请婚。
契丹立国后,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各阶层与外族通婚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契丹王族与奚王族建立了世系为婚的关系,又与汉、渤海等显贵们联姻,在圣宗妃中,有马氏、大氏、白氏、李氏、艾氏、耿氏,她们都是外族女子,据《寂善大师墓志》载:耿氏就是汉族人耿绍忠的女儿,辽世宗时还立汉女甄氏为皇后,[宠遇甚厚];景宗的女儿淑哥最初还下嫁给汉人卢俊,后改嫁肖神奴;圣宗的第八、第九、第十个女儿分别下嫁给渤海人大力秋、汉人刘三嘏、奚王肖高九(见《辽史 公主表》)。
太宗会同三年十二月,[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承认契丹人与外族通婚的合法性,这就使婚姻成了日后契丹人逐渐同化于其他民族之中的重要纽带。
5、聘娶婚
辽代契丹人基本婚姻形式是聘娶婚,其主要特点是:男方备一定的财物为聘礼,女方经过对男方家族考察、衡量,受聘则婚约成立,继而纳之,这期间要经过订亲、会亲、亲迎、拜奥四个程序,契丹人结婚要父母包办。
首先,男方先请媒人提亲,女方同意后便是订亲,订亲后不得无故毁约,否则对方便认为受到莫大的侮辱。
订亲之后便是会亲,即男女家族到男方家会面。
亲迎是最隆重的程序,目前只从《辽史》礼志中了解到帝后亲迎情况,即择吉日,清晨梳妆,皇室迎亲时,使臣与媒妁将酒食、牛、羊、猪、犬、鸡(均熟食)摆在门前,拜谒皇后及其父母、宗族、兄弟,并进酒,使臣纳币、致词,然后,请皇后就车,皇后拜别父母,饮离别酒,向皇后致戎词,后族人在后面追拜,皆须赏酒赐物,然后车马才能启程,行致皇宫附近,宰相令赐皇后与送亲者酒,地铺黄道,送亲人各受赐物饮酒。
最后,行拜奥礼,成亲次日,举行盛大酒宴,演百戏,举行角氏,戏马比赛,第三日后族送亲者辞行。
契丹公主下嫁与此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是驸马要亲自迎娶公主,并且致宴于皇后,辞行时,公主带上父母所赐的陪嫁物,还有送终之具一一送终车,这体现了母系社会的遗风。
6、一夫一妻多妾
契丹在立国前,就已经进入一妻一夫制的婚姻形态,对妇女而言只能有一个丈夫,辽代贵族男子在确立嫡妻地位的前提下,还可拥有若干个偏房小妾。
嫡妻或者正室均需正式聘娶,纳偏房小妾则往往表现为买卖婚形式,亦有依仗权势强行娶纳的,如《乖轺录》载:[隆庆者,隆绪(圣宗)之弟,契丹国母肖氏之爱子也,故王以全燕之地而开府焉。其调度之物。悉侈于隆绪。尝多籍民子女,躬自拣择。其优者为王妃,次者为妾媵,炭山北有殿,夏常随其母往居之,妓妾皆从。穹帛,道路相属。]
隆庆(陈国公主的父亲)正妃即其姊之女,其下众多妃妾中,贵族与民女,契丹与外族女子皆有之,至于契丹皇帝更不待言,上行下效,契丹下属官员与殷富[皆有小妇侍婢]。
如静汪军节度使萧孝忠先后娶五房妻妾,前缤先掩泉莹,次妻琴弦续断,妻妾成群主要是为了满足其统治者与富有者的淫侈欲望,和达到多子多孙的目的,使家业和江山后继有人。
7、开放自由的婚姻
在灭后唐战争中,辽军占领了洛阳,19岁的耶律阮得宫人甄氏,一见钟情,不顾民族地位差别而纳为王妃,耶律阮即位皇帝后,就是辽世宗,竟然策立甄氏为皇后。
还有,承天皇太后萧绰的大姐适齐王,以齐妃相称,这是一位在军事、政治方面都有作为的女性。齐王死后寡居,一次在阅马时,见[蕃奴达览阿钵姿貌甚美,因召侍帐中]私通,萧太后闻之,大怒,将[蕃奴]抓起来,[杖以沙囊四百而离之],但是这并没割断齐妃对蕃奴的爱恋之情,齐妃恳请萧太后[愿以(蕃奴)为夫],萧太后准其请,齐妃终于与蕃奴结成夫妻,作为女性高级贵族公开追求男奴并且成功,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也可说是个例。
但是也能说明一点,世宗和齐妃为了爱情,能冲破世俗禁忌,这体现了契丹婚姻中的开放风气。
除天祚帝的公主外,《辽史》卷六五《公主表》所列30名公主中,离婚再嫁者6名、占1/5,其中有二离三嫁者,还有三离四嫁者,这些公主在青春年华的大半时间里都是在结婚、离婚中度过,显然契丹妇女的离婚再嫁是平常之事。
离婚权利是婚姻的重要方面,在契丹族中,这种权利为男女共有,男女均可根据意愿提出离婚要求,[淑哥系卢俊妻,因不谐,妻请离婚],可见契丹女方有离婚权利,也正因为如此,契丹人离婚再嫁者较多,这也进一步证明契丹人婚姻中的开放自由的一面。
统和元年,圣宗[诏赐物命妇寡居者],目的之一是企图用赐物手段稳定命妇的寡居生活,这道诏令从侧面反映出寡居命妇也在积极寻找新丈夫、筹建新家庭,命妇再嫁牵涉面较大,故开泰六年,圣宗索性下达[禁命妇再蘸]之诏,这说明,辽代命妇再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否则不会制定上述法令。
但是圣宗自己也没遵守这条法令,有的命妇再嫁就是在他亲自主持下进行的,有嫁必有娶,妇女再嫁,不以为耻,男人娶寡,无人论非,这已经成为契丹人的习俗,可见契丹人贞节观念淡化,故一部《辽史》仅载3位烈女,这反映出契丹人的婚姻是比较开放自由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辽朝契丹族的婚姻制度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c36321b594d66a77025b4d.html
相关推荐
热门专题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为何只要李勣明确支持唐高宗,就不用担心长孙无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
世界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就是最后一个脱离苏联独立的国家,它的领土面积是亚洲第三,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了亚洲地区的强国。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鲁智深的人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他的兵器是水磨禅杖?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兵器为什么是禅杖的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如何被吴用和公孙胜给架空了?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江上梁山之前,“托塔天王”晁盖就已经有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